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0-22 00:00 原文链接: 清华大学最新Cell子刊文章

  来自清华大学,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等处的研究人员揭示出一种α/β核心神经元能作为一道“门”维持长时程记忆形成,而任何能开启这一门控的经历都能有助于形成长时程记忆,这为解析如何形成长期记忆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公布在Current Biology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钟毅教授,钟毅教授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美国冷泉港实验室教授,清华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其在清华大学的实验室通过果蝇分子遗传学和行为学的研究,在记忆形成和遗忘分子机制以及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疾病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的发现,这些成果已经发表在Cell,PNAS以及J Neurosci等期刊上。

  对于不同经历,我们产生的记忆也是有时强有时弱,有时久有时短,果蝇研究发现对于厌恶嗅觉条件的长时程记忆产生,需要十个间隔重复训练试验,而对于增加食欲的喜好嗅觉条件,则只需要一次试验就能形成长时程记忆。不过即使由于通过方便的遗传操控技术,我们发现了许多与长时程记忆有关的基因和大脑结构,但是找到其中的新元件,并揭示长时程记忆调控的原理,仍然是一个必需且重要的任务。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厌恶嗅觉条件的长时程记忆也可以通过一次试验产生,这要求抑制highwire (hiw)编码的E3泛素连接酶活性,或者激活某种神经元簇中的靶向蛋白,这些神经元簇定位于蘑菇体的 α/β核心区域。hiw(highwire)是一个泛肽连接酶家族的可能成员,这个家族将激活的泛肽连接到失常的蛋白质上,使其降解。

  而且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些神经元的突触输出对于产生两种情况――厌恶和喜好条件合并的有限训练后间隔具有关键的作用。

  这些研究数据表明,这些α/β核心神经元能作为一道“门”,维持长时程记忆形成,而任何能开启这一门控的经历都能有助于形成长时程记忆。

  钟毅研究组今年还在PNAS杂志上发表文章,证实了一类目前使用的抗癌药物以及几种从前未经测试的合成化合物在果蝇和小鼠两种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动物模型中有效地扭转了记忆丧失。

  在以往的研究中,钟毅及其同事在脑细胞表达Aβ-42肽(一种特异蛋白质版本,由42个氨基酸构成,见于阿尔茨海默氏症斑块中)的果蝇中研究了β- 淀粉样蛋白相关的记忆丧失。这些果蝇被当做这种疾病模型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它们表达的Aβ-42是由插入到基因组的人类基因编码。在行为实验中,这种果蝇被证实遭受了与人类阿尔茨海默氏症中所见相似的记忆缺陷。

  新研究则表明由EGFR激活诱导的细胞内信号也在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中所见β-淀粉样蛋白相关记忆丧失的病理学中发挥作用。

  作者简介:

  钟毅

  1978-1982年,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学士

  1982-1984年,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硕士

  1985-1991年,美国Iowa大学生物科学系  博士

  1991-1992年,美国Iowa大学生物科学系  博士后

  1992-1995年,美国冷泉港实验室     助理研究员

  1992-2001年,美国冷泉港实验室     副教授

  2001-现在, 美国冷泉港实验室教授,清华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荣誉及奖励

  1994- 1997年,“Pew”生物医学优秀学者奖

  主要科学贡献

  采用果蝇学习记忆突变体研究突触可塑性,首次发现突触易化和强直后增强可以诱导cAMP信号通路缺陷的果蝇突触活性改变。在冷泉港独立主持实验室后,最先 利用果蝇模型研究了人类认知紊乱,特别是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tosis 1,NF1)疾病。研究结果阐明了NF1在信号转导通路中的新功能,并发现NF1对于学习能力和长时程记忆至关重要,从而奠定了新的NF1疾病治疗方法的 理论基础。同时也开创了在果蝇脑中神经活动的光学成像分析的研究手段,目前正利用此项新技术研究学习和记忆中嗅觉形成的神经编码的作用机理。以上工作相关 论文已经发表在Science、Nature等期刊上,并获得两项美国ZL。

  在清华大学的实验室里,我们通过果蝇分子遗传学和行为学的研究在记忆形成和遗忘分子机制以及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疾病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的发现,这些成果已经发表在Cell,PNAS以及J Neurosci等期刊上。

  主要研究兴趣

  一. 分子、细胞及神经网络水平上,研究学习记忆的细胞分子机理。主要通过行为、分子、遗传、免疫组化和电生理等手段开展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

  1). 学习记忆神经机制的解析。我们已经对1900个果蝇突变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嗅觉行为筛选,并鉴定出具有特定嗅觉记忆缺陷的11个单基因突变体。这些突变体为我们理解脑中记忆形成提供了新途径,并将利用各种方法研究这些基因的突变如何参与学习记忆的神经机制。通过这些努力,我们首先发现了Notch、Yu、 Ben、Chi等基因参与果蝇长时程记忆形成的神经过程。同时,我们发现E3泛素链接酶Highwire负向调控长时程记忆的形成,Highwire蛋白的下调可以易化长时程记忆的形成,相反,上调Highwire蛋白则可阻碍长时程记忆的产生。进一步研究表明,Highwire及其所调控的 DLK/JNK信号通路在果蝇蘑菇体亚结构中特异参与长时程记忆的巩固过程,据此,我们提出长时程记忆形成的门控假说。这些发现不仅有利于我们理解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而且为筛选增强人类认知功能的新药提供了靶标。

