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5-29 16:29 原文链接: PNAS:饶毅实验室发现五羟色胺控制雌性动物性偏好

  哪些分子可以控制性偏好这一基本行为决策?这是理解异性恋的必要基础。

  2011年,饶毅实验室刘琰、蒋云爱等在《自然》发表文章,他们发现脑内的5-羟色胺(5-HT)控制雄鼠的性偏好行为:缺乏脑内5-HT的雄鼠丧失偏好、同等追求雌鼠和雄鼠,提示脑内神经递质5-HT是雄性哺乳动物脑中对其性偏好至关重要的分子。

  这一工作引出自然的问题:5-HT在雌性老鼠是否参与性偏好?

  2013年,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北大麦戈文脑研究所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生张莎莎、博士后刘琰和研究员饶毅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文章,他们证明5-HT不仅在雌性重要,而且表现比在雄性更为强烈:一般雌鼠在面临雄鼠和雌鼠时偏好雄鼠,而缺乏5-HT的雌鼠偏好雌鼠。也就是说,雌鼠如果缺乏5-HT,其性偏好不是丧失,而是与一般雌鼠相反。

  这是第一次在实验室通过分子生物学改变基因,在不影响性激素的情况下,导致动物的性偏好反转。

  刘琰等(2011)的文章还有两个当时未能完全清晰的问题:1)缺乏5-HT而无性偏好的雄鼠可能是因为不能识别两性的差别,其问题是识别而非行为决策;2)5-HT缺乏的雄鼠无偏好的表型也不一定是偏好的改变,而是基因突变的雄鼠性趣增加,但原来已经对雌性是最强的追求,性趣增加只表现为对雄鼠的性行为增加,导致表面看起来是同等追求。

  张莎莎和刘琰等(2013)的结果表明:1)因为缺乏5-HT的雌鼠偏好雌鼠,而不是无偏好,所以不太可能是识别性别的问题,而是行为决策的问题;2)因为5-HT缺乏的雌鼠表型为对雌性追求多于雄性,所以不太可能是简单的性趣增加,而应该是偏好改变。

  雄性动物的性偏好较易检测,因为雄性动作很多,包括骑跨交媾等被录像机清晰地捕捉在案。记录和分析一般雌鼠的性行为不如雄性的那么容易,所以需要更为仔细和严格的检测和分析。张莎莎和刘琰等文章共6幅图、12幅附图,它们共含106幅小图提供数据或检测,对雌鼠的性行为进行了多方面比较和分析,有助于理解性偏好的分子机理。

  一般雌鼠不骑跨其他动物,但她们会用鼻子闻其他老鼠,特别是头部和尾端生殖器部位。闻尾部是因为那里分泌了刺激嗅觉的、雌雄不同的分子;而闻头部的原因也是一样,老鼠头部有腺体(包括泪腺)分泌雌雄不同的分子,对异性有吸引力。

  雌鼠是在自己平时居住的笼子里被检测,因为在自己领地的老鼠行为比较“自在”,被放到他人笼子“做客”的老鼠比较胆小,主动的动作比较少,作为供“主人”选择的靶标。当一只一般雌鼠在自己笼子里遇见外来一只雄鼠和一只雌鼠时,一般雌鼠闻雄鼠的头尾部先于雌鼠、闻雄鼠的次数和每次持续时间多于闻雌鼠。在条件性敲除Lmx1b基因导致脑内含5-HT神经细胞不能形成、或Tph2基因突变导致脑内不能合成5-HT时,突变的雌鼠先闻雌鼠、闻雌鼠次数和时间多于雄鼠。

  缺乏5-HT的雌鼠还有更激烈的行为:她常对雌鼠出现骑跨和交媾动作。一般雌鼠极少骑跨其他老鼠,如果偶而出现也是骑跨雄性多于骑跨雌性;但缺乏5-HT的雌鼠出现较多骑跨和交媾动作,且对雌鼠的骑跨和交媾动作多于对雄鼠,引人好奇“卿为谁狂?”。

