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4-01 21:33 原文链接: 我科学家成功绘制小麦D基因组草图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合作,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小麦D基因组供体种——粗山羊草基因组草图的绘制,结束了小麦没有组装基因组序列的历史。该项成果北京时间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标志着我国的小麦基因组研究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据项目牵头人、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贾继增介绍,在细胞遗传学时代,小麦细胞遗传研究走在各主要农作物的前列。但由于小麦基因组庞大而复杂,在进入基因组学时代后,其研究严重滞后,大大制约了小麦品种改良及相关研究的进展。此次小麦D基因组序列草图的成功绘制,使小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对于小麦育种、小麦种质资源、小麦功能基因组、小麦进化及比较基因组研究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贾继增表示,小麦及其祖先种原产于西亚地区的一个很小的“新月”形地带。大约8000—10000年前,小麦的四倍体种(AB基因组)与粗山羊草(D基因组)通过天然杂交,生成了六倍体小麦(ABD基因组),此后才“冲出新月,走向世界”,发展成为全世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研究表明,小麦D基因组共有7条染色体,约44亿个碱基对,大约是水稻基因组的10倍。通过粗山羊草全基因组分析发现,其抗病相关基因、抗非生物应激反应的基因数量都发生显著扩张,因而大大增强了其抗病性、抗逆性和适应性。研究还发现,在D基因组中有小麦特有的品质相关基因,而且这些也有许多发生了显著扩增,从而使小麦的品质性状大大得到改良,成为唯一能够制作馒头、面包、饺子等多种食品的粮食作物。

相关文章

手稿中的中国科学家精神

最近,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笔鉴丹心——手稿中的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展出。展览以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入藏资料为依托,展出了100多位科学家的150余件学习笔记、科研手迹......

科学家提出太空计划,寻找近邻系外宜居行星

中国科学家提出一项通过太空望远镜开展的巡天计划,寻找距离地球约32光年的太阳系外宜居类地行星。如果实施,这将是国际上首次专门在近邻类太阳型恒星周围寻找宜居类地行星的空间探测任务。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两名中国科学家成功当选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

日前,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nternationalUnionofFoodScienceandTechnology,IUFoST)公布了国际食品科学院(InternationalAcademyofFoo......

中国科学家发现鉴定古老地层火山灰新方法

记者3日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该所新生代环境团队对云南古老地层的最新研究发现,通过构建“火山岩—火山凝灰岩—沉积岩”对比序列,低温频率磁化率参数可作为捕捉火山灰的有效指标,帮助破解地层年代。......

利普金正和中国科学家加强紧密合作

来华帮助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美国传染病学家维尔特·伊恩·利普金教授,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正在和中国科学家和公共卫生官员一起加强必要的基础科学研究,以减少疫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00......

中国科学家揭示新冠肺炎在武汉的早期传播动态

2020年1月29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冯子健、香港大学GabrielM.Leung和BenjaminJ.Cowling、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杨波联合在国际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获得舍贝里奖的中国科学家是他

电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向中国科学家陈竺和法国科学家安娜·德尚、于克·德戴颁发2018年舍贝里奖,以表彰他们阐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分子机理并开创革命性疗法,为拯救全世界千万患者的生命作出贡献。......

中国科学家研发出纳米发光材料,助力肿瘤光动力治疗

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是通过肿瘤组织对光敏剂的选择性吸收和滞留,利用特定波长的光来激发光敏剂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OxygenSpecies,ROS......

中国科学家主导完成“绿色超级稻”国际扶贫项目

自2008年启动以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导的“为亚洲和非洲资源贫瘠地区培育绿色超级稻”国际农业科技扶贫项目,已在18个非洲和亚洲国家审定高产、优质、多抗品种78个,累计推广面积达612万公顷,令160......

中国科学家2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及其子刊文章

2月中国学者参与的多项研究在Nature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其中包括蛋白质机器动力学研究的重要研究,自交衰退的遗传基础,以及乳腺癌患者易发淋巴结转移新机制。来自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