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01 15:40 原文链接: 开花期基因的进化与选择分子机制

  栽培大豆5000年前起源于我国的黄淮海区域,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大豆是光周期极为敏感的典型短日照作物,单个品种或种质资源一般只适宜种植于纬度跨度较小的区域内,那么起源于黄淮海区域的大豆是如何适应全世界广泛的生态环境呢?又是如何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在世界范围的种植和分布呢?

  来自广州大学生科院孔凡江/刘宝辉研究团队多年以来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近期这一研究组发表了题为“Stepwise selection on homeologous PRRgenes controlling flowering and maturity during soybean domestication”的最新研究成果,利用大数据基因组学分析、生物信息学和经典正向遗传学相结合的方法,发掘了两个长日照条件下控制开花期的关键位点Tof11和Tof12。

  这一新发现公布在国际顶级杂志Nature Genetics上,广州大学分子遗传与进化创新研究中心的芦思佳副教授、董利东讲师、程群讲师、博士后方超、博士后孔令平、博士后陈丽玉和中科院遗传所的刘书林博士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为了探究该科学问题,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大数据基因组学分析、生物信息学和经典正向遗传学相结合的方法,发掘了两个长日照条件下控制开花期的关键位点Tof11和Tof12。分子机制解析表明, Tof11和Tof12通过调控LHY和E1基因控制大豆光周期开花,建立了完整的光周期调控分子网络(图1)。

  研究同时发现:Tof11和Tof12发生了渐进式的变异和人工选择。其中,tof12-1的功能缺失突变被强烈选择,并在栽培品种中被迅速固定下来,从而使栽培品种的开花期和成熟期普遍提前。tof11-1的功能缺失型突变的发生于tof12-1之后,在tof12-1遗传背景上再次受到选择,从而进一步缩短了栽培大豆的开花期和生育期,因此提高了栽培大豆的适应性和种植。该研究首次系统报道了作物驯化过程中开花期基因的进化与选择分子机制。

1.jpg

图1 大豆光周期开花和产量形成的分子模式图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孔凡江/刘宝辉研究团队在Nature Genetics上先期报道了大豆长童期 (Long Juvenile)关键基因J的克隆及进化机制研究成果“Natural variation at the soybean J locus improves adaptation to the tropics and enhances yield”。

  研究发现, J基因多种功能缺失变异的产生使大豆在短日诱导条件下仍能保持相对较长的营养生长,获得高产,从而突破了大豆在低纬度地区产量极低的限制,使大豆在低纬度(尤其是南美地区)得以快速扩张和推广,改变了世界大豆生产格局(图2)。

  两篇文章相互补充,不仅进一步完善了以E1基因为关键节点的大豆开花分子调控网络,而且系统阐释了J基因促进大豆低纬度适应,Tof11和Tof12促进大豆中高纬度适应的多基因进化机制,为大豆品种适应性和产量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应用基础。

1.jpg

图2 大豆适应热带短日照地区的模式图


相关文章

研究揭示人体B细胞受体复合物组装分子机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634.shtm新华社哈尔滨8月19日电(记者杨思琪)记者19日从哈尔滨工业大学了解到,这所学校生命......

科学家发现太谷核不育小麦花药败育的分子机制

Ms2降低小麦花药和组织再生过程中ROS信号积累。中国农科院供图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团队研究发现,转录水平激活表达的Ms2蛋白通过促进TaRomo1蛋白的多聚化......

研究揭示环形RNA促进相分离调控肿瘤发展分子机制

环形RNA是由pre-mRNA通过反向剪接形成的闭合环状RNA分子,在生物体内可发挥miRNA海绵、结合蛋白以及翻译成短肽等分子功能来调控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与线性mRNA相比,环形RNA独特的环状结......

有关高功能自闭症基因致病机理研究取得新成果

11月2日,《细胞报告》在线发表了题为《SENP1在压后皮层调控自闭症核心症状》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仇子龙研究组......

科学家开发前列腺癌精准预测与评估模型

近日,美国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前列腺癌患者的多组学数据,开发了一款可用于前列腺癌预测与评估的机器学习分析模型P -NET(Pathway-awaremul......

研究揭示尼古丁代谢调控的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烟草功能成分与综合利用创新团队揭示了烟草转录因子NtMYB305a参与尼古丁代谢调控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植物生理学(PlantPhysiology)》杂志......

胃癌侵袭转移调控机制的新研究成果

近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团队在胃癌侵袭转移调控机制方面研究取得新的成果,该研究阐明了BAG4在胃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有望成为胃癌潜在的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发现!皮肤上皮组织衰老的新调控机制与潜在治疗标靶

8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张亮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教授李青峰团队合作,在NatureAging上,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Astress-inducedmiR-......

Nature子刊:要长寿,既要“吃得少”,也要“闻的少”

在多种模式生物以及人类中的研究发现,饮食限制是一种高度保守性的延缓衰老并促进长寿的干预策略。长期以来,对饮食限制调节衰老和长寿的绝大部分研究以食物中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为对象,探究如蛋白质,脂肪,糖等,......

徐湘民/赵存友合作揭示ERF在β地中海贫血中的分子机制

2021年3月17日,南方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教研室徐湘民教授和赵存友教授联合国内外19家单位(南方医科大学2020届遗传学专业博士毕业生包秀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23医院张新华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王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