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23 14:52 原文链接: 本科专业设置仍存过度“蹭”热点问题

  不久前,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更新。其中,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2046个,新增审批专业177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93个,撤销专业518个;合计9个门类、37个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专业名单。无论从新增备案与审批专业数量还是撤销的专业数量看,本次调整都是近三年之最。

  就新增备案与审批专业而言,各高校及时回应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需求及趋势,新设置了一批专业,显现出以下突出的特征。

  一是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大量创设。例如,此次共有130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国务院于2017年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二是伴随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由此形成的新型专业成为非常明显的专业成长点。例如,本次共有84所高校新增了“智能制造工程”,62所高校新增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三是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跨学科专业不断涌现,如今年上海大学新增的“机器人工程”专业集自然、工程、社会、人文等理论方法于一体。

  四是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成为专业建设方向。例如,“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而本次13所高校新增的“物联网工程”,就是按照新工科建设要求和趋势所设置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该专业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软件开发、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从撤销的专业来看,数量最多的是“公共事业管理”,共有21所高校撤销。此外,有16所高校撤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5所高校撤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13所高校撤销“产品设计”专业……这些都是曾经热门一时的专业。有学者认为,专业设置陈旧、人才培养缺乏特色、软硬件支持度不够是这些专业被撤销的三个主要原因。从这个角度而言,撤销一批这样的专业未尝不是件“好事”。换言之,要实现整个国家和各高校本科专业体系与结构的动态优化,不仅要通过增设新专业这种方式,还要把撤销专业作为避免专业重复建设、低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

  当然,本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工作亦存在一些可改进之处,如需要注意国家学科、学位、专业等相关政策与工作的联动性。2020年12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通知。而在“交叉学科”设置背景下,本次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中,某些跨学科专业的学位授予门类并没有及时更新为“交叉学科”门类,特别是与本次列入“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高度相关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仍被归于工学学科门类,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在笔者看来,未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是进一步完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调整逻辑。从这次本科专业设置的情况来看,社会逻辑或市场逻辑表现得较为明显,学科逻辑与问题逻辑亦有所体现。但从撤销的专业来看,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存在过度“蹭”热点、一窝蜂上“时髦”专业的问题,并没有对市场需求与自身优势、特色进行审慎的考察。

  不仅如此,学生逻辑在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中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诸如美国大学中常见的“个人专业”一直处于缺失状态。就长远而言,应建立政府、市场与社会、高校、学生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本科专业体系与结构调整模式,体现完整的本科专业设置与调整逻辑。

  其次是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作用。对任何一所高校而言,在专业数量过多而资源总量又有限的情况下,想把每个专业都办好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理想的高校专业设置应充分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定位、学科优势、硬件条件等因素。然而,一些高校却存在盲目扩张、一味跟风、贪大求全等非理性设置的弊病。

  因此,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既要尊重高校的专业设置自主权,支持其进行新专业设置,同时也要对该过程进行宏观调控,防止高校盲目跟风,而每年一度的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工作正是国家发挥把关与调控作用的体现。未来,有关部门还应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如及时、充分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建立专业设置的预警机制;建立高标准导向,充分考查申报高校在备案或审批专业上的各方面条件是否具备。

  最后,要进一步推进高校本科专业的内涵式发展。专业设置只是专业建设的第一步,后续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对新设专业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高校自身来说,在利用专业设置自主权申报新专业后,还要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专业办学质量与水平,避免无特色、低水平发展。从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应强化对高校专业建设过程的监督、检查与评估,避免一些高校重专业申报、轻专业建设、重“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而轻其他专业建设等问题的发生。例如,可引进权威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或通过对用人单位的大范围调查,对高校专业建设质量与水平进行评价和监督。

相关文章

天津大学启动本科生培养“领航计划”

从2023年秋季学期起,天津大学全面启用202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并启动“领航计划”。该计划聚焦学生发展的五个维度,即:思想引领、全人培养、强基固本、能力提升、卓越发展,以期自主培养一大批领航青年,领......

桂海潮的母校:本科毕业生深造率约71%

6月11日,澎湃新闻从202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开放日暨招生信息发布会活动中获悉,近年来,北航本科生毕业生整体深造率约为71%(包含出国留学深造),国内深造率约为60%;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

四川拟申报设置3所本科层次高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179.shtm四川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办公室4月20日公示2023年度第一批拟申报设置本科层次......

文双春:北京硕博毕业生首超本科生意味着什么?

 ■刘贤伟当下,2023年毕业季已经临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158万。这是继去年之后,国内高校毕业生数量再次破千万。这其中,更吸引人眼球的是在北京......

浙江开展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将通报问题较多高校

据浙江省教育厅网站消息,浙江省教育厅日前印发《浙江省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实施细则》指出,对连续2年均有“存在问题毕业论文(......

港中大与港中大(深圳)将合办双主修本科课程

深圳10月14日电(朱族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13日晚发布消息称,香港中文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合办双主修课程,设立粤港澳大湾区“2+2”本科学位课程。该课程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让学生于深港两......

北大校长寄语本科毕业生:做砥砺奋进的北大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768.shtm6月28日,北京大学2022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举行,3000余名毕业生获......

山西大学新增文物全科、先进计算两个本科专业

近日,山西省教育厅公布了2022年本科专业方向设置结果,山西大学申报的“文物全科”“先进计算”2个本科专业方向成功获批。新增的2个本科专业方向,是山西大学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重要工......

本科发6篇SCI论文!探秘这位95后女孩一路开挂的背后

1999年出生的王健力是大家眼中的高颜值学霸,在学校早已小有名气。她本科成绩连续5年稳居专业第一,发表6篇SCI论文,获2022东南大学最具影响力本科生暨年度人物,2021宝钢优秀学生奖学金、国家奖学......

本科教育定位的5则思考点

学科与专业是本科教育的核心概念概括而言,学科不仅是一种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而且表现为特定知识领域的人才规训制度,本科专业的建设则离不开指向社会特定职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通常而言,学科与专业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