  2). 遗忘的分子机理。在我们学习记忆的过程中神经系统需要主动完成把重要的信息选择出来,固化成长时程记忆的任务,而那部分未被选择的信息自然而然就忘了,也就是说新形成的记忆若未能进入固化阶段便会很快的消逝。这种遗忘通常被认为来自新记忆本身的不稳定性或者无关信息的干扰,虽然关于记忆形成固话等过程的机制已有不少研究但有关遗忘的本质人们知之甚少。最近我们实验室结合分子遗传学和行为学手段探寻遗忘的分子机制并突破性地发 现小G蛋白Rac在遗忘调节中的核心地位,也预示了神经元细胞骨架重排可能作为记忆消逝的根本原因,为人们认识遗忘的本质提供启示。

  二. 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分子机理。主要通过行为、分子、遗传、免疫组化和电生理等手段开展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

  1).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子机理与药物筛选。研究表明,在果蝇中表达人类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相关肽Aβ42,能够诱导果蝇产生许多类似AD病人的症状。这表明许多人类认知紊乱的分子机制在果蝇中也是保守的。由此,果蝇这个 强有力的分子遗传模型就为揭示复杂脑疾病的分子机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目前,我们综合行为、分子、基因芯片、电生理及免疫组化等多种实验手段,对AD的发 生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发现,Aβ42在果蝇脑中的过量表达会引起PI3K激酶活性的异常上调,从而导致长时程抑制的障碍,最终造成年龄依赖型的学习缺 陷;而利用药物特异性抑制PI3K激酶活性则可以挽救果蝇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利用果蝇模型进行大规模的AD药物筛选,目前已经获得了多种能够改 善学习能力的先导化合物。我们的研究成果不仅提供了关于AD的发生的新的分子机制,而且为治疗药物的筛选提供了靶标。

  2). 复杂精神疾病的遗传和病理机制。遗传进化的保守性,遗传操作的便利性和行为范式的丰富性使得果蝇适于作为复杂遗传性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和孤独症等)的良好研究系统。我们发现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dysbindin的果蝇同源基因通过不同的分子机制分别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参与对谷氨酸和多巴胺两大神经递质系统及相应行为表型的调节,从基因到神经生理再到整体行为多个层次对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和病理机制进行了解析。另外,我们还在进行以果蝇为模式系统对孤独症的遗传机制的初步探索。这些研究不仅加深了我们对疾病机理的理解,而且为进一步的药物筛选提供了基础。

相关文章

全基因组分析方法创新,人类百万年前的群体秘密被发现!

9月1日,《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海鹏研究组与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潘逸萱研究组合作撰写的题为Genomicinferenceofasevereh......

研究发现肠炎沙门菌免疫逃逸新机制

近日,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焦新安领导的研究团队揭示了肠炎沙门菌SiiD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介导宿主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为肠炎沙门菌的防控提供了新理论和新思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公共科......

节瓜全雌性状遗传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瓜类研究团队在节瓜全雌性状遗传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inPlantScience。王敏和杨松光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江彪和彭庆务为......

产前遗传学检测技术进展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显示,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在5.6%左右,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约90万例,出生缺陷是导致早期流产、死胎、围产儿死亡、婴幼儿死亡和先天残疾的主要原因,不但严重危害儿童生存......

三位植物学家再度发现的孟德尔定律

孟德尔1866年的论文中就强调了豌豆实验对杂交育种的实践价值,但直到20世纪初,随着学界对遗传、变异的兴趣渐浓,三位“再发现者”才品出35年前孟德尔那篇论文中的深意。2022年7月20日是格雷戈尔·孟......

科学家开发新技术可以预测怀孕的成功率和时间

韦恩州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测量男性精子年龄的独特方法有可能预测怀孕的成功率和时间。怀孕,通常被称为妊娠,是指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多胎妊娠会生出一个以上的后代,如双胞胎。怀孕通......

“人类泛基因组项目”将极大促进疾病防治

科技日报北京4月21日电(记者刘霞)一个国际科学家联盟在20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十多家研究机构正在合作开展“人类泛基因组项目”,该项目旨在创建一个囊括全球各人种遗传多样性的参考基因组。研......

解读“生命之书”新发现填补人类基因组图谱空白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的研究人员制作了一份人类基因组的单细胞染色质图谱,确定了240种多基因特征和与疾病特征相关的细胞类型,并注释了非编码DNA变异的风险,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遗传学与疾病之......

土壤酶活性空间变异机理研究中取得进展

土壤中的各种胞外酶能够催化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对生态系统碳、氮、磷等养分循环过程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其活性特征是评价土壤健康状况和微生物群落功能的有效指标。受环境异质性及其对外界环境敏感性的影响,土壤酶......

利用反向遗传学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捕获不可培养的细菌

细菌和古生菌构成了生命世界的绝大部分,但是它们中的绝大部分物种,包括与人类有密切关联的物种,从未被分离或培养过。对来自自然微生物群体的DNA进行测序已可以鉴定以前未知的分类群(taxa),在某些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