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05 09:44 原文链接: 三个蹊跷且相似的“血案”背后,真相到底是什么?

前  言

从事凝血岗位多年,见过各种各样的凝血因子缺乏的出血性案例,有拔牙出血不止而就诊,后被确诊是凝血因子Ⅺ缺陷症;有因消化道出血而被检查出是血友病乙的患者;也有因打架导致血肿迟迟难以消退,后被发现是Ⅷ因子缺乏惹的祸…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3个十分蹊跷而且相似的因多个凝血因子缺乏而导致出血的案例,3名患者的凝血常规、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结果几乎如出一辙,治疗上也是大同小异,遗憾的是直至患者出院,仍找不到导致出血的诱因,那么其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案例经过

 
 
 
案例一

现病史:患者女,51岁,因“牙龈出血3天,血尿2小时”收入我院血液科治疗,入院时查血常规白细胞7.87×109/L,血小板225×109/L,凝血常规PT>200秒,APTT 85秒,FIB 3.25g/L。

既往史:10年前因“排肉眼血尿5天”到我院住院,给予输注血浆、止血、补充维生素K1等处理后好转出院。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肝病”等病史,自诉有“青霉素”过敏史,无服用抗凝药物,已绝经。

进一步完善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凝血因子活性全套检测。

 

体格检查:双侧胫前皮肤可见散在暗绿色瘀斑,舌面粘膜下可见暗紫色血泡。

治疗及转归:患者入院后给予补充维生素K1、止血等对症治疗,凝血障碍很快得以纠正,5天后患者好转出院,出院后未返院复查。

 
 
案例二

现病史:患者女,62岁,因“牙龈出血5天,血尿半天”收入我院血液科治疗,入院时查血常规白细胞13.33×109/L,血小板382×109/L,凝血常规PT>200秒,APTT 95秒,FIB 3.75g/L。

既往史:5年前开始间断出现轻微牙龈出血,未行诊治。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肝病”等病史,无服用抗凝药物,已绝经。

进一步完善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凝血因子活性全套检测。

 

体格检查:全身皮肤未见皮下出血点及瘀斑,牙齿可见暗红色血污,有少许活动性渗血。

治疗及转归:患者入院后给予补充维生素K1、止血等对症治疗,凝血障碍很快得到纠正,7天后患者好转出院。

出院一周后又再次出现牙龈出血和血尿,遂返院复查凝血常规如下:PT>200秒,APTT 58秒,FIB 2.82g/L,患者再次出现凝血障碍,医生要求患者立即住院治疗,但遭到拒绝,后续不祥。

 
 
 
案例三

现病史:患儿,女,6岁,于私人诊所拔牙后出血不止到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9.87×109/L,血小板346×109/L,凝血常规PT>200秒,APTT 102.2秒,FIB 2.97g/L。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儿科治疗。

既往史:患儿2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瘀点、瘀斑,数日后转为暗紫色,分布无明显规律性。

进一步完善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凝血因子活性全套检测。

 

体格检查:额部、双下肢可见散在性暗紫色瘀斑,呈类圆形,直径0.5-2厘米不等,高起皮面,压之不褪色。

治疗及转归:患者入院后给予补充维生素K1、止血、营养支持、补液等治疗,凝血障碍很快得到纠正,6天后患者好转出院。出院12天后返院复查凝血常规如下:PT14.1秒,APTT 34.9秒,FIB 3.52g/L。

 
案例分析

这是今年我们医院收治的三个维生素K缺乏的典型案例,三个患者在刚入院时所检查的凝血常规结果几乎一模一样,治疗方面也是大同小异,都是及时给予维生素K1静脉滴注和止血药物的治疗,患者的出血很快得到控制,凝血障碍也很快得到了纠正。

三个案例,在临床医生跟我预约凝血因子Ⅷ、Ⅸ活性检测(我院只开展这两个因子)的时候引起了我高度的关注,我觉得患者有可能是维K因子Ⅱ、Ⅶ、Ⅸ、Ⅹ缺乏,因此建议临床不要只查因子Ⅷ、Ⅸ,最好送第三方检测机构(金域医学)做凝血因子全套活性检测。

同时,将患者首次检查的凝血标本即刻分离血浆,-80℃冻存,联系第三方检测机构,及时外送检测。

针对患者的首次凝血常规结果,我给临床提出一些诊断思路做参考:

