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9-06 09:56 原文链接: “稳定支持”需要“竞争基础”

  近年来随着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加,科技界要求增加经费稳定支持的呼声越来越高,理由是重大科学发现都是“十年磨一剑”,只有长周期的经费稳定支持才可以奏效。科学研究活动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虽然充满不确定性甚至偶然性,但是持续不断的知识积累是科研取得突破的重要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对科学研究活动的持续稳定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现实操作中,我们需要区别两种类型的“稳定支持”,一种是对从事科研活动的机构的支持,另一种是在竞争择优中对某个特定研究领域的支持。这两种类型的“稳定支持”有着不同的政策含义。

  “对机构稳定支持”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可以保证该机构的科研人员在一定时期内专心从事科研活动,而不必耗费相当多的时间去申请项目,例如目前国内针对科研机构设计的基本科研业务费、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等大多属于这一类型。但是这种支持方式也存在问题,一是存在所谓的“偷懒”,由于缺少竞争、监督成本高等原因,科研人员可能会“磨洋工”。另一个问题是所谓的“分层”,在这种支持方式下,研究课题的方向和内容确定基本上是由机构内的“大人物”主导,年轻人若是想创新,获得支持的机会相对困难。

  与这种类型的稳定支持相对应的是所谓“竞争择优”。基于“同行评议”的竞争机制,可以使得科研人员保持一定的科研活动“生产率”,年轻人也会有自由探索、脱颖而出的机会。但这种支持方式也有缺陷,科研人员要耗费不少的精力去申请项目,应对检查评估。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一个下属机构2005年进行了一项“科研人员负担调查”,发现科研人员平均要花费42%的科研时间去应对政府科研项目的各种申请和检查,2012年又进行了一次调查,结论基本没变。另一个问题是,科研人员为争取经费支持,很可能提出很多“短平快”项目,甚至可能会用某些快做完了的项目去申请经费。

  无论是对机构的“稳定支持”还是科研项目的“竞争择优”,都各有利弊,实践中通常做法是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从政府宏观管理的层面上看,两者的经费支持比例大致相同。

  对于当前国内科研机构的稳定支持,已经有了不少的探索和实践,但始终未能有效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人员流动机制的缺失”。国外的大学、科研机构通常会有类似“非升即走”、“终身教职”这样的制度设计,“终身教职”可以看作是一个进入科学研究领域的门槛和信号,无论你花费一年还是十年时间,只要你能获得终身教职,就说明你具备从事科研活动的素质和能力;如果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得到,只好转行另投它途,别干这行了。

  目前国内缺乏这样的制度设计,加上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社会上求安稳怕风险的氛围,造成的结果就是大学、科研机构的人员流动不畅,科研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对那些不适合搞科研的人,由于缺乏淘汰机制,只能不断进行“垃圾论文”的“再生产”。从这个意义上讲,把“垃圾论文”的产生归罪于科研活动评价机制不合理,根本就是个伪命题,归根结底还是那些“论文生产者”的能力问题。

  因此,稳定支持机制还发挥效力,必须要有相应的“竞争”“淘汰”机制做支撑,否则投入再多的钱也是浪费国家钱财。而这种人员竞争淘汰机制的建立是非常困难的,既触及灵魂,也触及利益。在用人制度改革不到位的条件下,只能更多地采取项目竞争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某些科研机构非但没有进行调整重组,反而进行规模扩张,而且都要财政经费支持,不管花的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的钱,最终都得纳税人“买单”,如此下去,政府财政将是“不能承受之重”。

  对于第二种类型,即在竞争择优中对某个特定研究领域的稳定支持,不能一概而论。从中国科技发展的现实状况来看,总体上我们还不具备站在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引领创新潮流的能力,更多的是“跟近”国外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如果这就是所谓“短视行为”,那只能说是中国科技的“无奈”。另一方面,当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领域的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今天看似前沿的东西,可能过不了多久就是一项寻常之物。一个科研领域是否还有发展潜力,看看这个领域里同行们新发表的论文和新增ZL的数量就知道了。如果一位科研人员打算一辈子在一个研究领域“坚守”,我们除了佩服这种执着的精神之外,可能要对其辨识科研方向的能力打个问号。

  而那些对于国家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科研领域,持续不断的支持是必须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部署超级计算机的关键技术攻关,历经20多年的艰苦努力,才取得了“天河”系列这样骄人的成绩。类似青藏高原野外科考、冰川调查这样的重大科研活动,国家也一直在进行持续的经费支持。

  一直以来,科技界呼吁为科研人员创造更加宽松、良好的研究氛围,科研人员也希望能够“安心搞科研”。国内外的实践表明,除了在政策、管理方面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需要设计必要的约束机制和竞争机制。如果没有竞争的氛围,所谓“稳定支持”就可能是死水一潭,人浮于事,稳定支持的对象也要通过“竞争择优”来确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并重,将是今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相关文章

卷,太卷了!院士也来申请国自然面上项目……

科研难做,难在发论文和申基金。两者相比,基金或许更难上一筹。每年到国自然基金评选阶段,那真是千万大军挤独木桥,有人欢喜有人忧。近几年,有不少科研人表示,国自然基金越来越卷了。更有人在小红书上吐槽,现在......

中国科学院发布《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试行)》,看看新增哪些内容

近日,中国科学院网站发布《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规范》包含总则、科研活动行为规范、社会活动行为规范、增选工作行为规范、禁止行为以及附则共六章,共三十三条。《规范》指出......

刘少军院士:搞科研要有把冷板凳坐热的劲头

21世纪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是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自立自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昂......

国产核磁共振仪器“后来居上”,建设科技创新强国

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研制成功并开始量产,这一突破性创新将造福大量患者。利用人体组织中某种原子核在磁场下的共振现象,隔着皮肤对病灶进行“摄像”,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现代医学领域。但长......

我国载人登月火箭主发动机完成飞行任务要求验证

从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获悉,我国载人登月火箭长征十号的主发动机昨天又完成了一次点火试车,验证了火箭飞行任务对发动机的全部要求,为发动机技术状态固化、产品技术基线确立、可靠性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此次试车的发......

广州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连续7年稳居广东省第一

7月6日,广州召开了高质量发展看广州——《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近年来,广州推动建设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广州现......

337万!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建设项目科研设备采购招标

项目编号:[230001]FJCGC[GK]20230001项目名称:黑龙江省食药同源功能食品加工技术科研试验基地建设项目科研设备采购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3,370,000.00元采购需求:三......

院士坦言:如果没有项目或“帽子”,不足以让科研人体面

周忠和院士曾表示:在我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学生们的接触中,深刻地感受到,稳定支持不仅仅指科研经费的稳定,也指要能让科技工作者的生活有稳定的保障。据我了解,目前大多数科技工作者的收入或多或少要与项目或人才......

安徽省公示高校科研院所横向课题备案项目

关于安徽省高校科研院所横向课题备案项目的公示各有关单位:根据《安徽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皖政〔2022〕64号)和《关于组织开展高校院所横向课题备案的通知》......

科研如其人

我们时不时听到这样的话,读到这样的句子:“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或“画如其人”,意思是一个作家的文章,一个书法家的字体或一个画家的风格反映着其性格特征与素质涵养。然而,很少有人提及“科研如其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