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08 11:51 原文链接: 学科交叉助力科研转型升级

  首创“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在内蒙古、新疆、西沙岛礁等地开展中试,让力学治沙成为现实。这一“黑科技”的研究团队来自没有沙漠的重庆,而且是以架桥修路闻名的重庆交通大学。看似“不务正业”的背后,其实是力学与生态的交叉创新。

  11月5日,这一“黑科技”治沙技术的团队带头人——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易志坚教授获评2021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立足自身学科专业特色和科技创新基础优势,重庆交通大学加快学科结构优化和科研方向转型升级,走出了推动学校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之路。

  2021年8月底,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里重庆交通大学试验基地种植的高粱

  与时俱进 学科交叉助力科研转型升级

  “你们可能走过川藏公路,被沿途险峻绝美的风光吸引,但你们可能不知道,我们学校便因川藏公路而生。”每年开学季,党委副书记、校长唐伯明会在“开学第一课”给新生们讲校史,就是为了让学生们牢记肩负的责任,传承弘扬“两路精神”甘做“铺路石”,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的需要。

  从为川藏公路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到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众多西南地区重要干线公路建设;从西南第一路——成渝高速公路,到世界上最大跨拱桥、最大跨梁桥和最大跨石拱桥等一批世界之最的桥梁隧道工程;从三峡大坝,到港珠澳大桥;从长江“黄金水道”的整治通畅,到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通江达海……都有他们的默默付出。

  在最近两届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中,该校学生连续两次获得一等奖,作品不仅设计精妙而且充满美感。“我们对于学科的发展一直是与时俱进的。”唐伯明说,十几年前学校就开始“交通+艺术”的教学探索,增加学生的美学素养,希望让他们参与的重大工程成为经典。

  今年2月,易志坚团队的沙漠土壤化快速生态恢复一体化技术项目荣获202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这项技术是由该校研究团队从力学角度出发研究沙漠生态恢复的跨学科颠覆式创新成果,已在内蒙古、新疆、四川等省(区),以及中东和非洲等国家开展2万亩试验示范。

  “近年来,学校在持续做强做大交通、土木、水运、经管等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交通+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生态环保等学科交叉、更新和科研方向转型升级行动。”分管科研的副校长周建庭介绍,学校目前在交通+大数据智能化、大生态、新材料、先进制造、智能建造等方向形成了多支院士领衔的科技创新团队,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逐步形成了“水陆空轨”齐全的学科专业体系。

  攻关核心技术 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

  2020年3月,该校投入2.5亿元建设的占地250亩的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正式运行。该实验室自主研发了国际领先的桥梁结构环境耦合试验平台、大跨拱桥建设运维综合试验平台和隧道工程试验平台,在大跨拱桥、特长隧道领域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10项。

  该校投入2.3亿元建设了300亩的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了长江、珠江流域70%以上的航道试验,处于世界内河航道研究第一梯队,建有包括葛洲坝到三峡大坝1:100物理模型的三峡水运新通道科研基地,攻克了三峡水利枢纽通航和船闸建设等技术难关。

  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通过建设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重点科研平台,汇聚整合校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突破一批制约西部山区交通建设、运行管理和绿色发展的瓶颈技术难题,取得了山区大跨拱桥、内河生态航道、城市单轨装备及西部内陆出海通道等领域一批国内外领先的创新成果。

  近年来,重庆交通大学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构筑科技创新平台,推动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围绕交通强国建设战略目标,先后提出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加快推进中缅石油管道建设、提升渝滇缅-印度洋物流通道建设等咨政建议,被中央办公厅采纳,特别是渝新欧中欧班列、南北通道倡议等成果为重庆物流的降本增效、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了重大的贡献。

  周建庭表示,“十四五”时期,该校将主动融入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智慧交通、生态环保、传统学科强基提质、交通装备智能制造、智能建造、交通文化艺术六个重点领域,努力实现在山区特大跨桥领域实现国际领先,推动科技成果由量的扩张到更加重视质量的转变,强化院士专家团队引领带动作用,更好地推动学校为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关文章

“先进材料”产业计划突破10000亿元,重庆计划这样干

近日,重庆市印发《重庆市先进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下称《行动计划》),计划到2027年,培育形成“4+4+N”现代先进材料产业体系,全市先进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

“三维透射电镜技术”突破纳米材料研究,重庆大学率先应用

深入了解微观世界,探索肉眼无法见到的微小结构时,电子显微镜是不可或缺的工具。电子元器件中有很多微纳器件,如果芯片想要做得更小更好,需要对微纳器件进行改进。近日,纳米金属研究在重庆取得新突破。材料研究真......

历史性一刻!史上最大规模环境大会武汉开幕!

2023年11月18日,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在武汉盛大开幕,吸引了逾万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环境科学的创新之路,深度交流合作发展的共同......

美国女院士跨国援手,拯救重庆搬运工的孩子!

最近,网络上流传了一个非常温暖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美国女院士通过网络救助了一个我们国家普通搬运工的孩子。这个重庆搬运工的孩子得了脑瘤,得知美国一位女院士能够治疗孩子的脑瘤,便写信向这位女院士求助......

火山喷发导致“最冷十年”强烈影响生态恢复

如果地球突然连续降温十年,生态系统如何应对?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日前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剧烈的火山喷发带来冷却效应,强烈影响高寒地区森林生......

叒成立一家!亿元生态环境集团将成各省标配?

10月13日,浙江生态环境集团总部项目签约仪式举行,集团总部项目正式落户余杭区。这也标志着浙江省级生态环境集团正式亮相。企查查显示,浙江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9月26日刚刚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

力学所在薄膜的界面剥离研究中获进展

柔性薄膜作为性能优异的基底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纳微系统、柔性电子、软体机器人和生物医学设备等新兴应用领域。随着薄膜厚度趋于微/纳米尺度,实现薄膜简单、无损的界面剥离已成为实际应用中的最大挑战之一。近日,......

教学仪器设备近3亿,重庆拟办新大学!

10月8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对高等学校设置事项进行公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等有关规定要求,经市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考察和......

资金预计近3亿元,重庆拟添新大学!

10月8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对高等学校设置事项进行公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等有关规定要求,经市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考察和......

著名动物学和鸟类生态学家郑光美院士逝世享年91岁

10月4日,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布讣告,我国著名动物学和鸟类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光美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0月3日14时2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讣告显示,郑光美,祖籍北京,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