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纳米颗粒和纳米结构中的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SPPs)具有众多独特的物理性质,在集成光子学、生物传感、精密测量、信息处理和清洁能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金属微纳结构中光和原子、分子、量子点等物质的量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是微纳光学领域的一个核心科学问题。利用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可以显著地提高入射光和物质的荧光辐射、拉曼散射和非线性光学等相互作用的效率,并有效地调控原子和分子辐射的空间和时间分布形态,产生高效的光源。最近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光物理重点实验室李志远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在金属纳米结构中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物理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上获得系列进展。

  (1) 表面等离激元纳米激光器半经典解析理论的创建。在金属微纳结构里面引入增益介质能够补偿表面等离激元的本征传播损耗,并产生表面等离激元的受激辐射放大 (spaser),国际上不少研究组利用这一效应已经研制成功了尺寸为几十纳米的超小型激光器。李志远小组从2010年开始对金属纳米颗粒和增益介质的相互作用做了深入的理论研究,获得了若干进展 【Nano. Lett. 10, 243(2010); Opt. Lett. 36, 1296 (2011)】。最近,李志远和博士生钟晓岚针对金属纳米腔中表面等离激元和增益介质的量子相互作用,能量交换以及spaser性能等重要的物理问题,创建了一套半经典的纳米激光器解析理论。该理论使用经典的谐振子来模拟增益介质原子,使用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光场的演化,使用四能级速率方程描述光场和增益原子的相互作用。该理论可以评估纳米激光器的各种性能(输出功率、饱和、阈值等)与纳米激光系统各组成部分-纳米腔参数(品质因子、模式体积、损耗、自发辐射效率等),原子参数(数密度、线宽、共振频率等),以及外界参数(泵浦速率)等的依赖关系。因此,该理论具有很好的普适性,可用于半导体微腔激光器,光子晶体微腔激光器以及等离激元纳米激光器等。在此之前,由于纳米激光器几何构型的复杂性,所有的理论研究都采用纯粹数值模拟计算的办法,很难对纳米激光器的机理和性能有一个清晰系统的理解。相关解析理论结果发表在2013年8月份的Phys. Rev. B (88, 085101)上。

  (2)金纳米棒对染料分子荧光增强的微观和宏观调控。在利用金属纳米结构的SPR效应增强分子的荧光辐射效率上,激发波长的位置决定了SPR和荧光分子的激发效率,而SPR波长与荧光辐射波长的匹配程度又决定着荧光分子的辐射效率。传统的实验研究只采用单个SPR模式,无法同时匹配荧光分子的吸收和发射峰,能产生最高“激发-辐射”效率的SPR波长既不与激光的激发波长重合,也不与荧光分子的辐射波长重合,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因而,增强效果有限。李志远和李家方副研究员、博士生刘思耘等首次提出并实验验证了双SPR波长匹配的荧光增强物理机制。将金纳米棒的横向和纵向SPR波长分别与荧光分子的激发和辐射波长匹配,使荧光分子的激发和辐射效率同时达到最大,即获得最强的“激发-辐射”效率,最大增强因子达到20倍之多。此外,他们发展了一种薄膜拉伸方法来定向排列群体金纳米棒复合纳米颗粒,使大量金纳米棒的长轴沿同一方向排列。群体金纳米棒的特性与单个金纳米棒非常近似,但操控能力大大增强,可实现对金纳米棒周围荧光分子的辐射调控(包括发光强度和辐射偏振等等),具有高效率、低成本和高产率等优势。利用这种定向排列的金纳米棒复合纳米结构可以将窄线宽的圆偏振激发光,方便快捷地转换为高效率、宽波带的线偏振光。相关工作发表在2013年的J. Phys. Chem. C 117, 10636-10642 (2013)和 Adv. Opt. Mater. 1, 227-231 (2013)上。他们还应邀为美国光学学会新创刊的杂志Photonic Research 1, 28-41 (2013)第一期撰写综述论文,研究成果被选为封面插图。

