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4-18 09:14 原文链接: 光明日报:用生态政绩观弥补环境短板

  河北沧县小朱庄村的水污染事件暴露的问题,应当引起政府管理者对人们居住环境的高度关注和政府职能的深刻反思。由于发展阶段的局限,改革开放开始以后的较长时期里,经济建设一直是政府的职能重心。在经济快速崛起的同时,由于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理念、政策、实践上的一些顾此失彼的偏差,使我国在享受经济成果的同时,也在为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付出巨大代价。

  环境问题不能等闲视之

  小朱庄村遭遇的喝水危机只是一个缩影。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调查,在进入本世纪的最初三年中,尚有超过60%的地下水源达到1-3类良好以上标准。而到2010年前后,属于4-5类轻度和中度以上污染的水源却占到了近74%。这两个数字的颠覆竟然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2011年,全国城市55%的地下水是较差和极差的水质,在农村约有3.6亿人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按照环保部所说,我国大面积江河湖泊和近海水域以及野生动物和人体中近年来检测出多种化学物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日益积累加剧着生态环境危机,致使空气、食品、饮水严重污染,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生存安全的尖锐问题。

  “经济增长与环境损失并存”的局面,已经成为对中国执政者和政府管理者的严峻挑战。它不仅是一个健康和环境问题,也不仅是一个经济与社会问题,而且还是一个事关国家形象和政府公信力的政治问题,不能等闲视之。

  在实践中没有完成的转变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带有持续性。这意味这些原因不仅在过去存在,而且今天依然存在。在政府职能定位层面上,尽管中央已经注意到要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科学发展,强调在搞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强调要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转变;强调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但在一些地方领导的实践中并没有完成根本性转变。

  在有的领导者的认识中,经济增长几乎就是政府职能的全部,为此目的,任何牺牲都可以在所不惜。这是迄今为止很难撼动的深层障碍。官员政绩观念仍然是“经济发展出政绩”。职能转变上的不彻底,维护的是经济职能的刚性。虽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从2008年开始就进入政府高层决策者的视野,但强国富民的强烈愿望成为经济增长的持续压力,GDP自然就延续着根本标准的地位,无论这些年考核体系在表面上怎样变换内容,但决定政府官员前途的并不是“绿色生态”,GDP依然是从上到下各级官员无法放弃的政绩观。

  处于建设中的问责制本来就弹性有余,也表现在面对GDP数字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在污染造成的人民生命健康巨大损失面前,一些地方政府仍然遮掩搪塞,为无良企业遮风挡雨和“保驾护航”。在这类监管失职事件中,最常见者不过是责任者为求他日复出而暂避风头的“道歉”和“免职”,承担相应补偿责任和法律责任者并不多见。

  使命如何转化成管理行动

  刚刚结束的十八大在科学发展观基础上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大建设”目标之一,说明领导者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损失并存”的严重问题已经建立起清醒认识,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执政使命。

  如果要使这种使命转化为有效的管理行动,就要求管理者按照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履行职责。尤其对于地方而言,与服务型政府相关的职能决不是宏大叙事和标语口号,而是与广大民众息息相关的日常环境营造,尤其是每个人须臾不能离开的油盐酱醋茶和吃喝穿住行,以及关乎所有人生命健康的空气质量和居住环境,理应列为政府基本职责范畴,使人们的基本生存安全受到政府最起码的看守维护。不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增长,不是有益于人的发展的经济发展,最终是毫无意义的。

  针对生态环境的短板现状,需要对政府及其官员的政绩标准作实质性调整。GDP只能是其中一个方面,而生态环境则是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在官员政绩体系中一定要确立其刚性地位。

  生态政绩观在管理实践中的体现,既包括以人为本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指标,又包括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的环境生态保护投入;既包括科学合理的法律规范体系,又包括严格有效的执法监督体系;既包括对失职渎职官员的依法惩处,又包括对做出生态政绩官员的充分激励。

  确立生态政绩观还要对生态环境管理职责体系进行合理归并与整合。生态环境管理一直存在多部门介入和职责交叉分散问题,严重影响效率与权威。应参照食品药品监管职能梳理与整合的类似做法,对水资源和大气环境的多头管理,采取同样的改革措施,建立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生态环境职能体系。这是为人民营造良好生活环境、克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短板、建设我国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关文章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阐释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并要求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中国式......

审议通过《全国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工作方案(2023—2025年)》

中国环境报报讯4月13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和《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技术规范》《排污单......

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应用市级典型案例分享

2023年3月30日,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应用技术指导委员会在深圳组织召开生态环境智慧监测技术专题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研讨会上,部分试点单位分别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介绍了智慧监测优秀案例,分享了......

《绿色数据中心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试行)》来啦!速戳全文

     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绿色数据中心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试行)》的通知,要求采购人采购数据中心相关设备、运维服务时,按......

湘鄂两省五地聚焦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区域合作

湘鄂两省的张家界市、常德市、湘西自治州、宜昌市、恩施州五市州政协及澧水流域15个县市区政协相关负责人,22日齐聚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共商澧水文化园建设,聚焦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区域合作。澧水是长江重要......

预算报告:中央财政2023年污染防治资金这样安排!

3月6日,《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发布,其中提到,支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落实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支持农作物......

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规范实施通知发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459.shtm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上海市......

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质持续改善

中新网南昌2月28日电(吴鹏泉刘玉洁)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质持续改善。记者27日从江西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去年鄱阳湖水质优良比例22.2%、同比上升5.5个百分点,总磷浓度0.063mg/L、同比下降......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设计十条生态体验线路

中新网西宁2月28日电(记者李江宁)28日,记者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获悉,目前,该局从野生动物摄影、金色门源七月寻花、十月秋景观赏、荒野探险、星空探秘、户外挑战健身等方面科学设计国家公园生态体......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路线图”公布

《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28日对外公布。《决定》共6章23条,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样板,走出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路径划定了“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