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9-18 00:00 原文链接: 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利于纳米抗癌的短肽物

  新华网合肥9月15日电(记者徐海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温龙平教授研究组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人员合作,近期发现一种能够降低纳米材料抗癌毒副作用的短肽物,并能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为纳米技术抗癌开辟出新的思路。

  将纳米技术用于癌症的预防与控制,是近年来国内外抗癌研究发展的方向之一。但以往研究表明,以诊疗为目的进入人体内的许多种纳米颗粒,可引发具有 “双面效应”的细胞自噬并导致细胞死亡。这种细胞自噬一方面会在正常细胞中引发毒性,需要加以规避;另一方面,在特定细胞中可用于帮助增强癌症的放化疗和免疫治疗效果,治疗如帕金森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

  中科大温龙平教授研究组与国外研究人员合作,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发现了一种短肽RE-1,它能够与稀土金属氧化物和稀土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结合,并在其表面形成稳定的肽涂层。小鼠实验表明,该短肽能够抑制纳米颗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以降低细胞自噬水平,从而屏蔽细胞毒性和组织损伤,提高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另一方面,该短肽与能够通过与肿瘤细胞外的整合素相互作用,提高稀土纳米材料对肿瘤细胞的自噬及杀伤效应。

  近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材料》发表了该研究成果。认为其有望同时实现在正常细胞中屏蔽自噬和在肿瘤细胞中提高自噬,通过增进化疗效果为纳米技术抗癌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关文章

世界首创技术为纳米金属材料拍出3D照片

12月1日,《科学》杂志刊登了重庆大学科学家的重要成果: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电子显微镜中心主任黄晓旭及其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三维透射电镜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对纳米金属塑性变形的研究,并发现纳......

单细胞纳米药物及亚细胞结构无标记原位同步辐射成像技术获重要突破

11月13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团队在《自然-实验手册》(NatureProtocols)上,发表了题为Insitulabel-freeX-rayimagingforvisualizin......

激活癌细胞自毁的“开关”发现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综合癌症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确定了CD95受体上一个可导致细胞死亡的关键表位。这种触发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新能力可能会为改进癌症治疗打开大门。这一发现发表在近期《自然》杂志旗下的《细胞......

CancerDiscov:三阴性乳腺癌的关键弱点被识别新型靶向性疗法有望被开发

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ICI,immunecheckpointinhibition)在治疗癌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通常会对疗法产生一定的耐受性,而且其潜在的机制并不清楚,MHC-1的......

肿瘤早筛新突破|新型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将CTC捕获效率提升10倍

液体活检为目前肿瘤早筛和治疗的关键技术,但传统的液体活检CTC(循环肿瘤细胞)技术捕获效率低较低。为此,同济大学医学院陈炳地博士团队历时十余年,开发出基于糖代谢差异的全新靶点,设计仿生多功能纳米探针,......

药物纳米技术

药物纳米技术是一种利用纳米尺度(尺寸在1到100纳米之间)的材料和技术来设计、制备和传递药物的方法。纳米技术在药物研发和制造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因为它可以显著改善药物的性能,提高药物疗效,减少副作用......

靶向化疗法可剿灭大多数实体肿瘤

美国一家顶级癌症治疗和研究机构希望之城国家医疗中心2日发布公告称,该机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能杀死所有实体恶性肿瘤的靶向化疗药物。研究相关论文已发表在《细胞·化学生物学》期刊上,但有声音......

紫杉醇类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方式是怎样的?

紫杉醇类药物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抗癌治疗的药物,其副作用主要有周围神经病变等。了解紫杉醇类药物的体内作用方式有助于设计更好的治疗方案。荷兰癌症研究所研究团队揭示紫杉醇类药物在体内的抗肿瘤机制。该研究成果于......

新进展!长寿哺乳动物体内存在抗肿瘤机制

在适应性辐射过程中,哺乳动物的寿命演化出较高的多样性,包括从最长寿命只有3年的鼩鼱到寿命长达200余年的弓头鲸。其中,一些特殊的哺乳动物类群如裸鼹鼠、弓头鲸、大象和蝙蝠等,展现出长寿命、抗肿瘤的特点,......

基于一维纳米材料组装体的太阳光辐射调控智能窗户

在建筑物中,减少空调、暖气等室内温控设备的过度使用,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窗户作为太阳光辐射能量进入建筑室内的主要媒介,安装可以阻挡太阳光辐射和调节室内温度的智能化窗户对于构筑节能建筑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