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8-05 11:21 原文链接: 高温酷暑如何预防“热射病”?

  打破砂锅

  高温烈日持续不散,我国多地变“烤箱”。北京、上海、浙江等多地出现“热射病”患者,一时间“热射病”在网络上迅速成为热词。请关注——

  近些天来,可以说没有比天气更滚烫的民生话题了。据知上海已经追平1934年7月份23天高温日的历史纪录。除上海之外,全国还有多个城市在高温的煎熬中。北京、天津、重庆等地的最高气温都在37℃到39℃之间,重庆、浙江局部地区突破40℃。百姓们纷纷感慨,仿佛进入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快融化了。

  由于酷暑持续,患上“热射病”到医院就诊的病人逐日增加。南京、上海、浙江、常州、成都、苏州、无锡等城市不断有人“中招”。那么,什么是“热射病”?为何今年我国多地高温酷暑难耐?哪些重点人群应该加强防范?

  “热射病”会影响全身器官

  “‘热射病’其实并不是什么新名词。”北京市急救中心站主任李斗介绍说,“中暑主要分为三种级别:轻度中暑在医学上被称为热痉挛;中度中暑在医学上被称为热衰竭;重度中暑则被称为‘热射病’。‘热射病’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的神经器官受损。”

  据了解,“热射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天气的环境下。一般表现为高热,体温能达到40℃以上,同时,皮肤干热无汗,还会出现神志障碍、脏器衰竭等。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高达50%—70%。

  “‘热射病’就是极重度中暑。”福医大附二院急诊科副主任王耀国解释说,持续闷热会使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而且红外线可穿透皮肤直达肌肉深层,体内热量不能发散,此时热量集聚在脏器及肌肉组织内,引起皮肤干燥、肌肉温度升高,导致汗出不来,进而伤害到中枢神经。

  “内脏的温度超过42℃,就会出现细胞功能障碍。”王耀国说,“热射病”会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患者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咳嗽、哮喘、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现象。另外,“热射病”可能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王耀国提醒市民,遇到高温天气,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要注意降温。如高温下有人昏迷,应立即将昏迷人员抬放至通风阴凉处,浇凉水降低昏迷者的体温,使其平卧,松开或脱去衣服,将病人的头部及肩部垫高。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没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可让病人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在患者额部、双颞侧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进行物理降温,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有条件者用冰水或50%的乙醇擦洗全身,并为其按摩肢体。“对重症中暑者,应在降温的同时,迅速将其送至医院抢救。”

  热岛效应“助推”城市高温

  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专家李小泉表示,并不是只有暴晒才会引起“热射病”,有时在温度较高的室内人也会发生中暑。

  针对近期我国多地高温难退的现象,李小泉认为:“主要是因今年副热带高压较往年强度偏强,影响南方时间早,并且稳定、长期控制长江流域一带所造成。”

  李小泉进一步解释说:“副热带高压是暖性天气系统,在高气压中心控制地区,因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不会形成云,在没有云的情况下,太阳能直射地面,地表附近的温度会迅速升高,通过空气的对流作用,热量会逐渐输送到空气中,人们进而会感到热。”

  此外,李小泉还指出,城市的热岛效应也是多地高温难以消退、屡屡破极值的“助推器”。“以上海徐家汇为例,城市内高屋建瓴、车多人多,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再加上近日气温高居不下,二者叠加作用下,7月26日上海徐家汇最高气温直冲40.6℃,创1872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气温的历史极值。”

  到目前为止,中央气象台已连续4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7月30日11时,中国气象局首次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二级应急响应。预计未来10天,江淮、江南及重庆等地仍会出现较大范围日最高气温超过35℃的高温天气。

  喝茶水热水比冰水更解暑

  连续高温日,如何预防中暑及“热射病”?专家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补水,懂得如何补水很重要。

  很多人夏天爱喝含糖饮料,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酷暑日,汗液里大量流失的是钠离子,因此补含盐的汽水最好。当然,午餐晚餐多喝些汤也能防止脱水。外出时着装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少穿化纤类的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同时,不妨随身携带一些防暑降温药品。此外,有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的市民别忘了把麝香保心丸等“救急”药品备在身边。

  同时,夏天也是尿路结石的高峰,主要是喝水太少。茶水有利尿作用,可以防止尿路结石,夏天可多喝茶水。喝热水比喝冰水更解热,同理,夏天用热水洗澡,比用凉水洗澡更降体温。

  医生提醒,年老体弱者、户外工地的工人、慢性病病人,比常人中暑危险高很多,应当多注意补水。白天高温时段,老人尽量不要外出。如需单独外出,身边应带好水、毛巾等物品以及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之类的急救药物。年轻力壮的人也要注意休息,尽量避免在阳光直射下工作。工作环境要注意通风,出汗多时及时补充盐开水。大汗淋漓后,切忌喝冰饮料、洗冷水澡,因为当身体毛孔处于扩张状态,如果喝冰饮料、洗冷水澡容易导致毛孔剧烈收缩,导致身体脏器出现循环障碍。

相关文章

极端高温或在未来2.5亿年灭绝哺乳动物

根据《自然·地球科学》26日发表的一项模型研究显示,在约2.5亿年后下一个超大陆形成时,炎热气候将会超出哺乳动物生理极限。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有避免过热的策略。但温度长时间超过40℃会导致许多哺乳动......

研究发现提高鲜食玉米耐热性基因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玉米种业室团队以甜玉米为研究对象,对甜玉米高温下的表型特征变化进行观察,发现了提高鲜食玉米耐热性基因。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InternationalJournalofMo......

气温连续刷新记录,中科院大气研究员怎么说?

今夏,热浪无疑成了全球一道考题。7月10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称,根据初步数据,全球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周。全球平均气温连续刷新纪录,达到17.24℃。北半球多个国家被高温炙烤,干旱、洪涝及......

西南地区开启新一轮降雨过程长江以北高温增多

今天(7月23日),东北地区和长江沿线的降雨将进一步减弱,同时,西南地区新一轮降雨“上线”。随着雨水逐渐减少,长江以北地区高温逐渐增多,江南、华南以及西北地区高温仍将持续。北方强降雨逐渐接近尾声西南地......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近海演变规律

中国近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中国近海正在发生着多方面变化。该综述文章首次在国际上从跨学科角度整合了近年来物理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等领域取得的......

高温炙烤北半球,厄尔尼诺恐成新不确定性风险

7月以来全球风险资产全线上扬,明晟MSCI全球指数(MSCIWorldEquityindex)刚创下15个月新高。然而,伴随新一轮热浪席卷北半球,不少农产品价格开始上涨。回顾历史,厄尔尼诺现象卷土重来......

探寻幸福的“温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007.shtm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研究员余兆武是感性的,夏季气温过高会让他烦躁、工作效率降低。......

高“烤”天气能源压力大怎么办?来看这些保供“神器”

今年6月以来,华北、黄淮等地遭遇多轮高温天气,多地的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对电力油气等能源保障供应带来一定压力。为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发电企业应发尽发,煤炭石化企业全力保障电煤油气供......

“40℃+”高温频频“打卡”多地增强保障应对“热”情

多地气温迈过40℃,北方一些地方成“火炉”,高温红色预警信号不再罕见……连日来,高温天气持续强袭,一些地方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记者采访了解到,为有效应对高温天气,各地采取有力措施增强能源、交通、出行......

地球刚经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

地球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4日报道,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美国缅因大学汇编的数据显示,7月3日,地球表面以上2米处记录的全球平均气温首次超过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