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19 16:06 原文链接: 从2D到3D,AIM微流控芯片给细胞“回家”的感觉

细胞在三维环境中与周围的细胞外基质、其它细胞相互作用,接受各种信号,指导其增殖、分化或迁移等行为。在二维培养体系下,细胞的各种行为与体内生理条件下的行为存在明显差异。诸多生理指标都显著不同,如增殖时间的长短,药物作用于细胞呈现的效应。近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三维细胞培养比二维培养更接近体内的生理环境,为我们更加准确的了解体内细胞行为和生理调节机制提供了条件。可以预见,未来在高通量,自动化,低成本,广应用性和高预测性等方面3D培养将逐步突破并日趋成熟、完善,2D培养向3D的转变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

当前市场上有多种类型的3D培养系统,根据产品是否为细胞提供支撑(支架)材料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基于scaffold的培养体系和无scaffold的培养体系。Scaffold则又有天然成分和人工合成成分之分。那么我们要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3D培养系统呢?这取决于我们的实验需求,举例来说,实验的细胞类型、实验设计、试验规模、是否共培养、分析类型、是否收集细胞用于分析、所需通量及可能的临床使用等等都是决定性的因素。

目前,有支架的系统,如3D Biomatrix公司的Perfecta3D ®悬滴板,InfiniteBio公司SCIVAX 3D Nano Culture® Plate;无支架的3D培养系统有Microtissues公司和Nano3D Biosciences公司。Microtissues能为您提供由琼脂糖制成的3D Petri Dish®系统, Nano3D Biosciences公司的Bio-Assembler™1采用的方法是磁悬浮技术。

普瑞麦迪公司与时俱进,不仅可以提供NSB公司有支架的ANFS系列3D培养皿,同时也可以提供AIM公司无支架的3D细胞培养芯片,

AIM基于微流体技术设计的3D细胞培养芯片,微流体设备有一套培养组,每个培养组都有三个培养室,中间的用于任何类型的细胞以及水凝胶,另外两个用于培养额外的细胞。可以让研究人员在一种模拟自然组织的三维水凝胶环境中同时培养多种细胞。水凝胶培养室每边都有开口,因此细胞间能够相互作用,就像在活体里一样。癌症药物以及其他试剂可以被加入到这些培养室里,用以观察细胞在人体内的反应。

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与生物过程学教授Roger Kamm解释道,这种设备的最大好处是可以让研究人员更好地研究生物过程,比如癌症转移,并且让他们能够更精确地捕捉癌症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反应。

Kamm说,其他公司设计的用于三维细胞培养的系统包括用水凝胶填注的深培养皿,由于这些深培养皿和显微镜之间必须保持一定距离,因此很难拍到高分辨率的图像。但是AIM Biotech公司的这套仪器却能像传统培养皿一样被直接放到显微镜下面进行观察,这对成像来说非常有利。

这个图片展示了内皮细胞在2维媒质槽中排列的样子,它们沿着垂直的胶原质的表面形成一堵“墙”。内皮细胞核是紫色的,细胞间粘着剂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是绿色的。图片来源: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员。研究人员如是说:“用这个仪器可以在盖片上的200微米内拍摄,因此可以得到高分辨率的实时图片和影片。”

ANFS系列3D培养皿为NSB独家开发的拓扑构造“800nm  1:1”的设计,非均一纳米级凹槽构造, 得该培养皿为细胞的生长提供了一个类似体内的生理环境,尤其适用于心肌细胞的培养。

应用总结

血管再生

癌细胞转移

细胞入侵,迁移

疾病模型的构建

药物筛选

科学研究

3D细胞培养的未来

目前已有相当多的实验证据证实,尽管3D细胞培养与体内环境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但它显然比传统2D细胞培养更接近体内的条件。在3D培养体系中进一步分析以往2D细胞实验所得的结果,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我们过去的2D细胞实验得到了许多宝贵的成果,而现在到了进一步深化这些研究的时候了,”Schrader说。“将2D体外实验推进到3D细胞体系的层面,将大大加快将新药推向市场的速度,降低药物研发的成本。”


相关文章

微流控芯片技术助力细胞外囊泡产量提高

2022年12月24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杨慧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TOP期刊MaterialsTodayBio上。研究团队研发了一种微流控芯片技术,实现了细胞的工程化改......

新型微流控芯片识别RNA的小片段

CRISPR/Cas技术不仅可以改变基因:根据弗莱堡大学的一项研究,通过使用所谓的基因剪刀,可以更好地诊断癌症等疾病。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介绍了一种微流控芯片,该芯片可识别RNA的小片段,从而比目前......

美国科学家打造木质胶合板微流控芯片

由桦木胶合板制成的微流控芯片已得到概念验证。激光切割机在木板上刻下沟槽,再涂覆聚合物以抵抗芯吸效应。当通过表面等离子体耦合荧光增强用于蛋白质检测时,这种木质芯片的性能或将优于塑料材质的微流控芯片。另一......

有望减少放射治疗副作用的微流控芯片

南澳大学(UniversityofSouthAustralia)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BenjaminThierry正在与哈佛大学(Harvard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合作,利用微流控技术测试不......

如何选择微流控芯片?

微流控芯片是用于微流控研究的装置,其中的微通道已经被模塑或图案化。形成微流控芯片的微通道被连接起来以允许流体流过不同的通道,从一个地方流到另一个地方。这些微流道网络通过进口和出口连接到外部环境。通过被......

在8小时内!识别抗生素相互作用的药物筛选微流控芯片

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的一支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款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药物筛选芯片,能够在8小时内识别两种抗生素的协同相互作用。该芯片可以成为基于细胞的药物筛选平台,用于探索抗生素相互作用的关键药理学......

南科大程鑫课题组在微流控芯片研究领域获进展

南科大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程鑫带领的课题组在微纳加工技术及其在纳米压印、半导体工艺与器件、纳米光学等多种应用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近年来,在微流控芯片领域开展了大量创新性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内置石墨烯传感器的微流控芯片可检测微小样本中的细菌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材料,并且拥有许多神奇的特性。在被当做场效应晶体管时,它可以检测施加在其表面是哪个的轻微物理力,因此特别适合针对微观样本的小诊断。近日,日本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利用石墨......

北理“空间生物培养与分析载荷技术及应用”通过专家鉴定

2018年7月10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组织专家组在北京对北京理工大学自主设计、研发的“空间生物培养与分析载荷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进行了技术鉴定。成果鉴定会会场鉴定专家组听取研究报告会议由中国分析测试协......

林金明:CMMS为细胞研究提供新工具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中国有句古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细胞分析方面的意义则是为了阐明细胞的生命过程,需要特殊的工具。细胞作为生命组成的基本单位,了解其相关的生物行为及其规律与本质,对于揭示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