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14 17:10 原文链接: 500米口径望天之眼,创造史上新纪录

  2021年初,中国宣布,全球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于2021年4月1日起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中国“天眼”成为世界“巨眼”,令全世界科学家振奋。2016年9月25日,FAST在中国贵州一处偏远的大山深壑竣工,成为我国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全球大型射电望远镜的建造史上创造了新纪录。

image.png

“天眼”全景

  近日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天眼工程——大射电望远镜FAST追梦实录》一书中,FAST工程项目核心成员、中国科学院FAST重点实验室主任彭勃以全程亲历者的视角,通过300张珍贵图片和大量一手资料,还原了“中国天眼”的诞生历程。

  为什么要建?

  1993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合会(URSI)大会期间,来自10个国家的天文学家经过研讨,形成一个共识,即建造接收面积达一平方公里的大射电望远镜阵,深入研究宇宙起源、微波背景辐射、红移等问题。这个计划体现了科学家的想象力,同时具有很大风险,是个投资巨大、技术复杂、没有广泛国际合作就难以实现的大科学工程。

  当时,中国天文学家吴盛殷参加了此次会议,回国后便与南仁东等科学家商议,在中国建造世界第一面500米口径大射电望远镜。

  当时,国内射电望远镜的最大口径仅为25米。建造FAST的大胆设想提出后,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积极响应。1995年底,射电“大望远镜”中国推进委员会成立。以王绶琯、南仁东、彭勃等为代表的老中青科学家,凭着强烈的科学家良知与责任感投入艰苦工作。

  FAST英文全称为“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汉语即“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为什么是500米?

  1997年初,课题组逐步细化“天眼”主要性能指标,包括观测频段和口径。

  当时,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单口径是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口径大约305米,照明口径约200米,最大天顶角约20°。“天眼”应与其整体性能相当甚至更高,才具有吸引力。

  经过精密计算,“天眼”有效口径如果要达到300米,整体口径就要达到519米,才能有30°天顶角。如果继续扩大到40°天顶角,先导望远镜口径就要560米。考虑造价等种种因素,最终立项建议书明确:FAST口径500米。

  为什么选址贵州平塘?

  经常会有人问,大射电望远镜台址为什么会选在贵州?为什么会选中平塘县的洼地?

  实际情况是,经过无数研究和调查,无数次跋涉在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才确定了这一选址。

  为什么会选择喀斯特地貌?因为喀斯特是地质发育岩性“丘陵”状地貌,因水而成,但不积存水,是自然界的“抽水马桶”。为降低大型球反射面望远镜的建造成本,需要利用天然喀斯特洼地群作为台址。

  1994年起,中科院遥感所的地学专家们在贵州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喀斯特洼地台址踏勘和地质地理学综合调查,以航空照片和地形图为基础,找到多个适合建造直径300米至500米大射电望远镜的候选洼地。

  1995年底,近400个候选洼地的地形地貌形态基本数据库形成,每个洼地的长轴方位、长短轴比、洼地深度、环绕峰数、直径、地理坐标、峰顶海拔等数据都被记录在案。十多年来,选址工作人员跋涉在贵州的绿水青山之间,考察最近居民点规模、周围植被状况、洼地耕地等,还向候选洼地附近村寨的农民打听雨雪、冰雹、雷电、洪涝等气候情况。最终,台址的选择是在考虑自然地理、地貌发育控制因素、洼地形态特征、选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源环境及电磁宁静情况等诸多方面后,进行多学科综合评价后决定的。

  FAST是贵州的、中国的,最终是人类的。贵州省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何崇远说:“花点时间读《天眼工程》,相信读者会被FAST人彰显的精神风貌所触动而引发思考,不断在科学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崎岖山路上,不畏艰险地攀登。”

相关文章

“中国天眼”:向宇宙边缘瞭望

近日,有“中国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又有新发现。中国科学家日前利用“中国天眼”对致密星系群“斯蒂芬五重星系”及周围天区的氢原子气体进行成像观测,发现了1个尺度大约为200万......

韦布太空望远镜重绘“创世之柱”

 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创世之柱”。图片来源:NASA星际间稠密的气体与尘埃形成了瘦长的气体柱,这就是“创世之柱”。它同时也是最经典的宇宙图像。恒星在这里诞生。近日,美国宇航局(NA......

“中国天眼”发现宇宙中最大原子气体结构

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徐聪研究员领导的国际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迄今为止在宇宙中探测到的最大的原子气体系统——在对著名致密星系群“斯蒂芬五重星系”及周围......

中国天眼发现迄今最大原子气体系统

10月19日,《自然》杂志发表中国天眼(FAST)的新成果。在该成果中,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徐聪领导的国际团队,发现了1个尺度大约为2百万光年的巨大原子气体系统,比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大20倍。这是......

重建无望,垮塌望远镜将成教育中心

由于支撑电缆断裂,305米口径的阿雷西博望远镜在2020年底垮塌。图片来源:RicardoArduengo/AFPviaGetty两年前,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台的一个世界著名射电望远镜垮塌后,许多科学......

美国不打算重建阿雷西博望远镜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10月13日宣布,不会重建已垮塌的阿雷西博望远镜,打算在望远镜所在地、美国联邦领地波多黎各北部山城阿雷西博建一座科学教育中心。据美联社报道,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官员13日说,仍在调查阿......

我国新疆奇台射电110米口径望远镜奠基开工

2022年9月23日,新疆天文台110米口径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项目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奠基开工。由于这台射电望远镜建在奇台,按照惯例它被称作奇台射电望远镜,缩写为QTT(QiTairadioTele......

李菂:宇宙的丰富多彩从没让观测者失望

2020年1月11日,中国天眼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这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李菂,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面对面》特别推出《国之重器-总师访谈录》在北京专......

我国新疆奇台射电110米口径望远镜奠基开工

2022年9月23日,新疆天文台110米口径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项目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奠基开工。由于这台射电望远镜建在奇台,按照惯例它被称作奇台射电望远镜,缩写为QTT(QiTairadioTele......

郭守敬望远镜发现一颗宁静态中子星

什么是中子星?它们在宇宙中以怎样的方式存在?如何发现中子星?这些科学谜团正在被天文学家慢慢揭开。基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时域巡天数据,我国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大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