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3-28 09:21 原文链接: 2万实验鼠从这里走向世界

  每年有近2万只小鼠从这里“走向”海内外,虽然它们有的患有肥胖症,有的患有糖尿病,还有的患上了肿瘤、白内障等疾病,但正是这些病理特征使它们备显珍贵,因为它们都是科研人员通过基因改造技术精心繁育出来的。这一切,都发生在位于南京高新开发区的“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记者昨天对神奇的“小鼠世界”作了一番探访。

 

  小鼠快递,一路无菌

  小鼠资源库里生活着近4万只小鼠。据专门照料这些小鼠的小卫介绍,这些用作研究的小鼠,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些“人人喊打”的小老鼠,而是十分珍贵的“宝贝”。它们居住的条件好比“五星级宾馆”——鼠库里恒温恒湿,常年保持22-24℃,湿度40%-70%,换风系统每小时换新风20次。它们的吃喝就更加讲究了,喝的是除过菌的“酸水”,吃的是经过钴射线照射过的,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配制的专门饲料。

  记者在小鼠库办公室看到一块贴满纸条的小黑板,每张纸条上都写着某某单位需要某类型小鼠以及相应的技术服务。小卫笑着说,他们已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医大、南模中心等许多科研院所乃至国外一些研究机构都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这些小鼠大多是通过快递的方式寄往海内外。与一般快递不同的是,这些小鼠在路上不仅要防水防摔,还必须保持在无菌环境中。小卫向记者展示了小鼠库为小鼠快递定制的“无菌豪宅”——一只看上去很普通的塑料箱,长约30厘米,宽、高各约20厘米,但箱子顶部却配备一扇具有防菌功能的“透气窗”,“透气窗”是由孔径0.2微米的过滤膜制成,空气自由进出但细菌和病毒却进不来。

  根据目的地不同,小鼠或坐飞机或乘火车,一般旅途不会超过7天。与人一样,小鼠在途中也要吃饭。小卫说,解决吃饭问题并不难,因为他们定制了“干粮”,难的是饮水。把水装在瓶子里,路上很容易打翻,不仅小鼠无法解渴,而且容易着凉感冒,甚至会被淹死。他们经过反复试验,最后选用果冻解决了这一难题。这种精制的果冻由食用明胶加水、糖、果汁制成,小鼠在路上渴了,吃几口果冻就行了。

 

  基因剔除,神奇的酶显身手

  小鼠库的专家介绍说,这里每只小鼠都是有档案的。虽然它们看上去都差不多,但在科研人员的改造下,它们的基因与寻常小鼠不同。最常用的改造手段就是基因剔除。

  与一般人想象不同的是,这里的“剔除”并非使用刀等机械手段,而是利用“秘密武器”——酶的生物作用给基因“做手术”。首先从怀孕小鼠的体内提取胚胎干细胞,在确定某一基因需要剔除后,研究人员就将此基因的前后多“留”一点,形成一个基因段,然后将之放到含有一种酶的溶液里,根据分子生物原理,对基因段进行“切割”。这些被切割的基因会进行重组,形成许多新的基因段。研究人员再从中找出自己所需要的基因段,将其转入胚胎干细胞中重组变化,然后在显微镜下,将剔除了基因的胚胎干细胞注射到小鼠囊胚中。技术人员说,注射使用的玻璃针,内径仅有15微米左右,科研人员要在显微镜下操作。这是纯手工活儿,劲用小了打不进去,劲用大了很容易把细胞撑破。由于人的呼吸等轻微动作都有可能令实验器皿震动,实验室还专门配备了一个“氮气防震台”消除震动对实验操作的影响。

  改造过的小鼠胚胎被移植入母鼠体内,研究人员要跟踪小鼠孕育和成长的全过程,有时为了一个试验结果,要守上一夜甚至好几天。

  一般仔鼠出生10天后,技术人员就要给它们做基因型鉴定,具体的做法是剪下小鼠一小段尾巴,然后把检测出来的数据、类别登记进档案。由于生活在无菌环境中,被剪的小鼠用不着敷药、包扎,很快就会长好。

 

