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08 17:29 原文链接: DNA甲基化——表现遗传学中DNA的修饰

DNA甲基化是哺乳动物DNA最常见的复制后调节方式之一,是正常发育、分化所必需的,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在DNA甲基转移酶 (DNAmethyltransferase,DNMT)的作用下,以S—腺苷甲硫氨酸(SAM)为甲基供体,可以将甲基基团转移到基因组DNA胞嘧啶第 5位碳原子(C5)上。在哺乳动物中,C5的甲基化主要发生在CpG二核苷酸上。DNMTl主要起维持甲基化作用,DNMT3a和DNMT3b则以从头甲基化为主。基因敲除实验显示,它们的缺失都是致死性的。
相对于其他核苷酸序列,CpG二核苷酸在哺乳动物基因组出现的频率要低得多,推测可能与5—甲基胞嘧啶(5—mC)脱氨转化为胸腺嘧啶(T)有关。这些 CpG不均匀地分散于基因组中。CpG位点高度密集的区域,称为CpG岛,其长度常超过500bp,G+C的比例大于55%,CpG位点的密度至少达到理论密度(1/16)的0.65(即l/25)。在CpG岛中,CpG位点的密度大约是非CpG岛区域的10倍。人类基因组中有4.5万个这样的CpG岛,约占基因组的1%。几乎所有的看家基因和部分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含CpG岛(共约60%),这种CpG岛大部分处于非甲基化状态。基因组中大约80%的 CpG位点处于甲基化状态,它们主要分布于占基因组99%的非CpG岛区、X染色体、重复序列、原病毒等寄生性DNA序列中。细胞分裂复制的DNA子链必须进行适当的甲基化修饰,否则其遗传性不稳定、易变异,其染色体脆性增加、易断裂

参与DNA甲基化的酶有3种,即DNMTl、DNMT2和DNMT3(3a、3b)。在哺乳动物,DNA甲基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刚刚受精的时候,精子细胞的染色体发生重组,乙酰化的组蛋白取代精蛋白,同时精子细胞全基因组DNA发生去甲基化,这是目前DNA甲基化发生主动缺失的最好例子,但机制不明。母体的DNA甲基化在受精后的几次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被动丢失,这种丢失是由于维持DNA甲基化的酶(DNMTl)缺少所致。在受精卵植入子宫的过程中,受精卵的DNA恢复甲基化,该过程是由从头甲基化酶催化的。此后,这种甲基化的模式在体细胞中会一直维持下去。
DNA甲基化包括维持甲基化和从头甲基化。维持甲基化是指在DNA半保留复制过程中,根据亲链上特异的甲基化位点,在新生链相应位置上进行甲基化修饰的过程。从头甲基化是在原来没有甲基化的DNA双链上进行甲基化的过程,然后由维持甲基化的酶来维持稳定的甲基化状态。
DNMTl是唯一用传统生物化学方法分离到的DNA甲基转移酶,含有l 620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193 500,基因定位于19p13.3一p13.2。哺乳动物DNA甲基转移酶由两部分组成,即N端调控结构域和C端催化结构域。C端催化结构域具有保守的胞嘧啶DNA甲基转移酶活性,N端调控结构域参与对C端甲基转移酶活性的调节、甲基转移酶的核定位以及与其他调控蛋白的相互作用。DNMTl的N端结构域是所有DNA甲基转移酶中最大的。对DNMTl的酶活性研究发现,DNMTl最合适的底物是DNA双链中半甲基化的胞嘧啶。在G1和G2期,DNMTl弥散地分布于核基质中;在S期DNMTl定位于复制叉上,表明DNMTl参与DNA复制过程中DNA甲基化的维持,由此DNMTl又被称作维持甲基化酶。如果 DNMTl仅在DNA合成时参与甲基化的维持,那么在增生细胞中它的表达应该丰富,在静息细胞则不应表达。但实验结果并非如此。RNA印迹检测发现,不仅在高度增生的组织如胎盘、肺,而且在心脏、脑等几乎没有增生能力的组织都有DNMTl的表达。因此除了参与DNA甲基化的维持,DNMTl还有其他未知功能。随后的研究发现,DNMTl存在不同的剪切形形式,分别被称作DNMTlb、DNMTlo和DNMTlp。
小鼠实验表明,DNMTl基因缺失导致胚胎发育异常及死亡。DNMT2定位于10p15.1,DNMT2缺乏真核生物甲基转移酶N端调节区,故认为DNMT2不具备催化CpG位点甲基化的作用。DNMT3a定位于2p23,DNMT3b定位于20q11.2。


相关文章

DNA甲基化精确调控蟑螂的卵子成熟过程获揭示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充华研究员和李胜教授团队从分子水平系统揭示了DNA胞嘧啶甲基化(5mC)如何调控德国小蠊的绒毛膜形成和受精过程,拓宽了大家对表观遗传调控昆虫生殖的认识。12月12日,相关成果......

最新发现DNA甲基化诱导的脂质代谢功能障碍可以加速衰老

表观遗传学改变和代谢功能障碍是衰老的两个标志。然而,它们之间在调节衰老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机制仍不清楚。近期,来自我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单位的研究团队在《SignalTrans......

我国首次发现双生病毒逃逸DNA甲基化的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其他科研单位,首次发现植物病毒可以激活植物的DNA主动去甲基化机制来逃逸植物DNA甲基化介导的防御反应,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

我国研究团队解析植物中独特的双链RNA合成机制

转座子(transposon)最早由美国遗传学家BarbaraMcClintock在玉米中发现,在细菌、病毒以及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广泛分布。转座子类似内源性病毒,能够在宿主基因组中“复制和粘贴”自己的......

MCTASeq检测DNA甲基化实现胃癌早期无创诊断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汤富酬教授/文路副研究员团队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付卫教授团队合作,利用团队之前开发的甲基化CpG短串联扩增与测......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新的RdDM通路的分子机制

DNA甲基化是一种保守的表观遗传修饰,对基因表达和基因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RNA介导的DNA甲基化(植物RdDM途径)是植物小RNA参与表观调控的重要方式,其需要两个植物特有的RNA聚合酶——Pol......

PNAS发文:多倍体农作物为何具有广泛适应能力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在PNAS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文章,从DNA甲基化和转录水平揭示了基因组多倍化如何增强水稻在盐胁迫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基因组多倍化(全基因组加倍)在植物的进化过程中普遍发生。许多植物包括重......

植物所解析RNA甲基化调控果实成熟的作用机制

DNA甲基化(5mC)和RNA甲基化(m6A)是两种重要的核酸修饰,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诸多生物学过程。然而,这两种核酸修饰之间是否存在内在关联性却不清楚。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秦国......

卵子独特表观遗传状态机制获揭示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课题组发现了卵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正常建立的首个保障因子Stella。相关论文近日刊登于《自然》。雌性哺乳动物的一生中只能提供有限数目的卵子。卵子的DNA甲基化水平很低,......

我国学者发现植物DNA甲基化和H3K9me2之间的新关联

近日,《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组和杜嘉木研究组合作完成的题为”Arabidopsis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