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3-06 10:48 原文链接: 中石化地热开发取热不取水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

  编者按:2月底3月初,我国中东部地区再次遭遇雾霾天气,部分城市空气严重污染。此前的一月份,4次严重雾霾天气影响全国30个省(区、市),143万平方公里国土被雾霾所覆盖。雾霾持续发难,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如何走出‘蓝天靠风刮’、‘靠天呼吸’的困局?2013年全国两会上,如何治理雾霾、防止大气污染也成为最热提案之一。人民网能源频道本周特别推出“聚焦绿色能源”系列报道,与大家共同探索“驱霾之道”。

包装城地热站站内

  “我们小区冬天取暖用地热,现在屋里温度有24度,冬天最冷的时候,温度也有20度,更重要的是,取暖费每平米只有16元,远低于用煤供暖22元/平米的价格,我家200多平米的面积,每年可以节省取暖成本1000余元。”2月28日,河北雄县盛唐国际小区业主胡女士高兴地对记者说。

  地热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环保、利用系数高等优点,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对于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形势,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我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尚处于初期阶段,技术落后、开采效率低、交易机制不完善、环境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

  中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3000米至10000米深处干热岩资源总计相当于860万亿吨标准煤,是中国目前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的26万倍。根据能源局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意见》,到2015年,全国地热供暖面积达到5亿平方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标准煤;到2020年,地热能开发利用量达到5000万吨标准煤。

  河北雄县素有“中国温泉之乡”之称,境内地热资源分布广,储量大,埋藏浅,温度高,水质优,易于开采。近年来,中国石化新星石油公司与河北雄县政府合作开采地热,创制“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统一规划、采灌结合、惠及百姓”的“雄县模式”,打造华北地区绿色“无烟城”,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新星石油公司副总经理刘世良表示,公司对雄县12.1平方公里城区进行整体规划,建立集中联网式区域供热系统,采用“采灌均衡,间接换热”先进工艺,地热开发井采出地热水进入换热站,与软水进行热交换,获取热量的软水进入用户采暖,换完热的地热尾水,通过回灌井回灌地下,取得了地热尾水回灌重大突破,真正做到“取热不取水”。目前,公司在雄县已实现了100%同层回灌,年回灌量达280万立方米,

  “地热水采取后如果直接用来小区居民供暖,水中含有的金属矿物质,容易腐蚀供暖设施,设施3到5年即报废;同时地热尾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容易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中石化‘取热不取水’的地热尾水回灌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真正实现了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刘世良说。

  雄县副县长万树军告诉记者,“在没有实施地热尾水回灌技术之前,雄县地热水位每年下降6至7米,资源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利用地热尾水回灌技术以后,2012年在加大地热开采力度的同时,地热水位只下降了2米,水位降速明显减慢。”

  截至2012年底,新星石油公司在雄县拥有地热井42口,其中回灌井17口,敷设地热管网49.6公里,地热交换站21座,供暖面积达240万平方米,占城区总供暖面积的90%以上。“预计到2015年,雄县地热供热面积将达到360万平方米,年替代标煤5.0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68万吨.,建成华北地区首座‘无烟城’。” 中国石化旗下绿源地热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蒙辉说。

  中石化于1998年起发展地热资源,目前,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已发展成为全国常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第一大公司,在地热供暖、地热水产业化利用等方面形成成熟的配套技术。截至2012年底,公司地热开发区域已扩展到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辽宁、四川、安徽、广东等9个省,拥有地热井91口,供暖能力达1000万平方米,约占全国常规地热供暖面积的25%,年可替代标煤1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8万吨。

  业内认为,虽然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重点企业应当携手起来,共同参与制定相关的发展规划,将重点地区、重点企业作为关键突破口,以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商业化运作模式作为带动行业发展的突破口。

  为进一步推动地热产业的开发应用,2012年3月,中国石化陕西咸阳地热供暖项目成功注册为全球首个地热CDM(地热集中供暖清洁发展机制)项目;2012年11月,雄县地热供暖CDM项目注册工作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在此基础上,中石化还将进一步推动山东等其他地区地热新项目的CDM申报工作。

  2012年6月29日,能源局批准以新星公司科研力量为主体,成立国家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研究与应用技术推广中心,这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地热产业的发展。记者 杜燕飞

孙彩霞介绍包装城地热站供暖流程

孙彩霞介绍包装城地热站温度监测情况

记者前往参观盛唐回灌2号井室

盛唐回灌井

相关文章

全球地热领域首项行业标准发布

9月17日,在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上,国际地热协会面向全球首次正式发布《中国地热供暖推荐做法》行业标准。这是全球地热领域发布的第一项行业标准,对推动全球地热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助力......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要用好“地球充热宝”

   “地球不是一个只能取用、不能储存的‘电池’,而是一个可反复充电、用电的‘电池’。从能源利用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地球看成一个‘充热宝’或者‘充电宝’。”4月17日,......

12月6日电投产融涨停分析:地热,光伏,国企改革概念热

电投产融涨停收盘,收盘价5.37元。该股于9点25分涨停,未打开涨停,截止收盘封单资金为1.03亿元,占其流通市值1.73%。12月6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入2841.37万元,占总成交额......

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全面建成投产

8月29日,中国石化宣布,我国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正式注气运行,标志着我国CCUS产业开始进入技术示范中后......

预热地热大会,助力“双碳”,首个地热科普展举办

作为北京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的一项重要预热活动,由中国科协、中国石化共同主办的中国首个地热科普展——“拥抱双碳,共赢未来”地热科普公益展,7月4日下午在中国科技馆开幕,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10月底......

科协、中石化共同举办,首个地热科普展开幕

7月4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石化集团共同举办的“拥抱双碳共赢未来”地热科普公益展在中国科技馆启幕。本次展览是我国首个地热科普展,展览通过地热公益科普,引导公众了解“低碳”发展、践行“低碳”生活,......

预热北京世界地热大会,中国首个地热科普展开幕

作为北京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的一项重要预热活动,由中国科协、中国石化共同主办的中国首个地热科普展——“拥抱双碳,共赢未来”地热科普公益展,7月4日下午在中国科技馆开幕,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10月底......

中石化被约谈火灾影响有多大?

据央视新闻报道,针对近期中石化集团公司所属企业接连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安全风险加大的情况,6月20日,应急管理部联合国务院国资委约谈了中石化集团公司主要负责人。约谈指出,中石化近年来事故多发,今年6月份......

2021年中国石化行业实现利润总额高达1.16万亿元

2月17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北京举行2021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对去年石化行业运行情况进行了介绍。傅向升介绍称,2021年,中国石化行业实现营收14......

中石化在顺北油气田新发现亿吨级油气区

1月26日,《中国科学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中国石化西北油田部署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的两口重点探井获高产工业油气流。其中,顺北801X井近日试获日产油气当量1007.6吨;此前部署的顺北8X井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