  人类疾病小鼠模拟

  小鼠库目前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小鼠基因剔除技术服务中心。专门从事基因研究的王老师告诉记者,小鼠的基因组和人类具有90%以上的相似性,通过对老鼠基因的研究,我们就可以推断我们自己基因的功能。因此通过基因组改造建立的遗传工程小鼠模型,已成为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动物模型。

  “瘦素”是科学界已发现的一种与糖尿病有关的基因。研究人员发现,当缺少“瘦素”基因时,成年小鼠表现为个体肥胖,并且得了糖尿病。经过若干次的试验,证明这一基因的缺失,正是导致糖尿病的原因,便将之通俗地称为“瘦素”。

  王老师说,“一种实验要做上无数次,有时一个团队要一年多才能找到一个基因的作用。一种疾病并不是简单由一个基因导致,有的是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仅糖尿病相关基因就发现了十几种。”目前,小鼠库已建立包括糖尿病、白内障、肿瘤等30多种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这些基因改造过的小鼠,在基因功能研究、新药筛选等科研领域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改写了我国在此方面依赖进口的历史,目前不仅国内许多科研院所纷纷前来寻求适合的小鼠,这里培育出的小鼠还“走”进了美国等科研机构。据了解,目前小鼠库的糖尿病模型小鼠、免疫性疾病模型小鼠、肿瘤模型小鼠、老年痴呆模型小鼠最受欢迎。

相关文章

高纤维食物有助实验鼠抵抗流感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高纤维食物能增强实验鼠的免疫力,提高感染流感病毒实验鼠的存活率。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研究人员在美国《免疫》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高纤维食物可以激活白细胞,提升实验......

研究发现儿童食物过敏的触发机制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婴儿湿巾中含有的化学物质会破坏皮肤表层。如果孩子本身就已携带皮肤屏障受损相关的突变基因,那么接触这些化学物质会提高他们食物过敏的风险。美国西北大学和印第安纳......

睡眠中调节脑波可增强或削弱记忆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发现,在实验鼠睡眠过程中调节其丘脑部位特定脑波的数量,可以增强或削弱记忆。这有助于理解睡眠与长期记忆形成过程之间的关系,记忆力不足的患者可能会从中受益。这项成果是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和德......

美国最新研究称吃宵夜可能会让人“变笨”

国外最新研究夜间进食让老鼠记忆力骤降新研究表明,现代生活的忙乱节奏意味着,人们往往不能定时吃饭,而进食时间的改变可能会对记忆力产生不利影响。一项以实验鼠为对象的研究发现,在通常应该睡觉的时间进食会损害......

苏国辉院士团队研究成果:多运动可防治抑郁

近日,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负责的研究团队从动物实验证实,多做运动确实可以有效防治抑郁。该研究成果登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运动会刺激大脑内的脂联素增加,增强大脑内海马区的......

日本研究小组成功培育出世界首批“太空实验鼠”

日本山梨大学日前宣布,其研究小组利用在国际空间站保存了约9个月的真空冷冻干燥实验鼠精子进行人工授精,成功培育出“太空实验鼠”。虽然鱼类和两栖类方面的实验曾有过类似成功的例子,不过利用哺乳类获得成功在世......

日本培育出具有早老性痴呆症的实验鼠有助于新突破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一个研究团队14日发表报告说,他们成功培育出具有类似早老性痴呆症(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症状的实验鼠,能更好地“模......

日培养出不受时差影响的实验鼠有助弄清时差综合征

很多人在跨时区飞行后会表现出疲劳、迷乱和睡眠不好的症状,这种症状被称为时差综合征。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小组通过基因操作,遏制实验鼠脑内生物钟的部分功能,成功培养出不受时差影响的实验鼠。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弄......

日本研究人员连续克隆26代实验鼠

日本理化研究所科研人员在7日的美国《细胞・干细胞》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借助用克隆动物培育克隆动物的“再克隆”技术,成功地用一只实验鼠培育出了26代共598只实验鼠。克隆技术面临的一大课题是克隆动物......

何首乌或有助防治阿尔茨海默氏症

中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荷兰《恢复神经学和神经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何首乌中所含的成分二苯乙烯苷可能有助防治阿尔茨海默氏症,该成分有效抑制了患病实验鼠的一些相关症状。阿尔茨海默氏症又称早老性痴呆症,其病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