  5- HT的作用比性激素更为直接,不是通过改变性激素水平间接调节性行为,因为5-HT缺乏与否并不影响性激素水平,而且在严格控制雌激素水平时,5-HT的作用仍然明显。5-HT的作用不是发育的作用,而是在成年脑内直接起作用,因缺乏Tph2而不能合成5-HT的老鼠,如果在成年注射5-HTP而绕过 Tph2直接合成5-HT,雌鼠可以恢复到偏好雄性,而且不再雌-雌骑跨。缺乏5-HT的雌鼠本身的雌性性行为并无改变,如果她作为客人放到一个一般雄鼠的笼子里,她与一般雌鼠无异、照样作出姿势接受雄鼠的骑跨交媾等行为。

相关文章

基因组分析证实:突变频率越高物种寿命越短

科技日报北京4月19日电(实习记者张佳欣)这是一个困扰科学家多年的谜团——为什么不同的动物有如此不同的寿命?人类可以活到80岁左右,而长颈鹿往往在24岁时死亡,裸鼹鼠的成年个体只有长颈鹿的两万三千分之......

《细胞》:65种病毒首次发现于哺乳动物中

自然界中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是否还有传染人类或家畜的潜在“凶手”?2月17日,记者从南京农业大学获悉,该校动物医学院/前沿交叉研究院联合中山大学等国内外单位对来自中国20个省份18个物种共1941只哺......

高度保守的环状RNA如何调控骨骼肌生长发育

ircFgfr2调控骨骼肌生长发育和再生的分子机制。中国农科院供图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猪基因组设计育种创新团队系统绘制了猪骨骼肌生长发育环状RNA图谱,并揭示了物种间高度保守环状R......

揭示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表观遗传的进化调控规律

在生命起始的时候,高度特化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全能性的受精卵。在这一过程中,表观遗传信息发生了广泛而剧烈的重编程。同时,一些表观遗传信息如基因印记会被选择性的保留下来。由于哺乳动物配子和早期胚胎材料的......

换牙还分奇偶数这种中生代鸟类的牙齿间隔替换

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数哺乳动物来说,一生中通常会生长和发育出乳齿与恒齿两套牙齿,这被称为双齿性。而与之不同的是,在大多数两栖类、爬行类动物中,普遍存在多次替换牙齿的现象。在多姿多彩的自然界中,鸟类是种......

AI预测最易传播新冠病毒的动物这些动物名列前茅

美国纽约卡里生态系统研究所科学家近日开发出一款人工智能工具,对5400种哺乳动物进行了分析,以预测哪些最有可能传播新冠病毒。该模型预测表明,水貂、穿山甲和蝙蝠位列前10%,与实验室提供的结果相符。研究......

阶段性成果!哺乳动物大脑运动皮层细胞图谱

美国BRAIN计划于2017年设立了“大脑细胞普查网络”项目(BICCN),旨在对人类、猴和小鼠大脑中的不同细胞进行识别和分类。目前该项目第一部分已经完成,在分子水平上对哺乳动物初级运动皮层细胞类型进......

科学家绘制出哺乳动物大脑运动皮层细胞图谱

美国BRAIN计划于2017年设立了“大脑细胞普查网络”项目(BICCN),旨在对人类、猴和小鼠大脑中的不同细胞进行识别和分类。目前该项目第一部分已经完成,在分子水平上对哺乳动物初级运动皮层细胞类型进......

科学家建立首个小鼠大脑老化过程的代谢物图谱

哺乳动物大脑依靠神经化学物质来实现其功能。但目前对于大脑代谢组的复杂性及其在疾病或衰老过程中的变化仍知之甚少。近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团队在《Nature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

我国学者揭示哺乳动物为啥会“吓一跳”?

对于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来说,突发的声音或触觉刺激能瞬间诱发惊跳反射,俗称“吓一跳”。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伟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耳蜗核—脑桥尾侧网状核—脊髓运动神经元这条神经环路,对哺乳动物的“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