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2-04 16:22 原文链接: 浙大曹雪涛院士Cell发表免疫学新成果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在核糖核酸(RNA)病毒逃逸天然免疫杀伤清除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证实RNA病毒通过诱导Siglec-G,促进RIG-I降解,抑制了先天免疫反应。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1月31号的《细胞》(Cell)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现任职浙江大学医学院和第二军医大学的曹雪涛院士,曹雪涛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免疫学家,主要从事肿瘤免疫治疗和分子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曾在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学和肿瘤的免疫与基因治疗研究方面获得重要成果,曾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Nature Immunology、Immunity、Blood、J Immunol等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论文上百篇。

  天然免疫是机体防御病原体感染的第一道防线。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细胞内广泛表达的病原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s)通过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激活宿主的天然免疫应答,诱导Ⅰ型干扰素和促炎症细胞因子产生,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以及清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澳大利亚产BSA牛血清白蛋白促销中,更有机会获得8G精美U盘,查询>> >>

  RIG-I样受体(RIG-I like receptors, RLRs)是宿主识别病毒的重要模式受体之一。目前已鉴定出三个成员,即视黄酸诱导基因I(RIG-1)、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和 LGP2。其中RIG-1作为RNA病毒的胞内受体,可以激活抗病毒信号通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某些病毒可通过自身的结构蛋白或非结构蛋白,阻断 RLRs介导的信号通路,来逃逸宿主对其识别与清除。

  在这篇论文中,研究人员报告称发现RNA病毒通过RIG-I或NF-κB依赖性的机制,特异性上调了巨噬细胞凝集素家族成员Siglec-G的表达。Siglec-G诱导招募SHP2和E3泛素连接酶c-Cbl到RIG-I处,通过介导RIG-I 的Lys813位点K48-连接的泛素化,促使RIG-I降解。研究人员通过促进I型干扰素生成,靶向性失活Siglecg,证实可以保护小鼠免受致命性 RNA病毒感染。

  新研究揭示了一个RIG-I信号的负反馈环,鉴别了一个RNA病毒利用Siglec-G介导的免疫逃逸途径,这对于抗病毒治疗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这些研究结果提供了关于先天免疫中适应性反应调控因子Siglec-G的功能和串扰的新认识。

  作者简介:

  曹雪涛

  男,1964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所长、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目前是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国家973免疫学项目首席科学家,863计划医药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免疫学重大项目和创新团队项目负责人。任《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主编、Cell Mol Immunol杂志副主编、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IF4.3)、 Hematologia (IF5.0) 、Cancer Science (IF3.9)、Gene Therapy (IF4.8)、Eur J Immunol (IF4.8)、J Biol Chem (IF5.8)等杂志编委。

  曹雪涛教授对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学和肿瘤的免疫与基因治疗开展了比较系统深入的创新性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发现了一种具有重要免疫调控功能的新型DC亚群,且发现成熟DC在基质作用下能进一步增殖和分化,论文发表于Nature Immunology;提出了DC的免疫调控新机制并发现其具有两类新的功能;从人DC cDNA文库中自主发现多条全长新基因并研究了其中20余条的功能,发现的10余种新分子获得HUGO命名;提出了免疫与基因治疗肿瘤的新途径并开展了其应用研究。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Immunology、Immunity、Blood、J Immunol,Cancer Res, J Biol Chem等SCI收录的国外杂志发表论文136篇(影响因子>5分41篇),此外,与国内外学者合作在Nature Medicine等发表SCI收录论文10篇,论文被SCI他引1300余次。编写和共同主编专著3部,参编10部。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2003)、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2006) 、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2006)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1)、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1998)、国家II类新药证书2个、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ZL10项。指导的6名博士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研究方向:1)肿瘤免疫治疗,2)分子免疫学

相关文章

第二届亚洲发育与比较免疫学大会在大连举办

10月21-24日,大连海洋大学和亚洲发育与比较免疫学会、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动物免疫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亚洲发育与比较免疫学大会在大连召开。来自美国、瑞典、加拿大、荷兰、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家......

研究人员揭示了T细胞中m6A修饰的基本功能

由LMU和HelmholtzMunich免疫学家VigoHeissmeyer和TakuIto-Kureha组成的研究小组揭示了T细胞中m6A修饰的基本功能。甲基化是核酸的化学修饰,不仅存在于DNA上,......

了解历史!疫苗的发明与免疫学的起源

免疫学研究源于人类希望抵抗传染病,也与人类对输血的实际需求有关。经过迷信、迷惑、试错等多个阶段,步履艰难、甚至犯过错误,坚持探索的严肃研究者逐渐从现象到本质,到1898年确定:抵抗传染病和输血涉及相同......

震惊!著名华裔免疫科学家郑颂国回国途中被捕!

美国司法部周四(7月9日)称,57岁的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院风湿病和免疫学专家郑颂国(SongGuoZheng)于5月22日抵达阿拉斯的泰德·史蒂文斯安克雷奇国际机场(TedStevensAnchora......

免疫学检测技术在临床的应用研究有哪些?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医学科学。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反应,也是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和排除的一种生物学过程。随着生物医学的研究进展,免疫学以其独特的优势有力的推动了医......

唐宏组揭示丙肝病毒慢性感染建立的免疫学新机制

病毒免疫逃逸和宿主免疫耗竭是导致慢性病毒感染建立的重要因素。HCV(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慢性化比例大于70%,但机制尚不清楚【1】。长期以来,临床上缺乏对HCV急性感染期肝脏原位免疫病理的观察,基础研......

诺奖启示:关注基础科学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学系教授詹姆斯·艾莉森(JamesP.Allison)与日本京都大学免疫学系教授本庶佑(TasukuHonjo)通过发现两种负向免疫调节分子、创建了“负负得正”的新型......

开拓免疫学研究新视野,获取ATP产生动力学的新认知!

你的免疫力如何?你知道免疫学吗?你知道吗?目前认为,细胞能量代谢影响许多免疫细胞通路,能够指示和调控免疫细胞功能和谱系定向。安捷伦在AAI2018展示了新海报,了解如何轻松简便地运用安捷伦Seahor......

《Nature》两篇连发免疫学重大发现!

记忆T淋巴细胞的名字源于它能够使免疫系统获得免疫记忆——帮助机体获得机体内发生过的感染或接种过的疫苗的相关记忆。但是为了成为记忆T细胞,这些细胞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退化,并逐步退出免疫步兵行列。这个突破......

上海交大教授最新发表Nature免疫学综述文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美国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Immunosuppressivecelldeathincancer”的文章,提出了肿瘤免疫新观点,即死亡肿瘤细胞可能会协助肿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