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15 09:18 原文链接: 揭示脑损伤微环境塑造巨噬细胞促进修复的新机制

  Sci Adv | 王红艳/胡锦/魏滨合作揭示脑损伤微环境塑造巨噬细胞促进修复的新机制

  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是45岁以下人群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免疫反应在损伤修复的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早在1979年Czlonkowska等(J Neurol Sci, 1979,43(3):455)报道:脑卒中后存在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受损,但具体机制并不清楚。之后,Meisel等(Nat Rev Neurosci, 2005,6(10):775)提出了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诱导的免疫抑制综合征(CNS injury-induced immunodepression syndrome, CIDS)的概念。这种免疫抑制状态可能让TBI病人更容易发生各种感染,但是否及如何有助于脑损伤修复的研究仍不清楚。鉴于目前脑外伤治疗的临床试验都未获得满意结果,探究TBI患者免疫状态和机制将有望提出治疗TBI的新策略。

  3月12日,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红艳研究员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胡锦教授团队及上海大学魏滨教授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M-CSF, IL-6 and TGF -promotes generation of a new subset of tissue repair macrophage fo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recovery,揭示了脑损伤微环境塑造巨噬细胞促进修复的新机制,

  为了探索脑外伤后免疫状态的变化,作者检测了TBI病人外周血和脑脊液样本,构建脑外伤小鼠模型,发现相比其他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显著增多;并且M-CSF, IL-6 and TGF-1(简称M6T)的表达显著升高,与TBI患者预后相关。作者进一步利用CD45.1/45.2的骨髓移植模型,利用红色荧光tdTomato+转基因小鼠骨髓移植模型,或者利用透明斑马鱼脑损伤的模型,均证实脑外伤的微环境高表达M6T,能诱导生成更多单核/巨噬细胞,并促进外周的巨噬细胞聚集到脑损伤部位。将损伤部位的促炎巨噬细胞、抑炎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内皮细胞分离,经RT-PCR实验发现抑炎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是产生M6T的主要来源细胞。

  在体外实验,M6T刺激的小鼠骨髓更早分化成巨噬细胞细胞,并且比单一细胞因子或IL4/IL13联合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表达更高的Arg1,Ym1和Fizz1分子标志物。有意思的是,RNA-seq数据提示经M6T联合刺激的巨噬细胞被诱导性表达一部分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基因。

  在体内对比TBI小鼠和给予外源性M6T预处理的TBI小鼠,发现M6T能促进小鼠脑损伤修复,并且脑损伤部位浸润更多数量的抑炎型巨噬细胞。通过测序和GO 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M6T预处理的TBI小鼠损伤部位的巨噬细胞,高表达与TBI小鼠损伤部位的小胶质细胞类似的基因,而且这些基因与神经保护功能、血管生成、细胞迁移功能相关。更重要的是,在移植红色荧光tdTomato+转基因小鼠骨髓后构建TBI的小鼠,骨髓来源的红色巨噬细胞大量浸润到脑损伤部位,其中有一些浸润的巨噬细胞形态的确类似小胶质细胞。

  综上图所示:脑损伤微环境高表达的M6T促进外周产生单核/巨噬细胞,并吸引巨噬细胞迁移到脑损伤部位。这群巨噬细胞高表达抑炎巨噬细胞的标志性基因;有一部分被塑造成类似小胶质细胞;并且高表达M6T,形成正反馈环路塑造微环境和组织修复巨噬细胞,最终有利于脑损伤修复。这一发现为免疫治疗脑外伤提供了新的思路。

  胡锦教授团队李智奇博士和王红艳实验室肖俊博士后、徐晓燕博士和李伟芸博士是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感谢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景乃禾研究员和周斌研究员、中科院神经所周佳伟研究员的合作,感谢胡苹研究员提供tdTomato+转基因小鼠模型(2015年王红艳与胡苹团队合作发现T细胞分泌三种细胞因子促进肌肉损伤修复,Cell Res)。


相关文章

CircRes|C型利钠肽改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机理

天津医科大学何金龙、李广平及刘彤共同通讯在CirculationResearch(IF20)在线发表题为“CNPAmelioratesMacrophageInflammatoryResponseand......

刷新教科书认知!最全人体免疫系统发育图谱来了

免疫细胞作为防止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入侵人体的“卫士”,是免疫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明确免疫细胞类型、分化及功能状态,对理解免疫力和揭示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具有重大的科学和社会意义。9月12日,......

心脏病为什么会引起睡眠障碍?原因找到了

大约三分之一的心脏病患者存在睡眠问题。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称,心脏病会影响松果体中睡眠荷尔蒙褪黑激素的产生。心脏和松果体两个器官之间的联系在于颈部的神经节。这项......

心脏病引起睡眠障碍原因找到

大约三分之一的心脏病患者存在睡眠问题。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称,心脏病会影响松果体中睡眠荷尔蒙褪黑激素的产生。心脏和松果体两个器官之间的联系在于颈部的神经节。这项......

生物物理所揭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新亚型的作用及机制

6月12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课题组在《细胞与分子免疫》(Cellular&MolecularImmunology)上,发表了题为AsubpopulationofCD146+&......

国外“脾脏芯片”可深度模拟镰状细胞病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微流控设备“脾脏芯片”,可模拟急性脾隔离现象。这种设备采用模拟内皮间缝隙的S芯片和模拟巨噬细胞的M芯片两个模块来模拟脾的过滤功......

线粒体分裂通过调控相变促进巨噬细胞吞食癌细胞

阐明巨噬细胞如何有效地吞食癌细胞对设计下一代肿瘤免疫治疗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苏士成教授团队发现线粒体分裂通过改变吞噬机器两个重要成分WIP和WASP相变,从而促进巨噬细胞吞食癌细胞......

线粒体分裂通过调控相变促进巨噬细胞吞食癌细胞

免疫治疗为肿瘤治疗带来革命。目前,主流的免疫治疗是促进T细胞对癌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诱导免疫细胞吞噬癌细胞成为下一代免疫治疗的重要思路。许多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能诱导巨噬细胞吞食癌细胞(1),其作用机制主......

上海交大团队:PD1治疗HNSCC的潜在预测标志物和联合靶标

对调节肿瘤微环境(TME)的肿瘤细胞衍生的小细胞外囊泡(sEV)的研究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靶向治疗提供了策略。2022年5月6日,上海交通大学严明及陈万涛共同通讯在JournalofEx......

揭示脂肪组织巨噬细胞促炎性极化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阎锡蕴课题组在Advanced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CD146AssociateswithGp130toControlaMacrophagePro-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