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4-01 15:40 原文链接: 昆明植物所建立全新植物基因链接与克隆系统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普及与基因组信息爆炸式的增长,解析基因与基因组孕藏的功能信息成为我们了解生命密码的必需步骤。功能基因研究是破解基因组信息这部天书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功能基因的研究离不开载体的构建与转基因方法。传统的载体构建耗时耗力,伴随着烦琐的酶切与连接手段,成功地构建一个用于植物转化的载体往往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星期的时间,有时操作人员因为找不到适合的酶切位点而头痛不已,这些都是限制功能基因研究的瓶颈问题。

  为了克服以上问题,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胡向阳研究组的王春涛博士与博士生孔翔祥等人员,基于TA克隆技术建立了一套全新的基因连接与克隆系统。这一套系统完全克服了传统克隆过程中上述难题,而且具有操作简易、高效、稳定等特点。研究组成员将这套系统成功地运用到水稻与拟南芥的原生质转化与蛋白细胞定位方面,以及拟南芥稳定转化等功能基因研究。一系列的证据表明利用这套系统构建的载体,目标基因可以稳定高效地在拟南芥中表达,获得的转基因材料可以用于下一步的生理生化与功能分析。

  上述研究结果以A series of TA-based and zero-background vectors for plant functional genomics为题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该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利用TAT克隆构建瞬时表达载体


瞬时表达载体在拟南芥与水稻原生质中表达

相关文章

昆明植物所解析列当科寄生植物基因组演化历史获进展

植物寄生习性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自养植物演化而来的寄生植物,从起初仅从寄主获取一些水分和矿物营养作为补充的兼性半寄生植物,成为必须依赖寄主才能完成生活史的专性寄生植物,再逐渐演化到完全丢失光合作用能力......

昆明植物所活性天然产物分子靶点和作用机制研究

活性天然产物的靶点与作用机制等分子药理学研究对于天然产物的创新药物研发十分重要。中药药效物质和作用靶点不清晰是阻碍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重要因素。用现代科学技术阐明中药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和分子机制,......

昆明植物研究所|极小种群植物实现人工高效繁育

近日,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专类园内安家落户的平当树实现人工高效繁育,幼苗达到1638株,为推动平当树迁地保护、种群增强与回归的综合性保护体系构建,开展保护生物学、生殖生物学、种子生物......

植物所:亚洲内陆荒漠区花粉植被量化研究新进展

量化重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深时植被是世界难题。化石花粉数据是重建过去植被组成、类型及相关的生态系统的重要和直接的生物指标。然而,不同的植物类群存在花粉产量、传播方式、扩散能力以及保存潜力的差异,导致表土......

氮输入背景下碳限制对土壤微生物活性调控的新机制

氮素增加条件下,土壤酸化和碳限制是微生物活性降低的重要因素。然而,二者对微生物活性降低的相对重要性及相关机制尚不明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韩兴国团队与合作者利用典型草原长期氮添加实验平台,结合添......

植物所在植物萜类化学防御与形成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萜类化合物是天然产物中最大的类群,结构多样、活性广泛,具有重要的药用和经济价值。植物合成萜类化合物目的通常被认为是调节其自身生长发育(如植物激素赤霉素、脱落酸和独脚金内酯)以及抵御各种生物胁迫(如昆虫......

植物所揭示个体差异和景观异质性对物种共存的影响

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当代物种共存理论将物种共存的机制归结为形成生态位差异的稳定化机制(Stabilizing)和减少平均适合度差异的均等化机制(Equalizing......

中科院植物所发布全国尺度物种分布数据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的宝贵财富并对人类福祉具有重要作用。在过去几百年,伴随着人口快速增长、技术进步和资源消耗,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断增强,不仅改变了局域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也影响了物种的大尺度分布......

植物所等在低镉水稻研究中取得进展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全国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然而,水稻容易吸收和富集重金属元素镉,使得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长期积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我国稻米镉污染问题形势严峻,其中南方稻......

植物所等绿藻光系统I超级复合物结构解析方面取得进展

光合生物的光系统I(PSI)是一个极高效率的光能吸收和转化系统,几乎每一个吸收的光子都能产生一个电子,其量子转化效率超过90%。因此PSI高效吸能、传能和转能的结构基础受到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目前,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