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05 16:34 原文链接: 要如何补齐基础研究这块“短板”?专家这样说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而基础研究是科技实现自立自强的基石。

  对中国科技界来讲,基础研究的能力和产出依旧是短板。为补齐这块短板,“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

  那么,如何加强中国基础研究能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中国科学报》采访了来自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三大创新主体机构的代表委员。

  科研院所:优势很明显 张弛须有度

  科研院所是开展原始创新工作的重要主体,而中科院又是基础研究的主要阵地。

  “中国的科研院所包括中科院的院所和各个部委的研究院所等。部委的科研院所,更侧重应用,跟产业结合比较紧密;而中科院既有纯基础的学科,也有面向应用和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研究,研究人员数量多,学科比较全,便于学科交叉,这些都是中科院开展基础研究的优势所在。”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说。

  正所谓“事在人为”,要激发科研院所基础研究创新实力,首先要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同时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周忠和表示,国家层面对基础研究的政策引导是对年轻人的一种鼓励,但政策支持不能过于功利,经费稳定、平台设备支撑、基础设施建设、青年人才生活条件等,都会影响基础研究人员的工作热情。

  他建议,“从0到1”的原始创新需要有基础、有支持、有氛围,应处理好“放”与“管”的问题;科学决策需要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问题,重大科研项目要让真正的科学大家来拍板;此外,还需要全社会凝聚科学共识,提升科学素质,让领导干部和科学管理者真正认识到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科技企业:不急功近利 落实好政策

  近年来,关于科学家逃离企业以及学术与商业如何兼容的问题,受到舆论的持续关注。对于企业在基础研究方面的责任与现状,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志强有着清醒的认识。

  “高校与企业在基础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大有不同。高校是科学问题导向,回答的是‘为什么’(Why)的问题,而企业则是技术问题导向和目标结果导向,回答的是‘怎样’(How)的问题。”沈志强说。

  他表示,以基因编辑技术为例,高校的基础研究会研究基因编辑技术为什么能高效率、低脱靶率地实现对基因组的大规模编辑改造,而企业的基础研发则研究如何高效率、低脱靶率地实现对基因组的大规模编辑改造,并将技术用以创制新细胞、新疫苗、新产品等,改善现有产品的功效,推动生物制造、疾病诊疗领域实现创新发展。

  沈志强表示,他们与国内外1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战略伙伴关系,加快研发创新速度,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对于“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他表示,这些政策将有利于调动企业的原始创新积极性。

  “从事基础研究,没有定力很难见到成效。”沈志强建议,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需解决好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对作出突破性贡献的基础研究科技人员给予专项奖励,对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给予专项奖励,将支持基础研究的政策落实到位。

  研究型大学:搭建平台 仰望星空

  曾先后在杭州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宁波大学工作过的全国人大代表沈满洪,如今是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在多家高校的工作经历让他看到了高校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和可能。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基本职能。相对于企业而言,高校更有可能仰望星空,做纯科学或纯理论的基础研究。相对于科研院所而言,高校的科学研究可以做到‘科研育人’和‘育人科研’的有机结合,‘科研育人’是指在研究过程中培养人才尤其是硕博士等高层次人才,‘育人科研’是指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提出、探索科学问题,让基础研究绵延不断。”沈满洪说。

  他表示,加强高校基础研究,一要通过支持数理化文史哲等基础学科的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等措施,创造基础研究的学科平台;二要通过设立学科交叉基金,鼓励教师和博士生在学科交叉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三要集中力量建设科研平台支持基础研究,例如设立数学研究中心、纳米研究院等,集聚创新性人才,推进基础研究的重大攻关。

  对于当前基础研究的激励政策,沈满洪十分认可,同时他也表示,政策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一是基于学科专业的基础性地位,优先保证基础学科建设;二是基于基础研究的公共物品属性,加大力度设立基础研究国家基金;三是基于学科和科研差异性,推进科学研究的分类评价改革。”沈满洪说。

相关文章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常进:基础研究发展关键在人才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常进4月25日在中关村论坛上表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原动力,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而基础研究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常进称,要培养基础研究领域的青年科技人才,推动其开展国际交流......

多所高校与院所官宣2023年国自然博士生项目入选公布每项30万元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确定了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立项名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于2023年首次试点设立,旨在选拔一批研有余......

建立经费多元投入机制,为勇闯“无人区”的基础研究护航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要稳步增加基础研究财政投入,通过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激励企业加大投入,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学基金、科学捐赠等多元投入,提升国......

首批国自然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立项结果出炉,每项30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于2023年首次试点设立,旨在选拔一批研有余力、基础扎实,在科学研究中展现出较强发展潜力的优秀博士研究生,资助他们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科学基金项目,自主......

河北省通知开展基础研究计划概念验证项目申报

各有关单位:为加速推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按照《河北省基础研究计划概念验证项目实施方案》(冀科金〔2024〕2号),现开展河北省基础研究计划概念验证项目试点......

2024年四川省基础研究领衔科学家专项开始申报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2024年四川省基础研究领衔科学家专项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各市(州)科技主管部门,省直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近日,科技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四川省基础研究领衔科学家专项申报推......

2024年四川省基础研究领衔科学家专项开始申报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2024年四川省基础研究领衔科学家专项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各市(州)科技主管部门,省直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近日,科技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四川省基础研究领衔科学家专项申报推......

王学浩院士:把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结合好

我一辈子只围绕一个目标工作,那就是为病人解决问题。年轻时,我目睹一些亲朋好友受病痛折磨,于是萌生了治病救人的初心。几十载行医,加之做了相关的医学科研,也有了一些心得。医疗工作是崇高的事业,必须时刻把病......

建设创新型大学,为新质生产力持续升级提供支撑

发展新质生产力,最重要的是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全力加速源头创新突破。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结合点,高校该如何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助力?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北京将认定首批市级重点实验室,助力科技条件平台仪器开放共享

记者近日从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获悉,本市将持续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从多方面加强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今年将认定首批30家左右市级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北京基础研究投入逐年增加。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