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15 16:46 原文链接: 激光衍射技术在吸入制剂研究中的应用(二)

 

图2. 鼻喷剂一个揿次整个过程

 

图3. 鼻喷剂一个揿次三个阶段的分别的粒度分布及累计数据

 

从图3也可以看出,初始阶段平均粒径在68微米左右,而稳定后粒径变小达到37微米,而消散阶段粒径进一步变大达到45微米左右。而图4则给出了连续4个揿次的喷射数据,这样不仅可以看到每个揿次的粒径变化、粒径平均值等,而且还可以方便快捷地看到其不同揿次间的数据变化及稳定性。图5为一款设计为50揿次的喷雾剂配方在整个喷射周期内的粒径数据。从该数据可以看出,除第一揿次粒径偏大外,一直到60揿次数据都还是比较稳定,其中41揿次可能是由于操作失败造成喷射粒径明显变大。该操作方法就鼻喷剂以及罐体设计的喷射周期及稳定性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图4. 鼻喷剂4个揿次的喷射数据

 

图5. 一款设计为50揿次的鼻喷剂整个喷射周期内的粒径数据

 

除了看揿次间的稳定性外,还可以观察不同配方、不同喷射泵以及不同喷射口径对于喷射粒径的影响。图6为同一鼻喷剂配方在不同的喷射泵条件下的液滴粒径大小。

 

图6. 同一种鼻喷配方在两种不同泵条件下的喷射粒径影响

 

从该图可以看出,两种泵随着触发压力增大,液滴粒径都在显著减小,但相比之下,B泵对压力并不敏感,而A泵在压力比较低的时候,随着压力变化粒径会发生巨大变化,这些是在泵体设计和选型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图7. 不同浓度的PVP对喷射粒径的影响(A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