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19 16:00 原文链接: 物联网和智能工业传感器分类和发展概况

传感器技术相当于物联网的“耳朵”,主要负责接受物体和环境的“声音”。如果没有传感器对信息进行采集,那么接下来的控制就无法实现。信息的采集具体来说就是将温度、湿度、光线、电压、电流等被测量转换成可用的输出信号。但是物联网设备经常会处于自然恶劣环境中,传感器会受到环境恶劣的考验,因此对传感器技术的要求会更加严格。目前传感器主要分为超声波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激光扫描仪、毫米波雷达以及立体视觉摄像头,各自优劣势如下表:

传感器组成: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变换电路三部分组成,有时还加上辅助电源。

敏感元件: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物理量的元件。

转换元件:传感器的核心元件,以敏感元件的输出为输入,把感知的非电量转换为电信号输出。转换元件本身可以作为独立传感器使用,叫做元件传感器。

变换电路:把传感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转换成便于处理、控制、记录和显示的有用电信号所涉及的有关电路。

传感器是数据的采集入口,是物联网、智能工业、智能设备、无人驾驶等的“心脏”。

传感器应用领域:

  1. 工业领域:传感器是实现工业自动检测和控制的首要环节。和消费电子等民用领域相比,工业环境对传感器的要求更高,在其精度、稳定性、抗震动和抗冲击性方面要求更为苛刻。工业传感器分为光电、热敏、气敏、力敏、磁敏、声敏、湿敏等不同类别;

  2. 消费电子:消费电子领域以智能手机的应用多为主;

  3. 通信电子:射频传感器等;

  4. 汽车电子:多功能传感设备高精要求;

  5. 物联网;

  6. 医疗保健。

国内传感器技术发展与创新的重点在材料、结构和性能改进3个方面。材料:敏感材料从液态向半固态、固态方向发展;结构:结构向小型化、集成化、模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性能:性能向检测量程宽、检测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性能稳定、寿命长久方向发展;技术:产品正逐渐向MEMS技术、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红外技术、新材料技术、纳米技术、陶瓷技术、薄膜技术、光纤技术、激光技术、复合传感器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向发展。

由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和投入开发,传感器发展十分迅速。目前世界上从事传感器研制生产单位已超过6500家。美国、欧洲、俄罗斯各自从事传感器研究和生产厂家1000余家,日本有800余家。

近年来,全球传感器市场一直保持快速增长,随着经济环境的持续好转,市场对传感器的需求将不断增多。我国传感器市场也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

2017年12月工信部发布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937亿元,传感器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从产品结构来看,CMOS图像传感器占据传感器市场的29%,MEMS传感器占20%的市场,而单一材料传感器中电压式指纹识别传感器占比达8%。另外射频传感器和雷达传感器在通讯、汽车、军事上有着远距离探测和信息传递的应用,分别占比16%和11%。

从应用领域来看,工业、汽车电子、通信电子、消费电子四部分是传感器最大的市场。国内工业和汽车电子产品领域的传感器占比约42%左右,而发展最快的是汽车电子和通信电子应用市场。

传感器的增长浪潮主要分为三波,第一波是汽车电子,仅仅是提供最初级的加速度检测和压力检测等,电子化程度较低;第二波浪潮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类电子,需要检测光线、声音以及震动等多个物理量,此外由于电子设备集成度的提升,传感器的体积也出现了明显的缩小;物联网的发展对传感器需求带来新一波的浪潮,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物联网产品接入数预计将出现量级上的增长,传感器重心逐渐转向体积小、功耗低的MEMS传感器领域发展,对技术要求也相应提高。

根据YoleDevelopment研究报告对2021年传感器的整体市场规模的预测可看到,其中占比靠前的细分市场包括CIS、指纹识别、3D摄像头以及硅麦克风。

预计到2023年,传感器的整体市场将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规模最大的为RF及CIS领域,规模将达到225亿美元及215亿美元,主要的市场推动因素是5G来临及其带来的车联网应用。

相关文章

上海微系统所研制出微型高精度集成钻石量子电流传感器

电动汽车、智能电网、高速列车等新兴工业应用的快速发展,对高精度的电流传感器提出了更高要求。与传统电流传感器相比,基于量子效应的传感装置可以利用量子态操控技术来提高测量的精度。这些优势使得基于量子效应的......

游离氨基酸检测传感器研发获新进展

游离氨基酸是动物体内重要的小分子代谢物,特定种类或者多种氨基酸浓度的变化可用于动物机体营养和健康状态的评估,指导精准营养供给。赖氨酸与色氨酸为人体必需氨基酸,也是动物限制性氨基酸;谷氨酸为非必需氨基酸......

上海微系统所研制出微型高精度集成钻石量子电流传感器

电动汽车、智能电网、高速列车等新兴工业应用的快速发展,对高精度的电流传感器提出了更高要求。与传统电流传感器相比,基于量子效应的传感装置可以利用量子态操控技术来提高测量的精度。这些优势使得基于量子效应的......

中国科大孙金华:植入光纤传感器为电池做“体检”防患未然

手机爆炸,电动汽车行驶或充电过程中起火引起的火灾事故在生活中经常可见,令人担忧。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金华教授、王青松研究员团队与暨南大学郭团教授团队研制出一款可植入电池内部的高精度光纤传感器。研究......

Nature子刊!国仪量子EPR助力纳米自旋传感器研究

基于量子特性,电子自旋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可以广泛应用于探测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如电场、磁场、分子或蛋白质动力学以及核或其他粒子等。这些独特的优势和潜在应用场景,使基于自旋的传感器成为当前热点的研究方向......

新型折纸传感器可“见微知著”

美国南加州大学工程学院研究人员受折纸启发创造出一种新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有朝一日可用于检测器官微小变形从而预测疾病,也可用于可穿戴设备和柔性机器人。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上。该论文通讯作者、南......

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国产传感器迎来新机遇

近日指出,力传感器与编码器是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其中力传感器感知并度量力,在人形机器人关节上具有应用,编码器可测量旋转角度与速度,可通过伺服系统应用于人形机器人中。从竞争格局来看,高端编码器与多维力......

研究人员开发基于纳米抗体的酶联免疫分析传感器

7月7日,记者从广东工业大学获悉,该校生物医药学院教授赵肃清团队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首次制备出高亲和力的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EC5026和TPPU)纳米抗体,并用于开发灵敏的间接竞争......

纸质无电池贴片可监测伤口愈合

及时有效地监测伤口愈合状态对于伤口护理和管理至关重要。新加坡国立大学和A*STAR材料研究与工程研究所(IMRE)的研究团队最近发明的一项技术,提供了一种简单、方便且有效的监测伤口恢复的方法。研究成果......

金属所柔性应变传感器的手势识别应用研究取得进展

基于手势识别技术的可穿戴柔性电子设备在医疗健康、机器人技术、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等领域颇具应用前景。研制性能优异的柔性应变传感器是实现高性能可穿戴设备应用的重要基础。传感器的灵敏度决定可穿戴设备的感知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