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7-11 08:35 原文链接: 中国科学报:拿什么留住你,我的人才!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大量有着海外求学和工作经验的高端人才的智力支撑,但在国家大力推行“百人计划”、“千人计划”的当下,一个让人尴尬的现实却是: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人才滞留率平均达87%。

  高端人才为何留不住?海外人才为何不愿“凤还巢”?中国在引才战略方面需要进行哪些改进?在多名专家的眼中,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人才流失的现状固然值得警惕,但也不必过分悲观;然而在完善硬件设施与科研管理体制、降低人才流动壁垒、健全人才移民制度等方面,政府尚需更多发力。

  人才缘何不归

  为什么人才不愿回国?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胡自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一个同学 2006年硕士毕业后,在美国亚拉巴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5年下来,研究成果也算同级中的佼佼者。博士毕业后,这名同学并不打算马上归国,“现在物价涨得这么厉害,我担心自己都养不了家”。

  他说,如果回国后在大学或研究所找到合适的岗位,可能年薪也不会超过6万~8万元。去掉夫妻俩的生活费、房租和养育孩子的费用,一年下来,估计攒不下3万元人民币。而他如果在美国做博士后,年薪约在3.5万~4万美元之间,精打细算每年差不多能攒下2万美元。

  但在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看来,物质待遇的差别并不是人才不愿归国的唯一因素。常年从事人才战略研究的他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从硬件方面说,中国的基础设施环境确实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科研设备运行效率低,综合效益也有待提高。

  “说到科研设备运行效率低的问题,其实在深层次上,这反映了我国科研管理体制方面的软环境问题。我认为,软环境才是造成中国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王辉耀这样表示。

  他进一步分析,我国目前科研管理体制还不太健全,也不人性化。在中国,很多科研人员都把精力放在拉课题上,产生了许多无用的、应付性的科研成果,导致了大量科研经费的浪费。

  从教育上说,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课堂所教与实践脱节,高校存在“只进不出”的用人制度,留学生难以进入高校任职。

  “在创业环境方面,国内的公平竞争和融资机制还需要完善。另外,我国生态环境堪忧,也成为人才选择定居国外的一大原因。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生活环境较好,对中国人很有吸引力。”王辉耀说。

  人才流失影响深远

  据美国“全国科学理事会”统计,2006年美国大约35%的科学与工程博士在国外出生,而这些外国出生者有22%来自中国大陆,4%来自中国台湾,使中国成为向美国提供科学工程博士的第一大国,而排在第2名的印度,这一数字只有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梯式’的人才外流潮。”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人本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宝元介绍,最新一次发生在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后,更加广泛深入的国际交流促成了中国新一轮人才外流高潮。大批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外流到在华拓展业务的跨国公司或外资企业。

  “这些人才带走了附加在他们身上的珍贵的知识和技能,对我国科技进步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王辉耀认为,应重视人才流失带来的负面影响。

  他向记者表示,携带大量资金的人才也纷纷流失海外,带走了大量的资本。海外投资移民使国内资金大规模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许多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主又迁往海外,对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也造成损害;另外,大批人才流失海外,对我国逐渐老龄化的社会将形成一定威胁,不利于我国实现战略转型。“年轻人才的流失,对我国的经济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转变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凤还巢”还需多方合力

  王辉耀认为,中国可以从软环境建设、人才体制机制完善和建立健全人才移民制度等三个方面遏制人才流失、弥补人才流失带来的危害。

  他解释说,在软环境建设方面,我国仍需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研管理体制,进行高等教育改革,遏制学术腐败和学术垄断,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在人才体制机制完善方面,建议降低人才流动壁垒,使人才利用效率最大化;在健全人才移民制度方面,需要通过建立统筹协调的签证制度,出台更为开放的雇佣外籍高层次人才的制度,签发“同胞证”或“华裔卡”等灵活多变的措施,吸引海外人才。

  美籍华裔学者、美国亚洲文化学院教授郭玉贵也认同王辉耀的观点。

  他认为,我国的海归政策需要与知识经济时代接轨,加强对人力资源和高科技资源的关注,实行普适性的人才制度,“我们需要用长远眼光来制定海归人才政策,需要通过真正实现民主、自由和法制化的社会来吸引海外人才”。

相关文章

第三届人力资源高峰论坛在沪举行

9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举行第三届人力资源高峰论坛。论坛以“沉淀”“聚合”“共创“为关键词,特邀专家学者、行业精英与安泰校友围绕人力资源发展的主题展开分享与圆桌讨论,共探行业发展趋势......

人社部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7日发布《关于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的通知》,要求各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匹配供需、专业高效优势,不断扩大市场化就业服务供给,切实增强促就业实效。通知提出七项具体......

中国科协:截至2020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1.1亿人

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1.1亿人,位居世界首位;而且结构不断优化,年轻化特点和趋势明显。科技人力资源是指实际从事或有潜力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活动的人力......

范围缩小,上海人才政策知多少

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为自己的未来制定好了努力的目标,一些名校的大学生,非常希望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发展,这里有更多的机遇和发展。每年的毕业生,都会给这些一线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其他经济发展不如北上广的地方......

回国就业成趋势海归就业呈现新特点

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对留学归国人才的吸引力持续提升,加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海归回国创新创业的意愿进一步加强。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21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中涵盖海......

有编+200万安家费+配偶工作!百年名校邀全球海外优青

......

海归助力浙大国家重点实验室

据悉,澳大利亚科研终生成就奖获得者、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原教授沈春华已于本月正式加入浙江大学。目前,他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沈春华沈春华,本科毕业......

今年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经济恢复拉动就业

63.5%——全年城镇新增就业指标完成过半;5%——6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预期控制目标。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在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得益于经济恢复的有力支撑、政策服务的持续发力,上......

海归回流呈年轻化、高知化趋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留学趋势升温。如今,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而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人才红利优势凸显,国际化人才也在纷纷回流。根据2020年底教育部官方统计,201......

优秀本土人才待遇不应输于“海归”

近日,中科院院长白春礼院士在参加活动时透露,经中科院的努力,刚在《自然》杂志发表了世界领先的合成生物学成果、正在申请海外博士后的博士生邵洋洋最终选择留在国内。白春礼表示,对于作出重大贡献的青年学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