近日,华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孟宪光教授科研团队和日本国家材料研究所叶金花主任研究员合作,利用光催化技术首次实现室温氧气直接氧化甲烷,以高选择性转化为甲醇和甲醛等高值含氧化合物。相关研究成果以《利用负载型氧化锌实现室温下光催化氧气直接氧化甲烷选择性合成含氧化合物》为题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发表。

  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作为清洁的化石能源,在世界上储量巨大,2018年统计天然气的储量超过200万亿立方米,以甲烷作为原料来制备高值化学品具有很大吸引力。工业上,甲烷制甲醇的过程需采用间接法:首先甲烷通过水蒸汽重整反应生成合成气,之后合成气在高压下合成甲醇。其中,甲烷水蒸汽重整反应需要在高温下进行而消耗大量的能量。通过直接一步氧化甲烷制甲醇可以避免高能耗的重整过程,在催化界被认为是“圣杯反应”。现有直接氧化甲烷制甲醇的转化过程仍需要苛刻的反应条件,如高温、使用腐蚀性或昂贵的氧化剂以及复杂的反应体系等障碍。无论从经济还是环境效益的角度看,氧气是最理想可行的氧化剂。然而,利用氧气在室温下实现直接氧化甲烷制甲醇反应体系的设计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华北理工大学和日本科研团队利用氧化锌负载的纳米金属作为光催化剂,仅用氧气作为氧化剂,在室温和加压条件下即可将水中的甲烷以高选择性转化为甲醇和甲醛。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光催化剂具有很强的氧化和还原能力,在光照下它可以在水溶液中同时活化甲烷的碳氢键以及可控地活化氧气,从而生成制取含氧化合物所需的关键反应中间物种,这些中间物种通过进一步的自由基反应生成甲醇和甲醛。

  该研究成果在甲烷资源化利用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同时为甲烷的活化和转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具有重大科学意义。

相关文章

上海高研院在微生物强化餐厨垃圾产甲烷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史吉平、刘莉团队,在微生物协同强化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甲烷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ynergisticbioaugmentationwithClostridiu......

事关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2项国家标准首次发布

标准发布为规范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生态环境部近日批准发布了《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便携式催化氧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HJ1331-2023)和《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

微生物协同强化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甲烷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史吉平、刘莉团队,在微生物协同强化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甲烷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ynergisticbioaugmentationwithClostridiu......

洞庭湖洪泛湿地的甲烷排放及洪水影响研究取得进展

大气中甲烷浓度的增加是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洪泛湿地是甲烷排放的热点地区,但洪水对甲烷排放的影响缺乏应有的重视。基于此,为探究洞庭湖洪泛湿地的甲烷排放特征和水文环境影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以......

形成无需高压高温地球生命出现前甲烷或已很普遍

一项地球科学研究指出,地球早期的甲烷形成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容易也更普遍。研究结果显示,温暖环境和光驱使的反应或许能在无需高压和高温的情况下,在全球含水环境中产生甲烷。这些反应可能影响了生命出现前的大气......

全球甲烷排放有了“超级监视器”

甲烷是一种隐秘的温室气体,会不可预测地在管道和气田等处爆发。科学家一直在想办法“捕捉”这些气体排放的行为。过去,调查人员必须从地面或飞机上监测可能的排放点。现在,他们可以从太空和世界任何地方自动监测到......

滨海湿地土壤有可能成为潜在的甲烷汇获揭示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刘芳华团队在滨海湿地土壤缺氧甲烷氧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SoilBiologyandBiochemistry。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温室气体浓度再创新高 甲烷浓度增幅最大

近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最新一期《温室气体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指出,2021年,大气中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和甲烷浓度均创新高,并在2022年继续上升,其中甲烷浓度增幅最大。WMO自20......

国内推力最大真空型液氧甲烷发动机完成首次试车

试车现场  蓝箭航天供图近日,蓝箭航天“天鹊”真空型液氧甲烷发动机(TQ-15A)在浙江省湖州市成功完成了首次全系统热试车,试验时长20秒,试验过程中发动机起动关机正常、工作平稳。......

中科院实现二维晶格限域Cu原子催化甲烷室温转化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邓德会、副研究员于良团队在甲烷低温转化制含氧化合物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发现二维Ru纳米片边缘晶格限域的Cu位点,可以在室温下直接催化甲烷与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