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9-19 00:00 原文链接: 基因是最灵敏的环境风险预警指标么?

  虽然迄今为止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但人们普遍相信基因是污染物毒理学上最灵敏的效应指标,从而可以作为理想的环境风险早期预警指标。然而,一项近期的前人研究意外地发现,重金属污染物镉的基因效应数据灵敏度明显低于生物个体水平上的慢性效应数据,因此提出基因可能不是毒理学上最灵敏的效应指标。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闫振广博士、刘征涛研究员及其同事搜集了更多污染物效应数据对本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发现由于现有数据的数量与质量的差异,对于铜,基因可能是最灵敏的效应指标,但对于镉和锌,基因数据并没有个体水平上的慢性效应指标灵敏。该项研究发表在2012年《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英文版第55卷第6期,文章题目为“基于基因表达效应的物种敏感度分析初探”。

  由于现今环境污染物的广泛分布,科研人员从分子、细胞、组织、个体、种群以及群落等水平开展了大量的污染物毒理学研究,产生了大量的生态毒理学数据。从20世纪90年代始,“组学”技术进入生态毒理学研究领域并很快成为研究热点,人们从基因水平上对污染物毒理学效应进行了大量研究。人们相信,基因对环境污染物的响应要比个体水平或其他水平上的效应指标更灵敏,其响应也更早于其他指标,因此,将基因效应指标应用于环境风险早期预警成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为了评价基因效应数据在环境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荷兰Radboud大学的Fedorenkova等以镉为示例,对个体水平的急性、慢性毒性效应数据和基因效应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表在2010年Environ Sci & Technol第44卷第11期。文中进行对比分析的数据来源于荷兰毒性效应数据库e-toxBase和相关文献,研究结果出人意料地发现镉的基因效应数据敏感度显著低于个体水平上的慢性效应数据,作者因而提出分子水平上的基因数据可能并不是最敏感的污染物毒理学效应指标,基因能否作为环境风险的早期预警指标也值得商榷。然而,该研究所选取的污染物和毒性效应数据的数量都并不充足,因此,需要对更多的污染物和效应数据进行分析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闫振广等人的研究从ECOTOX、TOXNET、GEO和CNKI数据库及相关文献中搜集了更广泛的镉毒性效应数据,对镉的个体水平上的急性、慢性效应数据和分子水平上的基因效应数据再次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也选取了另外2种效应数据相对充沛的重金属污染物,铜和锌对镉的研究结论进行验证。为分析效应数据之间的敏感性差异,利用逻辑斯谛函数对三种数据(急性、慢性和基因数据)的物种敏感度分布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污染物的效应数据敏感度不同,镉数据的物种敏感度排序为:慢性>基因>急性。铜和锌的基因效应数据没有镉充沛,但物种敏感度的趋势依然是明显的,从趋势上看,锌的效应数据敏感度排序与镉类似,铜的基因效应数据在三种数据中是最敏感的。另外,三种重金属的急性效应数据敏感度相对于其他两种数据都是最低的。

  为定量分析急性、慢性和基因数据的物种敏感度差异,该研究利用三种数据分别计算了水环境质量基准(安全阈值)的重要参考数值HC5,HC5能保护95%的水生生物不受污染物浓度的危害。由HC5来看,镉的基因数据敏感度比个体水平上的急性数据高7倍,但比慢性数据低3倍。铜和锌的基因效应数据较少,分别只有7个和3个,铜的基因数据物种敏感度比急性和慢性数据都高;锌的基因数据展示在图1中,但由于数量太少没有进行曲线拟合。

  综上,该研究选取了更充分的数据和更多的污染物种类对个体水平上的急性、慢性数据和分子水平上的基因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镉数据的分析结论与Fedorenkova等人相同,三种数据的物种敏感度顺序为“慢性>基因>急性”,但铜的基因效应数据在三种数据中是最敏感的,特别是在低浓度区间,明显比个体水平上的慢性效应敏感,而该区间对环境风险的早期预警具有重要意义,从而表明基因效应数据可以作为环境风险的早期预警指标。但现有数据的数量和质量尚不足以支持其广泛应用。首先,现有文献研究中设立的基因效应试验浓度比较高,如果在研究中能设定更低的基因效应试验浓度,基因数据的敏感度还将进一步提高;其次,生物体内有成千上万的基因对一种污染物的胁迫发生应激响应,目前文献中研究的目标基因很可能不是最先对污染物发生响应的基因,因此,只有通过高通量的基因组学技术才有可能筛选到最敏感的响应基因,从而对基因效应的敏感度做出正确评价。最后,该研究也注意到,个体水平的急性、慢性效应数据和基因数据的物种敏感度分布具有逻辑性,通过后续的继续研究,也许能为基因效应数据在水环境安全阈值或者水环境质量基准推导中的应用提供部分基础。

相关文章

微塑料对重金属生物可利用度的影响研究获进展

土壤作为陆地环境的基础,并与其他生态系统广泛联通。土壤作为污染物的“源”和“汇”而备受关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微塑料和重金属通过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环节进入土壤,其复合污......

液质联用技术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现如今,人们对饮水水质安全越来越关心,而饮用水水质受到原水水质、处理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同时,随着工业活动的日益频繁,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重,威胁着人们的饮水安全,需要采用有效的手段对水质进行检测。......

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审议通过

7月10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生态状况变化(2015—2020年)调查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调查评估报告》)、《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技术规范》(以下简......

不同吸光物质影响积雪反照率或进一步影响气候变化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室研究员郝晓华团队发现,积雪中不同类型、不同含量的吸光物质对积雪的光谱特征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对积雪的反照率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地气能量平衡,......

关于多氯萘等5种持久性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要求的公告

2022年12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列入多氯萘等三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修正案》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

英国首现“僵尸药物”致死病例

一份最新毒理学报告显示,一名来自英国索利哈尔的中年男子死于甲苯噻嗪、海洛因、芬太尼和可卡因的综合影响。英国研究人员在《法医与法律医学杂志》上报道了这个案例。甲苯噻嗪在兽医学中用以诱导镇静、缓解疼痛和肌......

第十七届POPs论坛分会报告:有机污染物分析与污染特征

2023年5月17日-18日,第十七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以下简称“第十七届POPs论坛”)在山青海碧的青岛召开,本次论坛聚焦“新污染物治理”,以“新污染物治理与健康环境”为主题......

可重复使用的纳米颗粒涂层海绵去除水中的重金属

于一种实验性的新海绵可以让从水中去除重金属污染物的过程比以往更容易。只需一次处理,该设备就能将受污染的水降低到安全可饮用的水平。在之前两项研究的基础上,伊利诺伊州西北大学的科学家正在开发这项技术。研究......

广东开展5项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实施效果评价

记者从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该局近期委托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开展了污染物排放领域5项地方标准的实施效果评价,取得良好效果。该局还将联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充分运用此次效果评价结果,进一步强化该5项地方......

水环境三年“歼灭战”,北京将再建10座再生水厂

本市近日发布《北京市全面打赢城乡水环境治理歼灭战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2025年)》。这是本市发布的第四个三年治污行动方案,将补强城市污水治理弱项,补齐农村污水治理短板,全面打赢城乡水环境治理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