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博士和潘光锦博士领导的研究组通过对人的不同组织来源的三个细胞状态(体细胞,体细胞衍生的iPS细胞和iPS细胞分化获得的神经前体细胞)的免疫原性的研究,发现细胞的免疫原性在重编程及分化后仍然具有一定的遗传记忆。这项研究成果7月26日在线发表在学术期刊Plos One上。

  研究人员主要比对了较为成熟的体细胞(成人皮肤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和较为幼稚的体细胞(胎儿脐带组织来源的间充质细胞)相应的三个细胞状态的免疫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由免疫原性较高的体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最终获得的神经前体细胞人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与之相对的是,由免疫原性较低的体细胞(脐带间充质细胞)最终获得的神经前体细胞,在HLA-I表达、激活淋巴细胞等方面,均会保持较低的免疫原性。这种低免疫原性的神经前体细胞为iPS技术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异体移植,并且可以通过免疫原性较低的体细胞获得iPS细胞库建立异体移植的治疗模式。


广州生物院发现细胞的免疫原性在重编程中可被遗传记忆

相关文章

快速了解光动力免疫原性死亡

免疫原性。是指能引起免疫应答的性能,即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一种物质能否被定义为抗原,取决于其是否具有免疫原性及免疫反应性......

生物院揭示体细胞多能性调控新机制

2月24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郑辉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TheEMBO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Metabolicswitchand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

我国学者发现转录因子Sox2可与RNA结合调控体细胞重编程

国际学术期刊NucleicAcidsResearch(《核酸研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鲍习琛课题组、香港大学RalfJauch课题组和中山大学医学院(深圳)侯琳琳团队共同合作......

生科院揭示体细胞同义突变在癌症发生中的作用

1月17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孙中生团队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AcidsResearch)发表了题为Prevalenceandarchitectur......

“监听”细菌对话,原来体细胞与细菌的“军备竞赛”是这样

近日,柏林马克斯·普朗克感染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体细胞具有一种特殊受体,该受体不能识别细菌本身,但可以侦察细菌之间的通讯,以便调整免疫策略。该项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环境中存......

研究揭示体细胞重编程的起始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马克思普朗克(MaxPlanck-GIBH)再生生物医学中心RalfJauch及其博士生VikasMalik主导团队揭示了转录因子诱导的体细胞多能性重编程的起......

广州生物院揭示体细胞重编程的起始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马克思普朗克(MaxPlanck -GIBH)再生生物医学中心RalfJauch及其博士生VikasMalik主导团队揭示了转录因子诱导的体细胞多能......

Science:科学家发现脂肪组织中的间充质前体细胞

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杂志发表题为“Identificationofamesenchymalprogenitorcellhierarchyinadiposetissue......

广州生物院推出新型高效体细胞重编程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裴端卿领衔的科研团队报道了一种利用7因子代替传统的4因子(OKSM),组成新型高效重编程的方法,此方法就好比移动通讯信号由“4G”升级为“5G”,为再生医......

人体B淋巴细胞的体细胞突变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人体B淋巴细胞的体细胞突变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这篇最新发表在《PNAS》上的文章中,该小组描述了他们的研究,包括从新生儿到100多岁的人的细胞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