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5-20 11:06 原文链接: 发泡餐具获释难返市场:绝大多数人不敢用

  十四年诟病 发泡餐具获释难返市场

  被禁与解禁:发泡餐具艰难重生

  1999年,被国家列入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淘汰目录,2013年5月1日,正式解禁。

  “这是一场科学与反科学的战争。”中国塑料餐具联合办公室主任李沛生这样形容发泡餐具的十四年遭遇。

  然而解禁半个月来,发泡餐具却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回归。根据本报记者连日来对北京地区餐饮用品批发市场、大小饭店和市民的采访,绝大多数人对于发泡餐具的印象仍是“不能用”、“不敢用”。

  “十年前和十年后,同一个事物它本身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秘书长马占峰如是解释被外界指为“前后矛盾”的发改委解禁发泡餐具五大理由。

  原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唐赛珍则告诉本报记者,“塑料并不是白色污染,造成白色污染跟塑料材质本身无关。是管理问题,是人们的环保意识。”

  误解、责难

  “含有残存苯乙烯单体”、“65℃以上使用时会释放出苯乙烯单体致毒”这成了此前外界指责聚苯乙烯(PS)发泡餐具的最有力罪证。

  “这其实是个误导。”唐赛珍解释,目前生产的PS树脂中,苯乙烯残存量远低于国家标准(<5000PPm),因此,正规PS生产厂家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就不可能存在单体含量超标的问题。即使标准内存在微量单体,在生产过程中也会被气化释放排出。

  “65℃以上使用时会释放出苯乙烯单体的说法也是毫无科学依据的,因为PS解聚温度需高达280℃以上。”她说。

  本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亦获知,美国环保局已将过去被认为属致癌物的苯乙烯从“致癌物”名单中删除。无独有偶,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机构的最新研究结果亦指出,“尚无足够证据证明苯乙烯单体对人类或实验的动物具有致癌性”。

  尽管前些年,国内也有专家学者对上述问题作出类似的澄清和解释,但都无法完全获得市场的信赖。

  “任何产品都具有其特定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应根据其特性扬长避短,科学使用。”李沛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明,发泡餐具性能上的缺陷主要是不耐高温,因此长期以来一直被用于务工人员的配餐以及一次性快餐业市场。它不适用于微波炉加热、开水蒸煮以及盛放100℃以上的高温食品,但这些并不影响一次性快餐业的正常要求,因为快餐业通常不是小炒,不是刚出锅的饭菜。发泡餐具的软化点为87℃—97℃,所以在80℃以下使用是绝对安全的。

  “发泡餐具只要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科学使用,对人体健康是安全的。为了避免消费者误用,建议相关部门今后重视对发泡餐具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的科普宣传,同时也建议厂家在产品包装或说明书中标明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正确引导。”

  进步

  采用氟利昂(CFCs)为发泡剂,对大气臭氧层产生破坏作用。这是发泡餐具遭禁的另一大理据。

  “近年来我国PS发泡餐具的制造工艺已经改进,不会破坏大气臭氧层。”唐赛珍说,我国一百多条PS发泡片材生产线中,大部分为台资和外资企业,其生产工艺均早已淘汰了CFCs,而采用丁烷发泡剂来替代;小部分国产生产线也通过申请获得了联合国建立的专项多边基金资助进行改造,改用丁烷、戊烷发炮剂替代,目前替代工作早已基本完成。因此破除了PS发泡餐具生产过程会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破坏的问题。

  “发泡餐具正规军虽已进步,但是目前一些不法商人钻政策空子,在生产中加入回收废料,以次充好,其产品的确对人体健康不利,甚至有害。”马占峰提醒,“国家早已有明文规定,食品包装材料严禁加入回收废料,发泡餐具较长时间被禁止生产和应用,由此形成了管理层的真空,缺乏监管。”

