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2-26 11:10 原文链接: 科学家发现自身炎性疾病

  20多年前,一个美国家庭三代人都因为一种未知的疾病而被转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进行治疗,其年龄在10-82岁之间,症状包括每月不明原因的高热(多达41次),且能持续2到7天。同时他们还表现为疼痛的淋巴结肿大,脾脏和肝脏肿大,腹痛,口腔溃疡,关节痛及其它症状。

  这些症状在他们出生不久后就出现了,看起来像是炎症反应,然而临床医生也无法将这些症状追溯至感染所引发;如今研究人员发现,上述患者的疾病症状是典型的自身炎性疾病的状况,患者会无缘无故地发烧及炎症发作。由于患者机体炎症的发作是有规律的,因此这些疾病也被称之为“周期性发热综合征”(periodic fever syndromes),除了疼痛和机体虚弱外,某些疾病状况还会损伤重要器官、比如心脏和肺脏等。

  图片来源:Fars News Agency

  什么原因会引起自身炎性疾病?

  自身炎性疾病通常是由先天性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所引起,而先天性免疫系统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先天性免疫系统是一种天生的反应,其能迅速出击对抗外来入侵者,其多种作用就是释放细胞因子,这些免疫信使对于机体警报、招募其它细胞来参与战斗、增加血液循环并引起发烧至关重要。

  然而,在自身炎性疾病中,入侵的微生物并不会引起发烧和炎症症状,相反,遗传改变(基因突变)会导致先天性免疫系统被激活,从而引发无法控制的炎症,而这似乎是没有原因的。自身炎性竟通常始于童年时期,通常从个体出生开始发病,并伴随终生;这种遗传突变会从父母传给子女,从而导致一个家庭中多个病例的出现。

  自身炎性疾病不同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多发性硬化症等,后者是由机体适应性免疫系统(免疫反应的另一个分支)的缺陷所引发的;目前存在多种不同的自身炎性疾病,其通常是由不同的遗传突变所引起。

  如何治疗自身炎性疾病?

  自身炎性疾病是无法治愈的,疗法通常能在患者疾病发作时让其缓解疾病症状,而且患者会经常使用大剂量的皮质类固醇,这是一种广泛的方法,其能用来抑制宿主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自身炎性疾病也是相当罕见的,这就使得科学家们很难开发出行之有效的疗法。由于自身炎性疾病通常与过量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关,因此研究人员有时会使用所谓的生物性抗体来清除这些过量的细胞因子,包括一些肿瘤坏死因子(TNF)或白介素-1。

  然而生物制剂是非常昂贵的,其也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在患者不知道炎症疾病原因的情况下,患者的治疗是一个反复试验的过程,对一个人有效的药物可能对另一个人无效。

  遗传检测有帮助吗?

  寻找引发自身炎性疾病的基因突变或许有望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新型遗传诊断技术,然而,一些患有自身炎性疾病的人群或许并不会出现一些已知致病基因的改变状况;因此研究人员就想开始研究寻找引发自身炎性疾病的其它遗传原因。

  我们是如何发现其潜在机制的?

  当NIH的研究人员正在试图寻找引发上述美国家庭疾病的病因时,另一种说法在澳大利亚出现了,随后研究者关注了主要细胞因子TNF的作用,其能控制机体炎性反应的多个方面,以及其合作伙伴RIPK1的功能;通常情况下,机体有很多制衡机制,从而就能确保这些分子受到严格地控制。

  研究人员随后鉴别出了编码RIPK1的基因的关键突变,这种突变会引发一个氨基酸的变化,但这就足以使其合作伙伴TNF成为“精英杀手”了;这或许就是引发美国家庭疾病背后无法有效控制炎症性疾病的原因了,研究人员将这种疾病命名为CRIA综合征,即不易分裂的RIPK1所诱导的自身炎性综合征(CRIA syndrome ,cleavage-resistant RIPK1-induced autoinflammatory syndrome)。

  这意味着什么?

  理解CRIA促进机体炎症背后的分子机制或能帮助研究人员深入阐明疾病背后的原因并开发出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美国家庭这一案例,利用抑制错误RIPK1的因子作为疗法或许是一种有效的疗法选择。

  如今,CRIA综合征的发现证实了RIPK1或许能在调节人类机体炎症上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其或许也可能在更常见的人类疾病中发挥作用,比如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牛皮鲜等疾病中。

相关文章

合成肽:炎症性疾病检测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来自BÜHLMANN和EPFL的科学家们开发了肽,作为抗体的替代品来检测对诊断和监测炎症性疾病至关重要的蛋白质--钙蛋白。这些多肽为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更准确、更稳定和更具成本效益的手段,提高了......

铜促进炎症产生机制,有望开发抗击炎症和癌症的新疗法

炎症是一种复杂的生物过程,可以根除病原体并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然而,免疫系统失调会导致炎症不受控制,反而产生病变。炎症也与癌症有关。炎症的分子机制并不完全了解,因此开发针对炎症的新药面临着重大挑战。早......

端粒、线粒体、炎症“关系匪浅”衰老三标志共同作用可防癌

随着年龄的增长,染色体的端粒逐渐缩短。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当端粒变得非常短时,它们会与“细胞的发电厂”线粒体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会触发一组复杂的信号通路,并引发炎症反应,从而破坏可能癌变的细......

2023年曹雪涛团队首篇文章:事关免疫和炎症机制

自身免疫和自身炎症反应源于对自身成分的异常免疫和炎症反应,有助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自身炎症性疾病。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proteins,RBPs)是免疫细胞发育和功能所必需的,主要......

女性皮下脂肪给大脑当“保镖”

美国科学家研究称,女性臀部、手臂等部位堆积的更多脂肪,即所谓皮下脂肪,至少可以在更年期之前防止大脑炎症。而大脑炎症会导致痴呆和中风等病变。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糖尿病》。男性多在腹腔等主要器官周围堆积脂......

阳康后嗅觉长期失灵?Science子刊:背后根本原因找到了

SARS-CoV-2会引起嗅觉的深刻变化,包括完全丧失嗅觉。尽管这些改变通常是短暂的,但许多COVID-19患者表现出持续数月至数年的嗅觉功能障碍。尽管动物和人体尸检研究已经提出了导致急性嗅觉丧失的机......

解开细胞死亡和炎症之间的隐藏联系

随着研究人员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动态内部世界有了新的认识,越来越清楚的是,线粒体是我们身体对疾病反应的关键调节器。除了它们作为“细胞的动力源”的传统工作之外,线粒体在细胞的生命——更重要的是,死亡——中发......

研究在炎症相关mRNA成像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李乐乐课题组在炎症相关mRNA成像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patiallyresolvedinvivoimagingofinflammation-associated......

上海硅酸盐所:二维纳米材料水解制氢抗炎新进展

氢气(H2)作为新兴的治疗气体,具有优异的生物安全性、高组织渗透性和自由基清除能力,是颇具应用前景的抗氧化剂。然而,目前缺乏用于炎症性疾病治疗的便捷、高效的制氢策略。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

营养干预方法改善炎症性肠病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TheJournalofNutritionalBiochemistr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陈雁研究组的研究成果“Intermittentadministra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