❶ 患者不单单是内源性凝血试验APTT延长,外源性的PT延长更加明显,且已超出了仪器的最大检测线性范围,PTR(PT比值)远远大于APTTR(APTT比值),所以建议更多地去考虑外源性凝血途径的问题;

❷ 患者FIB和TT是正常的,没有肝病史,没有服用抗凝药物或使用大剂量抗生素,那么最有可能就是维K因子缺乏了。

接着,凝血因子全套活性检测的结果证实了我的诊断思路是对的,三个案例都是维K因子Ⅱ、Ⅶ、Ⅸ、Ⅹ缺乏,四个因子的活性均极度降低,那么导致患者维K因子缺乏的诱因又是什么呢?

讨  论

Ⅱ、Ⅶ、Ⅸ、Ⅹ在肝内的生物合成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故称之为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依K因子)。由于缺乏维生素K所引起的因子Ⅱ、Ⅶ、Ⅸ、Ⅹ缺乏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称为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

维生素K的作用机制是使依K因子前体中的谷氨酸再羧基化转变为γ-羧基谷氨酸后,才能与Ca2+结合,并通过Ca2+桥将它们连接到磷脂表面,形成因子Ⅹ转化复合物和凝血酶。在缺乏维生素K的状况下,这些过程受阻,从而出现凝血障碍和出血[1]

维生素K缺乏的常见原因有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华法林等)、新生儿出血症、偶因大剂量使用头孢菌素或误服鼠药(干扰维生素K的利用)。

维生素K缺乏的临床表现在不同年龄、不同病因中,略有差异。成人维生素K缺乏时可表现为皮肤瘀斑、粘膜出血、内脏出血等,新生儿出血症可表现为较严重的脑间、颅内、胸腔和腹腔出血,也可有消化道、皮肤和鼻粘膜出血。

在实验室检查方面,维生素K缺乏以因子Ⅶ缺乏出现最早和最严重,其次是因子Ⅱ、Ⅹ,故以外源途径的PT延长最为敏感。由于有因子Ⅸ、Ⅹ等的减少,故APTT也延长。

单从PT、APTT结果很难一眼就看出是哪个途径的延长更为明显,我们可以将PTR和APTTR这两个比值进行比较。如果是PTR大于APTTR,那么要考虑是维生素K缺乏;如果是PTR小于APTTR,则要考虑是内源途径或者是共同途径因子的问题。

我们的这三个维K因子缺乏案例,两个大人都出现牙龈出血和血尿的症状,6岁的女孩则表现为瘀斑的症状。凝血常规的PTR明显大于APTTR,很明显是维K因子缺乏的问题,因子Ⅱ、Ⅶ、Ⅸ、Ⅹ的活性均减低到只有个位数,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获得性维K缺乏呢?

三个患者均无基础病史,无口服抗凝剂,无使用抗生素,最有可能的就是误服鼠药了。临床医生在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多次沟通中,均未找到误服鼠药的来源,建议送检血、尿标本到省职防检测鼠药浓度,但遭到拒绝。至此,三个患者直到出院,仍未明确导致维K缺乏的诱因。

总  结

近年来,各种医学网络交流平台陆续报道了不少获得性维K因子缺乏症的案例,印象最深刻的是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覃彩丽、张福勇老师报道的一个老年女性因反复血尿、牙龈出血,辗转三家医院治疗,最后终于在第三家医院确诊是鼠药中毒导致的维K因子缺乏(https://mp.weixin.qq.com/s/cW3lv0mFW5xcYgQpgNRdMA)。

覃老师、张老师他们的这个案例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我们的前两个案例跟他们报道的案例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的结果高度相似,会不会也是鼠药中毒导致的呢?第三个案例的6岁女孩是家里的第7个孩子,父母很少陪伴在其身边,由于还没到上学的年龄,经常在户外玩耍,会不会误服了污染鼠药的食物呢?

 

点评

凝血障碍的诊断分析除了依靠临床表现、病史,更重要的是实验室检查,这就需要我们检验科医生从专业的角度及时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指导。三个案例都是得益于检验与临床的良好沟通,使危急而又复杂的凝血障碍得以迅速的得到诊断,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侯振江.血液学检验[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8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