  待解难题

  发泡餐具此番解禁并非没有后顾之忧。

  曾参与建立发泡餐盒回收系统的北京红军伟业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红军向本报记者坦言,发泡餐具的回收环节推行并不顺利。

  “发泡餐盒的价值很低,成品才四五分钱,真正到了回收的环节一个个捡起来然后再送到工厂去,这个费用太高了,远远超出它本身的那点残留价值了。”

  “其实最主要的就是运输问题,一辆5吨的解放卡车,特别是那种垃圾压缩车只能够装300公斤,多数企业都不愿承担这样的运输费用。另外,清洗环节也无法避免造成新的环境问题。”他说。

  根据本报记者的采访了解,收集到的废弃发泡餐盒被运送到回收处理厂后,会经过清洗和粉碎重新制成聚苯乙烯颗粒,用于低端的塑料制品原料,但是效益十分有限。

  回收利用价值低、后续处理难度大,是此次反对发泡餐盒解禁一方的重要论据,这也是发泡餐具行业下一个待解难题。

相关文章

石枫Angew:基于轴手性苯乙烯的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设计

催化不对称合成的核心是开发高效的手性催化剂,而开发高效手性催化剂的关键是发现优势手性骨架。每一类优势手性骨架的诞生都会推动高效手性催化剂的研发。因此,设计新型的优势手性骨架、开发其衍生的高效手性催化剂......

有机催化对映选择性构建邻位双轴苯乙烯和多轴体系

近日,重庆大学闫海龙课题组利用有机催化对映选择性地构建出了邻位双轴苯乙烯和多轴体系,该成果发表在近期J.Am.Chem.Soc.(DOI:10.1021/jacs.8b09893)上。具有邻位手性元素......

我国学者采用新型氧化锌微孔碳核壳成功制取苯乙烯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纳米反应器与反应工程学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刘健团队在微/纳米反应器的构筑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设计一种亚微米反应器,实现了苯乙炔加氢高选择性地制取苯乙烯。该工作发表在......

Epidemiology:苯乙烯导致人类癌症的证据仍不充分

苯乙烯(styrene)是一种塑料化学物,也是一种动物致癌物。2011年,苯乙烯是丹麦媒体报道的“中毒丑闻”的焦点。但是,如今,一项针对来自400多家公司的在制造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期间接触过苯乙烯的7.......

理化所发现苯乙烯与乙腈的转化反应并验证其反应历程

近期,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功能分子与手性化合物合成研究组在苯乙烯与乙腈转化反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在无任何金属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乙烯经与脂肪腈的α-C(sp3)-H键官能团化,一步得到可以用于......

长春应化所稀土催化烯烃高选择性聚合研究获进展

开发烯烃高活性、高选择性配位聚合催化剂在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催化剂的设计实现聚烯烃在立构规整性上的精确控制,是高分子科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

成都生物所发明一种苯乙烯环氧化酶基因及其用途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一种苯乙烯环氧化酶基因及其用途”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ZL(ZL号:ZL201010120969.4)。手性环氧化合物是有机合成、制药工业、香料工业的重要中间体,具有广泛的应用......

解禁近一年发泡餐具悬疑未解

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下称发泡餐具)从淘汰类产品目录中删除,并于2013年5月1日起施行。从此,这一曾经的白色污染罪魁祸首在被禁产禁用14年后,又光明正大地重返......

专家澄清“六号杯盖”热饮有毒传闻称无须担心

这几天很多地方都有降温降雪,天气一冷许多人都喜欢来杯热饮暖暖身子。装热饮店家多用纸杯,为了避免溢出,纸制的杯子上常常还会配上一个塑料的盖子。但最近网上有种传言,影响还挺广泛:说喝热饮要当心了,因为这塑......

苯乙烯生产技术步入“节能二代”

12月27日,从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传出消息,由该公司和上海石化研究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及华东理工大学实施的12万吨/年节能型苯乙烯成套技术开发项目,已于12月10日通过中石化组织的技术鉴定。该项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