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12 15:55 原文链接: 厦门大学团队用变换光学原理造出“人工黑洞”

黑洞是存在于宇宙空间中的一类大质量天体,因引力极大,所有进入其视界内的光和粒子都无法逃逸。受黑洞能够完美吸收视界内物质这一特性启发,研究人员一直希望能够设计一些“人工黑洞”结构,以实现能量收集的最大化。近日,来自厦门大学的陈焕阳教授和陈锦辉副教授研究团队,利用变换光学原理构造了一类可以完全抑制辐射损耗的光学黑洞微腔,相关成果以《保角光学黑洞微腔》为题发表于光学期刊《eLight》。

自黑洞被预测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地球上模拟黑洞,随着超材料的发展,这一大胆设想正在逐步实现。陈焕阳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理论上,通过调节超材料的等效电磁参数可以使光波产生如拐弯或被完全吸收的现象,从而模拟出黑洞、宇宙弦和爱因斯坦环等引力效应,这种设计可以对光波进行自由调控。

回音壁光学微腔是集成光学基本元件,如同声波能沿着天坛的回音壁传播很远距离一样,光子也会在微腔表面沿着环形边界传播。不过长期以来,这类回音壁光学微腔固有的辐射损耗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人员,特别是当微腔尺寸接近于光波长时,辐射损耗将显著增加。受人工黑洞研究的启发,研究团队利用变换光学原理成功解决了回音壁微腔辐射损耗这一技术难点。

用折射率的空间变化与弯曲时空的等价实现对电磁波任意调控的方法,被称为变换光学。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在坐标变换下具有形式不变的特性,研究人员通过对物理空间中的光进行保角变换操作,即在坐标函数变换过程中保持曲线夹角不变,构造了一类圆对称的光学黑洞微腔。

陈锦辉介绍,区别于传统均匀折射率的回音壁微腔,基于变换光学原理设计的微腔在包层具有独特的梯度折射率分布,从而构造出一个始终大于光子能量的势垒,使得光子无法隧穿,从而被有效束缚在微腔中。研究人员还制备了截断的光学黑洞微腔器件,并进行了微波实验测量,证实了该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爱因斯坦的预测又对了黑洞周围存在“暴跌区域”首次证实

爱因斯坦的预测又对了。英国牛津大学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团队证实爱因斯坦关于黑洞的一个关键预测。他们利用X射线数据首次证明黑洞周围存在一个“暴跌区域”,即物质停止围绕黑洞旋转,而直接落入的区域。此外,他们还......

韦布望远镜定格最遥远黑洞合并事件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来自英国和西班牙等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天文学家团队,使用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发现了宇宙诞生后仅7.4亿年,就有两个星系及其大质量黑洞正在合并的证据。这是科学家迄......

光学光电子板块持续拉升,雷曼光电、五方光电等多股涨停

截至发稿,光学光电子板块持续拉升,雷曼光电、五方光电、沃格光电、亚世光电涨停,茂莱光学、瑞丰光电等跟涨。......

掉进黑洞会怎样?

掉入黑洞模拟演示图。图片来源:NASA科技日报北京5月9日电 (记者张梦然)你有没有想过掉进黑洞会是什么样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一项新模拟报告给出了答案。精确模拟这一难以想......

科学家为黑洞做“断层扫描”利用AI重现其耀斑三维模型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他们利用一种神经网络以及相当于CT扫描的三维(3D)技术,首次重建了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附近的高能爆发事件图。研究结果发表于......

科学家为黑洞做“断层扫描”

科技日报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他们利用一种神经网络以及相当于CT扫描的三维(3D)技术,首次重建了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

AI重现黑洞耀斑的3D模型

美国科学家利用类似CT扫描的3D技术重建了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附近的高能爆发事件图,更清晰地呈现了黑洞周围的亮斑是如何形成的。研究结果4月22日发表于《自然—天文学》。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

新型拓扑超材料以指数级放大声波

荷兰原子分子国立研究所科学家与来自德国、瑞士和奥地利的伙伴合作,创造了一种新型超材料,声波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在其中流动。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机械振动放大形式,具有改进传感器技术和信息处理设备的潜力。这种超......

我国学者在微纳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记者12日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获悉,该校科研团队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科研团队合作,在微纳光学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实现超表面能以亚波长横向尺寸生成高质量涡旋光,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小的涡旋光生成器件。相......

科研人员研发可以实时控制形状和特性的超材料

韩国蔚山科学院科研团队研发出首个可以实时调节材料形状和特性的超材料。科研团队将一种具有低熔点、能够变成液态或固态的合金融入到作为超材料基本单元结构的超像素中后,通过逐像素控制熔融合金状态的变化来实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