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14 17:00 原文链接: 单克隆抗体技术:细胞融合

融合剂
 
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如电融合、激光融合,化学融合法和生物融合法,如仙台病毒,此处例举化学融合法中的一种即聚乙二醇融合法。
 
聚乙二醇(PEG),在分子量为200~700时,呈无色、无臭的粘稠状液体,分子量大于1 000时,呈乳白色蜡状固体,能溶于水、乙醇及其他许多有机溶剂,对热稳定,与许多化学药品不起作用。用作细胞融合剂的聚乙二醇一般选用分子量为4 000者,常用浓度为50%,pH8.0~pH8.2(用10%NaHCO3调整),分子量小的PEG,融合效应差,又有毒性,分子量过大,则粘性太大,不易操作。50%浓度,pH偏碱时融合效应最高。
 
也有采用30%~50%浓度的PEG加上10%二甲亚砜。
 
不同批号的PEG,即使分子量相同,但融合率却有明显差异,选用时必须注意。每批都必须进行细胞毒性试验后方可应用。要买高纯度的,一般选供气相色谱用的PEG。
 
融合过程
 
融合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转动法和离心法。
 
融合时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比例为1:1至10:1不等。3:1或5:1最为常用。
 
1.试剂与材料
 
(1) 供融合用的脾细胞及骨髓瘤细胞。
 
(2) 1640培养液100ml。
 
(3) 完全1640液100ml。
 
(4) 2.5%FCS-1640液50ml。
 
(5) HAT培养液100ml。
 
(6) 50%PEG:取分子量4 000,高纯度的(日本进口或Serva)PEG10g放入25ml瓶中高压灭菌,使用前用预热于40℃的1640液10ml等量(W/V)混合,以酚红检查pH,一般不必调pH。如pH有改变,可用HCl或NaHCO3调整。
 
(7) 10ml和50ml的灭菌沉淀管或瓶。
 
(8) 40孔塑料培养盘。
 
2.操作方法
 
⑴ 准备好脾细胞。
 
⑵ 在50ml沉淀管中混合108脾细胞和107小鼠骨髓瘤细胞,并加入50ml 2.5%FCS-1640液。
 
⑶ 室温400g离心3min,使细胞沉淀。
⑷ 移去上清液。
 
⑸ 轻敲管底部,使沉淀流动,把沉淀管放于40℃水浴中,使其达融合温度。
 
⑹ 加预热至40℃的50%PEG 0.8ml,用1ml吸管缓慢滴加,边加边摇沉淀管,肉眼观察可见有颗粒出现,滴加过程要求持续2min。
 
⑺ 加1ml1640液,边加边摇动,持续1min。
 
⑻重复⑺一次。
 
⑼ 加1ml 1640液,边加边摇动,持续0.5min。
 
⑽ 重复⑼一次。
 
⑾ 加1640液15ml。
 
⑿ 室温,400g离心1min,使细胞沉淀。
 
⒀去上清,轻敲管底部,加25ml含有HAT的完全1640液。
 
⒁ 往已于前一日种有饲养细胞的40孔塑料培养盘中滴加融合的细胞液,每孔1滴(约0.05ml)。
 
⒂ 轻摇后,放入5%CO2饱和湿度的37℃温箱中培育。
 
⒃ 第3、6、9、10日换入含HAT的完全1640培养液。注意轻轻吸取上清液,勿将固定于孔底的细胞吸出,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饲养细胞。
 
⒄ 于第12、15日加入含有HAT的完全1640培养液。在每次换液前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大约在10天左右就可观察到杂交瘤细胞生长出来。大多数杂交瘤细胞在10~20天内出现,但也有在1个月左右才能出现的。杂交瘤细胞出现后,吸取上清液,检查抗体。


⒅ 对继续生长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增殖传代。在传代过程中,依情况取消HAT液和完全1640液而代之以10%FCS-1640液。同时保存于液氮和进行克隆化,在这期间每代都要检查抗体,以防止产生抗体细胞的变异和丢失。
 
细胞融合的关键
 
1.技术上的误差常常导致融合的失败。例如,供者淋巴细胞没有查到免疫应答。这必然要失败的。
 
2.融合试验最大的失败原因是污染,融合成功的关键是提供一个干净的环境,以及适宜的无菌操作技术。


相关文章

新冠病毒终结者!单克隆抗体2B11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蔓延,造成百年来最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截至2021年7月20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共1.9亿例,累计死亡病例400万例。近期,新冠病毒变异......

安进创新疗法,可降低胃癌40%死亡风险

6月5日,安进(Amgen)公司在ASCO年会上公布了其在研抗FGFR2b单克隆抗体疗法bemarituzumab在2期临床试验中的最新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中位随访时间为12.5个月时,接受bema......

破伤风单克隆抗体可显著提高治疗效率及患者顺应性

近日,《细胞报告》刊发了一项来自暨南大学廖化新教授团队联手清华大学、泰诺麦博生物等机构关于破伤风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表明,破伤风单克隆抗体作为新一代的破伤风预防与治疗用药在我国发展潜力巨大,有......

首次在康复病人体内分离获得人源CCHFV单克隆抗体

2018年,世卫组织将包括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MERS、SARS在内的10种病毒病列为优先考虑的传染性病原,其中也包括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rimean-Congohaemorrhagicf......

新冠疫情:全球累计1.69亿,FDA授权抓紧治疗高危患者

目前,国外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迅速蔓延。根据百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截止2021年05月28日02时,全球累计确诊超过1.6亿例(1.69亿),死亡超过351万例。近日,葛兰素史克(G......

降低72%住院风险美国礼来公布新冠中和抗体治疗II期数据

美国礼来公司16日公布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冠治疗药物II期试验结果,试验使用中和抗体LY-CoV555单药治疗,该抗体是对一名新冠肺炎康复患者血液中的抗体进行大量克隆而得到的。研究人员对新冠肺炎的单克隆......

NatMed:COVID19治疗的又一途径?

近日,来自范德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示,基于目前临床前研究的积极结果,我们所开发的潜在中和性抗体或有望作为一种潜在的疗法帮助抑制和治疗COVID-19,相关研究结果刊登在了国际杂志Natur......

我国科学家发现2种可阻断新冠感染的人源单克隆抗体

中国科研团队近日在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了两种可有效阻断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单克隆抗体,有望用于抗新冠药物和疫苗的研发。中国首都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

比血浆治疗更有优势!闻玉梅院士详解“单克隆抗体”

这几天,多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接受血浆抗体治疗效果显著的消息传出后,“血浆治疗”一时大热。有人称其为抗疫“新希望”,也有人质疑血浆治疗存诸多风险,且来源是一大问题,只能算作一根“稻草”。“不要只盯着血浆......

Nature150周年纪念之:单克隆抗体技术

1869年的11月第一期《Nature》发表,目前已经满150岁了,因此,杂志特别推出了150周年纪念版,并以“10extraordinaryNaturepapers”系列评论性文章点评了最有影响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