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17 09:01 原文链接: 研究人员开发神经密度可视化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分子影像团队联合华科大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教授王良团队开发了一种前列腺癌神经密度可视化技术,实现了活体评估前列腺癌的神经密度,并可通过纳米颗粒负载神经功能阻断药物,抑制前列腺癌进展。该研究为临床前列腺癌神经的成像和治疗提供了潜在的依据,相关成果已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前列腺癌是我国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虽然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已经被证明对肿瘤的影响,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系统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作用。前列腺癌的周围神经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PNI),即肿瘤围绕神经纤维或侵犯神经束膜,沿着神经周围间隙侵袭转移,呈现亲神经性的肿瘤蔓延。PNI与前列腺癌不良预后有关。近年来,多篇文献报道前列腺癌与神经的关系密切,肿瘤内有新生的神经元,肿瘤内及其周围自主神经会促进前列腺癌的发生和进展,前列腺癌的神经密度会增加,前列腺癌的神经密度与前列腺癌的侵袭性和预后相关。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开发出理想的可视化方法来评估活体前列腺癌的神经密度。

  当前,前列腺癌的神经密度可视化面临着成像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挑战。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临床诊断前列腺癌的最佳无创性方法,但对于前列腺癌旁神经密度的显像还存在挑战性。磁粒子成像技术(magnetic particle imaging,MPI)是一种新兴的成像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组织的背景噪声,不产生干扰信号,同时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优点,为神经密度显像提供了可能。更加便捷的是,MRI和MPI两种成像技术可以使用同一个造影剂(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纳米颗粒),通过结合两种技术的成像优势提高前列腺癌神经密度可视化的灵敏度。此外,为准确评估前列腺癌的神经密度,提高神经密度可视化特异性,研究人员设计并偶联靶向神经结合肽NP41,合成了能特异性靶向前列腺癌神经的探针。它通过MRI和MPI评估前列腺癌的神经密度和侵袭性,实现了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前列腺癌神经密度可视化。

  在实现前列腺癌神经密度可视化的同时,研究人员还利用神经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进行靶向性阻断前列腺癌的神经功能,促进前列腺癌的靶向治疗。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SN NPs使原位前列腺癌小鼠的存活率提高到83.3%,肿瘤神经密度和增殖指数降低2倍以上。在成像和治疗的同时,研究人员不仅对小鼠的各重要脏器开展毒性研究,还对小鼠自主神经支配的各重要器官的神经功能进行了安全性验证。研究表明,他们合成的PSN NPs在成像和治疗的同时对小鼠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对正常组织的神经功能和神经标志物的表达无影响。该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实现了活体评估前列腺癌的神经密度,并促进神经药物靶向递送至肿瘤以有效抑制前列腺癌的进展。该研究为临床前列腺癌神经的成像和治疗提供了潜在的依据。

相关文章

研究人员开发神经密度可视化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分子影像团队联合华科大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教授王良团队开发了一种前列腺癌神经密度可视化技术,实现了活体评估前列腺癌的神经密度,并可通过纳米颗粒负载神经功能阻断药物,抑制前......

研究人员开发神经密度可视化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分子影像团队联合华科大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教授王良团队开发了一种前列腺癌神经密度可视化技术,实现了活体评估前列腺癌的神经密度,并可通过纳米颗粒负载神经功能阻断药物,抑制前......

联合研究开发神经密度可视化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分子影像团队联合华科大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教授王良团队开发了一种前列腺癌神经密度可视化技术,实现了活体评估前列腺癌的神经密度,并可通过纳米颗粒负载神经功能阻断药物,抑制前......

联合研究开发神经密度可视化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分子影像团队联合华科大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教授王良团队开发了一种前列腺癌神经密度可视化技术,实现了活体评估前列腺癌的神经密度,并可通过纳米颗粒负载神经功能阻断药物,抑制前......

加一味稀土钆:靶向药实现可视化

传统临床药物进入人体,靶向效果如何监测评判?如今,这一难题有望得到解决。记者2日获悉,天津大学科学家借助纳米技术,通过添加稀土材料钆,开发出新型纳米颗粒,有望解决传统药物制剂缺陷,实现了靶向药物可视化......

“可视化”人工神经网络揭示细胞内部活动

英国《自然·方法》杂志日前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称,美国科学家创建了一种“可视化”人工神经网络,这是全新的、过程可获取的深度学习计算机算法,能够揭示细胞的内部活动。其有能力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此前未知的基因......

光致电子转移过程的可视化

理解光致电子转移的机理对于提高太阳能材料和光敏系统的光电转化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近日,西南大学发光与实时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高鹏飞博士、黄承志教授团队在ACSNano杂志上发表论文,报道了通过暗......

华中科技大骆清铭、张智红eLife构建新的联合免疫治疗策略

近期,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际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eLife》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将“一个多色编码的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疗法引发的免疫反应的关键细胞事件”可视化,然后构建了一种最佳的节律联合免疫疗法策......

心脏可视化助力中风预测

中风每4分钟便会导致1人死亡。为确定患者的中风风险,医生会测量心脏的某些特征,比如它的大小和泵血力量。不过,研究人员一直没有工具研究疾病诱导的心脏结构变化可能如何影响心脏功能和血液流动。如今,一个跨学......

智能所研制出超敏感半定量荧光可视化试纸

近期,智能所张忠平特聘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在纳米荧光试纸的制备原理与可视化检测方法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制备了剂量敏感的颜色连续演变荧光试纸,获得了类似经典pH试纸的定性定量可视化效果,并成功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