  (3) 利用光机械系统中的光子阻塞效应产生单光子源。单光子源是量子光学、量子密码、量子通讯和量子计算技术中的关键部件。李志远和硕士生邱柳等提出,利用光机械系统中的光子阻塞效应可以产生优质的单光子源。 该系统由包含可变反射镜的高Q光学谐振腔构成,当入射相干光源耦合进入谐振腔时,产生的辐射压力在单光子水平上可以改变谐振腔的共振频率。这种光和纳米机械系统强耦合产生的光子阻塞效应是一种非线性光学效应,可以改变入射光的量子态,产生所需要的出射光量子态。理论研究发现,通过调控入射相干激光光源的性能参数,包括脉冲的宽度、持续时间、波形、面积和振幅等,可以压缩零光子态和多光子态的几率,提高单光子态的几率。理论研究为提升单光子源的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结果发表在2013年6月份的J. Opt. Soc. Am. B 30, 1683-1687上,并被2013年8月份的光学期刊Nature Photonics 7, 585作为Research Highlights加以报道。

  以上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项目的资助。


图1 (a-b)利用金纳米颗粒SPR实现荧光增强的物理机制示意图。(a)单个SPR波长分别与荧光激发和辐射波长匹配时实现荧光的激发增强(I)和辐射增强(II),以及利用纳米颗粒SPR带宽同时覆盖荧光激发和辐射波段实现折衷的荧光增强(III);(b)利用金纳米棒的横向SPR模式(TSPR)增强荧光激发,纵向SPR模式(LSPR)增强荧光辐射,以实现荧光激发和辐射同时增强。(c)沿虚线方向定向排列的金纳米棒SEM图片。标尺长度:500 nm。(d)定向排列的金纳米棒复合纳米颗粒在圆偏振光激发下辐射光的偏振特性示意图。

相关文章

历久弥新,见证科学——走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疲劳与断裂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新创建的首批研究所之一创建者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李董先生。金属研究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国内一流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机构,是我国高......

新矿物被发现,“铌包头矿”,命名有大学问

铌包头矿以中国产地命名的新矿物被发现近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矿物——铌(ní)包头矿,这是一种富含战略性金属的新矿物,富含的元素铌在我国核工业系统等领域具有重要用途。铌包头矿是一种富含钡、铌、钛、......

颠覆认知!Nature子刊:中国科大团队对药物递送屏障的重大发现

从脉管系统到肿瘤的有效纳米治疗运输对于最小化副作用的癌症治疗至关重要。2023年9月1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育才、江维及新加坡国立大学DavidTaiLeong共同通讯在NatureNanotech......

Angew.Chem.:光敏性金属−有机框架串联催化末端烯烃和炔烃制备伯醇

近年来,精细化工和制药行业对伯醇的需求不断增长。然而,根据马氏规则,末端烯烃或炔烃的催化水解会选择性生成仲醇。因此,自1993年以来,末端烯烃的反马氏水解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挑战。在现已开发的催化体系中,......

“量子雪崩”解开绝缘体到金属转变之谜

美国布法罗大学研究人员用“量子雪崩”解释了非导体如何变成导体,解开了绝缘体到金属转变之谜。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期的《自然·通讯》杂志上。绝缘体受到强烈的电场冲击时可变成金属,这为微电子学和超级计算机提供了......

“量子雪崩”解释非导体如何变成导体

美国布法罗大学研究人员用“量子雪崩”解释了非导体如何变成导体,解开了绝缘体到金属转变之谜。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期的《自然·通讯》杂志上。绝缘体受到强烈的电场冲击时可变成金属,这为微电子学和超级计算机提供了......

“量子雪崩”解开绝缘体到金属转变之谜

布法罗大学物理学教授钟汉(音译)是一项新研究的主要作者,该研究有助于解决一个长期存在的物理谜团,即绝缘体如何通过电场转变为金属,这一过程称为电阻开关。美国布法罗大学研究人员用“量子雪崩”解释了非导体如......

消失的裂缝?实验揭示金属可自我修复

    科学家们首次目睹了金属碎片在没有任何人为干预的情况下破裂,然后又重新融合在一起。如果新发现的现象能够被利用,它可能会带来一场工程革命。在这场革命中,自我......

2023年中国科学院科学举办实验展演汇演活动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7月13日至14日,2023年中国科学......

源自皮肤细胞的纳米颗粒可治肺病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由成人皮肤细胞设计的治疗性纳米载体可抑制小鼠受损肺部的炎症和组织损伤,这意味着人们有望治疗因感染或创伤而严重受损的肺。这是一种局部治疗,可经鼻腔给药并留在肺里。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