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7-31 09:27 原文链接: 拿什么“拯救”你,我们的脊髓?

  古云:脊者,背吕也。生理上,“脊”支撑着人体,作用重大。位于脊椎管内的脊髓,是除了脑之外,中枢神经系统的另一组成部分。脊髓是连接脑和外周神经的通路。一方面,脊髓将躯体感觉传递至脑,让我们体会到触碰、疼痛、寒冷等各种感觉;另一方面,脊髓在接收了来自大脑皮层的“运动指令”后,其内的运动神经元引导肌肉收缩随之产生运动。因此,脊髓损伤通常会引发长期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或异常,以及其它一些慢性症状如神经性疼痛和自主反射障碍。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也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风险的存在使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探索脊髓自身修复的机理、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日益迫切。鉴于此,在Neuroscience Bulletin副主编、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邹益民教授(Yimin Zou,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组织下,Neuroscience Bulletin 2013年第4期(2013年8月1日出版)集合了海内外多个实验室的12篇文章,出版了以“脊髓损伤和修复”为主题的专辑,涵盖了从轴突再生到运动功能改善等多个研究领域,为读者们提供了一顿与时俱进、内容丰富的“科学大餐”。

  严重的脊髓损伤通常伴随有神经元轴突的断裂,后者切断了上、下行的神经连接,引发了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因此,促使损伤的轴突跨越伤口再生,形成新的突触连接似乎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与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相比,外周神经系统和非哺乳动物更容易发生轴突再生。在本专辑中,美国匹兹堡大学的Oudega教授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Feng-Quan Zhou教授分别结合自己的研究结果,对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中轴突再生的促进性和抑制性分子机理和信号通路分别做了详尽的综述和比较。法国波尔多大学的 Jean-Marie Cabelguen教授总结了蜥蜴在脊髓损伤后的结构和神经电生理方面的可塑性。此外,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的Jeff Twiss教授发现,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在外周中的轴突内存在有蛋白翻译组件,在神经损伤后这些组件水平显著上升,提示轴突内蛋白的合成是为轴突再生所必需的。

  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形成胶质瘢痕(glial scar),其构成的屏障往往阻止了轴突的生长。第二军医大学的何成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对胶质瘢痕的形成机理及其对轴突再生和神经炎症的复杂影响做了全面的综述。

  轴突再生面临如此多的“内忧外患”,“结合疗法”似乎是上乘之选。事实确是如此。英国剑桥大学的 James Fawcett 教授和美国普渡大学的史日异教授分别介绍了以软骨素酶ABC (Chondroitinase ABC)或聚乙二醇(PEG)为中心的结合疗法及其取得的成效。美国匹兹堡大学的Oudega教授综述了一系列能协助神经修复的聚合物,这些聚合物有天然和人工合成之分,各有利弊,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扬“长”避“短”。与此同时,在动物模型上,某些药物也卓见成效。第四军医大学的鞠躬教授发现巴曲酶(Batroxobin)能增强脊髓挫伤后的神经元存活,缓解胶质细胞活化,促进运动恢复。山西医科大学的刘强教授发现,丙戊酸(Valproic acid)能提高脊髓损伤后的运动神经元数目、降低髓鞘损伤、提高运动功能。

  此外,美国迈阿密大学的Jae Lee教授对脊髓损伤研究中常用的动物品系和不同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做了非常全面的讨论。更有趣的是,香港大学吴武田教授率领的团队发现,新生大鼠在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与轴突再生并无多大关系,而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脊髓损伤位置下方的神经环路的适应性。

  希望这一期的“脊髓损伤和修复”专辑能加强社会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关注和关爱,为广大科学和医学工作者提供更新、更广的研究思路,为早日攻克这一难题贡献一份力量。

相关文章

生态环保督察:贵州省长江保护修复问题依然突出

据生态环境部官方微信消息,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对贵州省开展了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并于3月18日向贵州省委、省政府进行反馈。贵州省高度重视此次督察工作,推动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突......

肌腱损伤还可以这样修复,哈佛大学发表治疗新方法

肌腱损伤是一种常见病,损伤后肌腱功能无法完全恢复,并常伴有组织炎症和退变等并发症。虽然外科、康复、移植和药物等疗法已被用于治疗肌腱损伤,但肌腱愈合失败和持续疼痛等治疗缺陷仍然存在。近日,哈佛大学研究人......

《科学》揭秘|能活200年的长寿奥秘,在太平洋底找到了!

在太平洋沿海生活的岩鱼(rockfish),隐藏着一个关于长寿的奥秘:在137种岩鱼里,不同的种类之间有极大的寿命差异——有的只能活上10年左右,有的却能活上200年,两者的寿命足足差了20倍!这也让......

南开大学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完成首个修复项目

在南开大学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成立一周年之际,该所传习导师万群研究员与传习所学员们的首个教学成果——《林颂河手札》的挖衬装帧工作宣告完成。该批手札为林颂河后人边晓春先生捐赠,于2020年11月经南开大学......

BRCA1BARD1复合物特异识别泛素化核小体促进同源重组修复

DNA双链断裂(DNAdouble-strandbreaks,DSBs)是真核细胞中最严重的DNA损伤类型之一,单个裸露的DSB即可诱发细胞凋亡。DSB主要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non-hom......

揭开汞污染修复的奥秘

汞污染和温室气体一样,能在全球范围产生影响。作为一种重金属污染物,它在自然界(包括大气、水体、土壤以及生物圈)中普遍存在。尽管2017年,包括中国在内的128个国家和地区联合签订了控制汞污染的《水俣公......

BARD1泛素化核小体在促进同源重组修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DNA双链断裂(DNAdouble-strandbreaks,DSBs)是真核细胞中最为严重的DNA损伤类型之一,单个裸露的DSB即可诱发细胞凋亡。DSB主要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non-ho......

Bdf1通过与RPA促进同源重组修复原理揭晓

表观遗传调控DNA同源重组机制获揭示Bdf1偶联H4乙酰化修饰和DNA重组修复过程武汉大学供图近日,《尖端科学》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系、细胞稳态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教授陈学峰课题组的最新研......

肠道菌群会对心肌梗死后的修复效率产生影响

肠道微生物群对宿主生理调节的影响最近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尤其是在免疫系统和新陈代谢等关键领域。这些区域对于心肌梗死(MI)后的病理生理和修复也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MI的背景下肠道菌群的作用仍有待充分......

发现:YBCO二代的新破坏模式和损伤尖端的非晶化现象

YBCO二代高温超导带材(b)制备的典型超导磁体(a)和兰州大学提出的极端加载环境下超导带材原位磁光法损伤检测的示意图(c)兰州大学供图如何有效检测出材料损伤起源与裂纹演化,直接观测和精确定位损伤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