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2-01 17:31 原文链接: 怀念J.Korkisch教授,怀念!

  一、关于“钱学森之问”的另一短文

   2011年11月10日南方周末E30版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高建群写了关于“钱学森之问”一篇短文,现摘其中一段:

   几年前,我和一位美国学者交流。她说,中国也许可以成为一个经济巨人,但是,中国永远不会成为世界的领导者,因为这个巨人只是一个跛脚的巨人。它缺少文化支撑和文化输出,缺乏文化的力量。我请这位女学者详细阐述。她举例,中国没有一本书或者一部长篇小说,能够进入欧美普通家庭的书架上,成为她们的必读物。中华文化对西方的影响几乎等于零,对欧美价值观的影响几乎等于零。对此,我只有无奈承认。

   十多年前,我曾与西班牙作协主席对话。当我激情地向西班牙文学致意,大谈唐吉诃德。可西班牙作协的七位来访作家交头接耳了半天,最后告诉我,她们对中国文学的全部了解,只有五个字,那就是:“床前明月光”。

   这是一家之言。我对文学不了解,所以,对高副主席的短文无法说我的看法。但是,作为分析化学工作者,如何让你的研究让国外同行认可,却是我们应该重视的课题。

  二、分析化学中外学者的交流与表现

   我国分析化学者与国外学者的交流,我是井中蛙,很不了解。仅知道:陈洪渊院士主持亚洲分析化学报告会,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邀请J .AAS杂志主编到清华作报告......但是,知道我国分析化学工作者每年在国外发表数量可观的论文,不少教授任国外多种分析化学杂志编委,甚至副主编,印象中最深的是南开大学严秀平教授在国外多种杂志任编委和副主编,为我国分析化学工作者争了光。

   所以,从学科来说,分析化学的“表现”应该说是好的。

  三、最好是...

  1、事实表明,l960年代Frant发明氟离子选择电极(固态/晶体型);Smith发明PVC液膜电极;美国泰克尼康公司发明蠕动泵型自动比色计,Ruzichka在此基础上发明FIA;以及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性能卓越的ICP-AES/MS,GC/LC-MS都与中国学者无关;

  2、建立的分析方法,国外学者不得不采用中国学者的分析方法不多。

   所以,最好是我国分析化学工作者在分析化学/仪器及配件上有真正的原创,在分析方法方面解决世界公认的难题....

  四.感谢J.Korkisch教授

  J.Korkisch是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离子交换分离,发表论文80多篇,是世界离子交换分离顶级专家。他最大的贡献是出版了“离子交换在无机分析中的应用一手册”,是近200万字的巨著(我国国家图书馆有此书),对每一种金属,离子的分离都作了介绍。他对离子交换文献了解的深度与广度让人惊讶!

   我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发表离子交换的文章,高潮在八十年代。

  文章虽都是中文期刊,但经J.Korkisch教授看到我的论文后经常来信要我的原文,每次看到他的来信,心里特别激动——得到世界权威离子交换分离专家的关注了....

   J.Korkisch有两件事我特别感谢他:1、将我发表在《化学通报》上的“铝及铝合金中微量钆,钐,铕和镝的小型阳离子交换分离—光谱法测定”作为离子交换—光谱法的典型方法在他的《离子交换分离在无机分析中的应用/手册》作了详细介绍;2、该书在正式出版之前曾来信请我对书进行审阅....他真的抬举我!我一辈子感谢他。

  五、祝愿

   我想念Korkisch教授,我一直想念他!去年,拜托奥地利安东帕公司的人打听他老人家(我估计比我大10~20岁),说他已退休,无法联系。在此祝他健康长寿!圣诞快乐!

   我在此要向他老人家道歉:当时我在核工业部,北京五所不敢与境外通讯,他十多次来信我从来未回过一次信,对他“石沉大海”,极不礼貌!

  六.建议

   争取把工作做好,争取有价值的创新,争取国外知名学者了解你的工作,争取为我国分析化学工作者争光,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