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11 17:24 原文链接: 研究人员调查了俯冲下洋壳在地幔不同深度的熔融行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徐义刚和广州地化所地幔地球化学学科组特任研究员王煜共同了设计系列高温高压实验,揭示俯冲下洋壳在地幔浅部的熔融行为。

  俯冲作用为地球带来的深远效应之一是将地壳物质引入深部地幔。目前,大量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研究证明,幔源中可能存在其他岩性成分(如辉石岩、辉长岩、斜长角闪岩等),而并非之前认为的单一橄榄岩地幔源区。其中,作为俯冲板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俯冲下洋壳在研究洋中脊和板内玄武岩成因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目前缺少对该重要组分在地幔熔融过程中的实验岩石学约束。

  研究人员调查了俯冲下洋壳在地幔不同深度的熔融行为及其与周围地幔橄榄岩的相互作用。首批实验的初始物质选用采自中国东北蛟河碱性玄武岩中的天然辉石岩捕虏体样品,在1 GPa,1100-1300℃ 的温压条件下进行高温高压部分熔融实验。此外,研究人员还进行了包括一系列下洋壳-纯橄岩相互作用熔融实验,以了解下洋壳衍生熔体与地幔橄榄岩之间的反应,并实现下洋壳衍生熔体向纯橄岩的渗透。结果表明,俯冲下洋壳衍生熔体均为玄武质且其成分随熔融程度变化显著;以石榴子石单斜辉石岩为初始物质的实验,残余矿物组合主要是单斜辉石和橄榄石;以石榴子石二辉岩为初始物质的实验,残余矿物相中出现尖晶石。除过渡元素(Sc、V和Cr)外,所有关键微量元素在单斜辉石中均呈不相容,且明显更相容重稀土元素(HREE)(DLu/DLa >> 1);稀土元素的分配系数与单斜辉石中IVAl含量呈较好正相关(尤其对于HREE)。除Cr和V外,尖晶石在下洋壳熔融过程中对微量元素配分的贡献有限。

  在较高压力下,此前得出的单斜辉石和辉长岩熔体和榴辉岩熔体之间几乎所有微量元素的分配系数均低于该研究结果,特别是Th、U和HREE。对于相互作用实验,除两个有钙长石出现的实验外,下洋壳衍生熔体均渗入周围的纯橄岩中。然而,下洋壳衍生熔体中与纯橄岩反应引起的成分变化在1 GPa时仍相对较小;这些下洋壳熔体可能从上涌地幔中被提取出来,同时保留其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印记。此外,研究还发现代表下洋壳的辉石岩与纯橄岩之间的分离熔体在较低熔融程度可能更富钾。实验产生的下洋壳熔体具有高La/Sm、Eu/Eu*、Nb/Ta和Ba/Th的特征,特别是对于在较高温度下(如1300℃)进行的实验;这些熔体表现出明显的Sr和Eu的正异常,而常规橄榄岩和辉石岩熔体不具备该特征。大洋玄武岩中若识别出明显的Sr和Eu正异常,其成因应受到来自辉长岩或类似下洋壳的辉石岩熔融的影响;实验证明,幔源岩浆岩中Sr-Eu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幔源区中再循环组分的全岩微量元素成分特征。

  该研究表明,下洋壳在地幔中的熔融过程可为幔源岩浆提供代表性的微量元素特征(如Sr和Eu正异常及一致的Nb/Ta和Zr/Hf比值),但它不能解释MORB、OIB和大陆板内玄武岩(如双辽玄武岩)中主量元素成分的变化特征。除俯冲下洋壳和纯橄岩外,源区中必须有其他组分去限定这些玄武岩中的主量元素成分特征(如高FeOT和TiO2含量)。后续实验将在更高压力(≥ 3 GPa)及更多组分条件下开展。

  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olid Earth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图1.背散射电子和X射线元素图像显示发生部分熔融的辉石岩和未熔融的纯橄岩之间的主量元素成分分布,可明显看到两种不同岩性之间的分离熔体富集钾

  图2.实验生成的下洋壳熔体球粒陨石归一化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同时进行对比的包括中国东北双辽玄武岩、东太平洋隆起洋中脊玄武岩以及夏威夷洋岛玄武岩


相关文章

我国科学家在大陆地幔中发现来自海洋的锂元素

记者22日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利用矿物原位锂同位素分析法,该所科研人员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幔橄榄岩中的锂含量和锂同位素组成。他们发现,海水中的锂元素可以经过扩散作用进入地幔橄榄岩。这为研究地质......

林间院士团队等研究揭示沙茨基海隆的成因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林间院士团队联合国际科学家,在全球第三大洋底高原——西太平洋沙茨基海隆的成因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揭示了地幔柱与洋中脊相互作用是其形成的......

科学家揭示地球地幔运转模式的演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特任教授邓正宾与多位国际学者合作,实现了钛稳定同位素组成的超高精度测量方法,应用刻画了地球形成早期到现代的地幔来源火成岩的钛同位素记录,揭示了地球地幔的运转模式是呈阶......

中国科大揭示地球地幔运转模式的演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特任教授邓正宾与多位国际学者合作,成功实现钛稳定同位素组成的超高精度测量方法,应用刻画地球形成早期到现代的地幔来源火成岩的钛同位素记录,揭示地球地幔的运转模式是呈阶段......

新成果揭示地球地幔运转模式的演变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邓正宾特任教授与多位国际学者合作的研究成功揭示,地球地幔的运转模式是呈阶段性演变的,现代板块构造体制下接近全地幔对流的模式只是地球演化近期的过渡......

活跃地幔柱或解开火星地震之谜

科技日报北京12月5日电(记者张梦然)根据《自然·天文学》杂志5日发表的一篇论文,火星北部平原底下可能有一个直径约4000公里的活跃地幔柱,该地幔柱会引起火星壳抬升,并将热岩浆送到火星表面。这个地幔柱......

新研究揭示沉积碳酸盐俯冲进入下地幔

 俯冲碳酸盐循环模式及夏威夷复苏期火山岩重Zn同位素形成过程  课题组供图近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良课题组在国际地学期刊《化学地质学》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揭示了夏......

最新在现代大洋中脊首次发现25亿年前大陆地幔

中新网北京6月2日电(记者孙自法)中、美、德三国科学家通过合作研究,最新在现代大洋中脊(洋中脊)首次发现25亿年前大陆地幔,为研究地球早期地表重要组成单元——克拉通的形成演化乃至破坏提供了新的视角。由......

地质地球所等揭示火星地幔是活动的

近年来,国际上实施了InSight火星探测计划(InteriorExplorationusingSeismicInvestigations,GeodesyandHeatTransport,地震、大地测......

地化所在含Al斜方辉石亚稳相变研究中取得进展

斜方辉石[(Mg,Fe)SiO3]是上地幔重要组成矿物和俯冲板片主要造岩矿物。与俯冲板片中其他主要矿物相比,斜方辉石密度较低,因而其亚稳相被认为与位于地幔转换带的板块停滞有关。现有关于橄榄岩、辉石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