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23 13:49 原文链接: 海洋如何影响我们的气候和天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930.shtm

从浩瀚的宇宙鸟瞰,地球呈深邃的湛蓝色,那是占其表面积70%以上海洋的颜色。

海洋,是风雨源泉,是巨大的“调节器”,对稳定气候至关重要。然而,据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布的气候声明,2020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3个年份之一,全球海洋增温依旧持续,海洋热量再创新高。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为‘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旨在呼吁人们关注天气、气候变化和海洋之间的关系。”23日,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海洋与气候息息相关

“海洋与我们的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密不可分,海洋与大气之间存在热量、动量、物质等交换,海-气相互作用可造成千变万化的天气气候现象或极端事件,如厄尔尼诺事件、拉尼娜事件、台风等,引发全球或区域气候异常和气象灾害。”周兵说。

周兵表示,海洋对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海洋内部的洋流运动以及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塑造了地球上风格迥异的自然景观和复杂多样的天气气候现象,如北大西洋暖流给北欧一些国家带来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生活方式,东亚季风性气候和南亚季风性气候为亚洲国家农业生产带来风调雨顺的年景。

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苏京志看来,海洋在全球天气和气候体系中起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它能够调控地球的天气气候状况,如温度、湿度等。因为海洋的热惯性比较大,相同体积的海水存储热量的能力是大气的2000多倍。如果没有海洋,地球上昼夜、冬季和夏季的温差会很大,气温的上下起伏也非常剧烈,可能不适应人类居住。

有数据显示,海洋为地球贡献了90%的降雨,也吸收了地球九成的多余热量,通过洋流将热量重新分配到世界各地,使得地球不至于一直变热或变冷。

“海洋还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汽,这些充足的水汽使我们呼吸的空气比较湿润,否则也不适宜人类居住。”苏京志说。

海洋仍在增温

“观测事实表明,目前地球气候系统处于一个非常脆弱的平衡之中。”周兵说。

统计显示,过去100年来,由于海平面上升、气候变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综合影响,近50%的沿海湿地已经丧失。自1980年代以来,海洋吸收了20-30%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洋持续酸化。由于格陵兰岛和南极冰盖的冰量损失速率增加,冰川质量持续损失和海洋热膨胀,近几十年来海平面加速上升。

“尤其是2020年,尽管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碳排放量小幅下降,但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全球海洋依旧持续增温,海洋热量再创新高。”说起这些,周兵很是痛心。

让他更为忧虑的是,未来更多地区海平面异常上升将会更加频繁,日益频繁的高水位会对许多地区产生严重影响。海洋变暖、海冰减少,海洋动物群落的全球生物量及其产量和渔业捕捞潜力均会下降,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海岸和低洼地区遭受淹没、海岸洪水和海岸侵蚀等不利影响的风险将增加。

说到这些,苏京志非常认同。他表示,海洋近几十年一直在持续增温,而且从海洋表面一直延伸到海底两千多米。最近几年,海洋热浪发生频次明显增多,海水温度甚至升高4℃左右,并且持续几个月以上。“海水温度本来变化幅度很小,起伏一两度就很大了。如此高的升温,对海洋生态、鱼类、藻类的生存影响极大。”苏京志说。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海洋现在已经存储了大量过剩热量,且深度达到2000多米。经过几十年、几百年后,这些热量终究还会重新上翻到海表。考虑到那时地球表面温度已经升高不少,海洋上翻的热量会导致全球气温二次上升,并给全球气候带来更加严重的影响,海洋热量的这种延迟效果更应予以重视。”苏京志强调。

相关文章

海洋生物“霸主”易位之谜获揭示

在三叠纪以前的海洋里,腕足类动物在温暖的浅海中繁衍生息,是海洋中最常见的底栖生物,比体型相似的双壳类繁盛得多。但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2.52亿年前)生物大灭绝后,双壳类迎头赶上并超越腕足动物,遍布全......

气候变化或加剧城镇化对当地野生动物影响有哪些?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生态与演化》最新发表一篇环境研究论文指出,研究人员基于分布在北美20座城市725个不同地点的相机陷阱的数据分析显示,气候变化或加剧城镇化对当地野生动物的影响。该论......

船舶零碳排放,未来可通过三条途径实现

“人类的未来在海上!”8月26日,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的海洋强国战略科技创新论坛2023上,大会主席团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德森说。如何认知海洋、开发海洋,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战略步伐?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

中印尼海洋科学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印尼国家研究创新署海洋研究中心共同建立的中-印尼海洋科学联合实验室在印尼国家研究创新署正式揭牌成立。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王振宇、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沙忠利等出席......

太平洋经向模态的位相非对称性及其影响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春在团队联合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杨崧研究了太平洋经向模态(PMM)的位相非对称性及其对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影响。相关研究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通讯》......

我国自研海底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脉”正式投入使用

今天(7月27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海底地震勘探采集核心装备——“海脉”在渤海海域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海洋油气勘探技术上迈出关键一步,对加大海洋油气勘探力度、进一步健全自主可控的海洋油气勘探装......

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

7月25日,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中国海油海洋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二期工程在天津滨海新区正式开工,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数字化转型再上新台阶。智能化制造基地二期工程新增建筑面积......

地表负荷季节性信号空间大地测量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金双根带领的卫星导航与遥感研究团队,开展了地表负荷季节性信号的空间大地测量研究,综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

海洋所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近海演变规律的整合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凡在中国近海演变规律的整合研究方面取得进展。7月18日,相关综述性文章以《气候变暖下的中国近海》(TheseasaroundChinainawarmingclimate)为......

多尺度海气相互作用方面新进展

近日,记者从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多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领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甘波澜等组成的科研团队在中纬度多尺度海-气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