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21 13:58 原文链接: 电化学工作站设计的优点在于

 电化学工作站设计的优点在于用户可以根据预算定制需要的通道,在今后的使用中,不需要添加昂贵的费用,就可以增加工作通道,提高工作效率。电化学工作站是在之前电化学工作站的基础上增加交流阻抗等交流方法加大输出电流,提高扫描速度,提高电位、电流分辨率,在电化学测试方法上增加了脉冲电镀方法、电池充放电等多种交流测试方法而成,产品具有成熟的质量控制和性能稳定性。
  电化学工作站用于电化学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能提供多种电化学测量技术,包括:开路电位监测,恒电位/恒电流极化测试,动电位/动电流扫描测试,循环伏安法测试,任意恒电位阶跃扫描组合测试,恒电位/恒电流方波测试,差分脉冲伏安测试,电化学噪声(电偶电流)测试,超级电容器测试(可直读电容量、内阻等参数),电池充放电测试(可直读充放电容量、内阻等参数)等,以及上述各种测试方法的组合与循环。
  电化学工作站是一个模块化的系统,可实现当今所有微区扫描探针电化学技术以及激光非接触式微区形貌测试:
  1)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  2)扫描振动电极测试(SVET); 3)扫描开尔文(Kelvin)探针测试(SKP);
  4)微区电化学阻抗测试(LEIS); 5)扫描电解液微滴测试(SDS);  6)非触式微区形貌测试(OSP)。
  电化学工作站主要有2大类,单通道工作站和多通道工作站,应用于生物技术、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等。电化学工作站主要有2大类,单通道工作站和多通道工作站,区别在于多通道工作站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样品测试,较单通道工作站有更高的测试效率,适合大规模研发测试需要,可以显著的加快研发速度。接下来小编简单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电化学工作站附属品。
  电化学工作站是高质量的扫描恒电位仪/恒电流仪,紧凑的设计提供用户自行设置,是适用精密科研应用的仪器,还可通过内置充电电池在现场使用。




相关文章

全球变暖“圣诞”滑雪有点难

滑雪场的人工造雪。图片来源:ValentinLuthiger滑雪是最受欢迎的冬季运动之一,然而,在全球变暖的现实下,大多数滑雪场需要依靠人工造雪弥补天然雪的不足。在一项新研究中,科学家计算了人工造雪的......

古城稀土矿床花岗岩榍石中重稀土活化机制获揭示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流体成矿作用学科组冯雨周博士后和陈华勇研究员及其合作者,揭示了榍石稀土元素活化迁移对华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重稀土富集矿化的指示。相关研究发表于AmericanMineral......

综述|2018~2022年基金委化学测量学项目申请和评审情况

化学测量学旨在发展化学及相关学科的测量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研制仪器、装置、软件及试剂,获取物质组成、结构、形貌、性质与功能等信息,揭示物质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和时空变化规律.从2018年起,国家自然......

2022年IUPAC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公布

11月28日,在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闭幕式上,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UnionofPureandAppliedChemistry,以下简称“IUPAC”)公布了最新评......

钠离子电池、纳米酶、气凝胶......十大化学领域新技术发布

11月28日下午,随着近20场论坛和主题活动的相继落幕,2022年度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等一批重磅成果的发布,为期三天的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顺利在成都落下帷幕。合力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挑战闭幕式......

朱为宏:化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英文chemistry,有个try(尝试),可以说化学离不开‘尝试’,属于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朱为宏新近在受访时说。朱为宏近日获评“上海市科技精英”。他说,化学是一门“中心”......

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启用

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园区(下称“实验室”)2日在广东省汕头市正式启用。该实验室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第二批启动建设的广东省实验室之一,是落实建设创新型广东的重要创新平台。实验室位于汕头市高新技术产业......

这届诺奖得主不一般

“众望所归”“实至名归”,这是不少业内人士对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点评。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47分许,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2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CarolynR.Bertozzi、丹......

多教授联合合作创造“最强化学大脑”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罗毅、江俊教授团队与自动化系尚伟伟等合作,通过开发和集成移动机器人、化学工作站、智能操作系统、科学数据库,研制出数据智能驱动的全流程机器化学家。相关......

于吉红:筑梦化学科技报国

中新网记者郭佳在合成化学领域,分子筛的生成过程一直被认为是“黑匣子”,其定向设计合成极具挑战性。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于吉红在这一领域潜心研究已有30余年,探寻解开“黑匣子”的秘钥。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