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元素是宇宙中最早产生的元素之一,但它在多种天体中的含量均与理论预测存在较大差异。锂元素在恒星中的起源与演化一直困扰着天文学家,例如宇宙中有一种被称为富锂巨星的天体,其锂元素含量超过恒星演化理论值的上千倍。针对这些天体中的锂是如何产生的,天文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答案。

  10月6日,《自然-天文》发布一项由我国天文学家主导的国际科研团队关于富锂巨星“真实身份”的研究成果。借助我国重大基础科技设施LAMOST巡天数据、美国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星震数据,研究团队通过监听恒星的“心跳”,发现绝大多数富锂巨星其实都是红团簇星,而不是传统上所认为的红巨星。这一发现挑战了传统的恒星演化理论,有助于最终解开锂元素的起源之谜。

  恒星如同人类一样,有诞生、成长、衰老及死亡等过程。太阳就是一颗正处于青壮年时期的恒星。不过,随着恒星不断发光发热,其内部物质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并由此产生一系列改变。红巨星和红团簇星是恒星进入晚年后两种不同阶段,它们内部进行核反应的物质不完全相同,因此其结构和物理过程也具有显著差异。如果仅从表面上看,天文学家很难判断一颗恒星究竟是红巨星还是红团簇星。这是因为两种恒星在温度和光度方面相差无几,就像我们很难判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到底是70岁还是80岁一样,只能根据经验进行一个大致的估计,但并不一定非常准确。

  长久以来,天文学家认为,红巨星内部剧烈的对流为锂元素的产生创造了可能的条件,因此大部分富锂巨星应该是红巨星。但该研究对此持怀疑态度,并通过我国LAMOST、日本昴星团等望远镜采集了大量富锂巨星的光谱,借助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对这些富锂巨星的震动数据,得到截然不同的结论。研究团队给恒星做了“心电图”:星震就像是恒星的心跳,能够传递恒星内部的真实信息,就算两者表面上看起来差不多,但红巨星和红团簇星的心脏是不同的。研究发现,超过80%的富锂巨星是红团簇星,而且不同类型的富锂巨星在锂含量、恒星质量等多个方面均与传统认知存在着显著差别。

  研究认为,这些发现很难用传统理论去进行解释。由于内部物理环境不同,原有的理论并不适用于红团簇星,需要尽快寻找到这一观测现象的真实原因。该研究通过观测数据检验了双星合并产生富锂巨星的理论,认为这是一种有潜力的方向。目前,国际上也提出了氦闪、双星合并、特殊对流等不少新理论来解释该问题,但尚无定论,下一步的关键是逐一检验这些理论,找到真相。

  该研究由一个中国主导,日本、法国、荷兰、美国、澳大利亚等科研人员参与的国际团队合作完成,中方参与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等。多个望远镜的协同合作是取得成果的关键,除LAMOST、开普勒望远镜外,日本的昴星团望远镜、我国丽江观测站的2.4米和1.8米望远镜均在观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天文学家通过恒星监测恒星的心跳和分析它们的光谱揭秘富锂巨星的真实身份(图源:北京天文馆 喻京川)

红团簇星和红巨星内部结构示意图。红团簇星与红巨星内部结构不同,红团簇星内部是氦组成的核心在燃烧,而红巨星的氦核心不燃烧,其外面的氢包层在燃烧。它们的初始阶段在温度、亮度上几乎相同,很难区分(图源:日本国立天文台 青木和光)

相关文章

云南天文台揭示大质量恒星死亡前剧烈物质抛射过程

近日,《科学通报》(ScienceBulletin)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张居甲团队和清华大学王晓锋团队在超新星闪现光谱研究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在十年一遇的超新星爆发事件SN2023ixf中......

“蓝行者3号”巨大的新卫星比天空中几乎所有恒星都要亮

美国基特峰国家天文台的麦克梅斯-皮尔斯太阳望远镜捕捉到蓝行者3号留下的痕迹。图片来源:网络在已经布满卫星的天空中,“蓝行者3号”是最耀眼的新成员。仅SpaceX一家航天公司就向轨道发射了5000多颗卫......

研究新进展|新疆天文台利用ALMA观测到二碳化硅在富碳AGB星周呈环状分布

渐近巨星支(AsymptoticGiantBranch,AGB)恒星的星周包层(CircumstellarEnvelope,CSE)中含有大量气体分子(已探测到105个),约占星际空间发现的所有分子(......

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究生命繁衍

一组国际科学家使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首次在太空中探测到重要的碳化合物(CH3+),该分子也被称为“甲基阳离子”,其有助形成更复杂的碳基分子。碳化合物构成了所有已知生命的基础,......

一颗特殊恒星的“寻亲”之旅

理论研究曾预言宇宙早期第一代恒星的质量可以超过100倍太阳质量。然而,遗憾的是,天文学家此前从未在观测上予以证实。这次,我国天文学家找到了此类恒星曾经存在的“实锤”!6月7日,《自然》在线发表了中科院......

科学家首次发现第一代超大质量恒星化学遗迹

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研究团队率先在银晕恒星中发现了第一代超大质量恒星演化后坍缩形成的对不稳定超新星(pair-insta......

研究人员利用SOFIA天文台数据揭示了一个被摧毁行星系统

一旦一颗恒星演化到主序星阶段之外--这是恒星演化的最长阶段,在此期间,恒星核心的核聚变产生的辐射被引力所平衡--它可能拥有的任何行星系统的命运就是一个谜。天文学家通常不知道在这一点之后行星会发生什么,......

巨大的恒星苗圃的隐秘景象在百万张图片

该小组在五年时间里获得了超过一百万张图像。然后,这些单独的图像被拼凑成这里发布的大型马赛克图片,揭示了广阔的宇宙景观。这些详细的全景图展示了黑暗的尘埃斑块、发光的云层、新诞生的恒星以及银河系的遥远背景......

“贫金属星”可能是搜寻潜在生命最佳地

英国《自然·通讯》发表的一项最新天文学研究指出,位于贫金属恒星宜居带的行星,可能是搜寻潜在生命的最佳地点。高水平紫外(UV)辐射可能会破坏不同形式生命的基因组。大气氧和臭氧保护着地球生物圈免受来自太阳......

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发现恒星形成反馈的特殊结构

恒星在形成的过程中会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产生可以被观测到的动力学现象,如外向流(outflow),分子气泡(molecularbubble)等。恒星形成反馈是分子云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这对星际介质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