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1-04 15:16 原文链接: 刘嘉麒:探寻生态与经济的平衡点

  温室效应、冰川融化、极端天气……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到底存在何种关联?生态与经济的平衡点究竟在哪儿?近日,在江苏南京举行的一场高端科技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用精辟的语言,剖析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间的关联,探寻生态与经济的平衡点。

  近30多年是极端天气的高发期

  从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的近30多年是极端天气事件的高发期。100多年前,每10年可能只出现几次极端天气,而近年来,平均每十年出现的极端天气数量已经达到数百次。就拿我国来说,今年气候灾害频发,南方干旱,北方洪涝,雾霾肆虐,地震、滑坡、泥石流间或出现。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影响深远,旱、涝、洪、雹、潮、风、冻等多种气象灾害,造成海水酸化,海平面上升,洋流改变,雪线提高,物种迁移或消亡,甚至还直接影响农业、工业、交通等行业正常运行。

  过去100年全球气候增温是个不争的事实。过去100多年来全球都在普遍增温,亚洲增温将近1度左右,欧洲增温低一点,100年时间全球平均增温了0.74度。2013年年初,联合国气候组织发布了2012年气候状况报告,报告指出2011年全球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氮的浓度同比超高。从全球增温幅度来看,2012年全球地面温度、海平面的温度比1961年到1990年期间平均温度增高了0.45度。

  人为因素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正逐步加深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对全球变暖这一现象进行了4次评估:1990年评估认为全球变暖可能源于自然波动或人类活动,或两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6年评估定量表述人类活动对气候有影响,但影响力有限;2001年评估,全球升温有66%以上的可能性归因于人类活动;2007年评估又指出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很可能(大于90%的可能性)是由于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所导致,太阳活动作用则不到二氧化碳排放的十分之一。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为因素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正逐步加深。

  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它的增长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但是无论二氧化碳增加是什么原因,由谁来负主要责任,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都非常必要,刻不容缓。只有控制减排,才能节省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才能减少和扼制异常气候事件发生。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气候变化也有“阳光”的一面。气候变化也能增产,也能创造财富。就拿我们国家来说,不同类型的气候太多,我是东北人,黑龙江的气候变化以后就没多大弊端,据农业部门分析,如果黑龙江的无霜期延长一周,使粮食颗粒更饱满,能增产18%以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气候变化对一些高纬度地区还是有好处的。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海平面上升是否会对江苏沿海城市造成影响呢?海平面上升对江苏影响不大。虽然两级冰川加速融化,但江浙这一带,海平面一年最多也就上升4—6厘米,这肯定对沿海城市有影响,但是不大,它不是一直在增,有时也是在降的。而且我们的沿海城市跟小岛国家的沿海城市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海平面离陆地表面还是有相当的高度差。因此我认为没有特别大的危险,大家不用担心。

  转型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

  中国近年来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那么为什么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呢?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奇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不尽合理,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占主导地位,生态环境退化也客观上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事实上,气候变化越来越突显着其对人类生活的致命打击。近年来几乎所有的气象灾害都发生了,台风、龙卷风、暴雨、洪灾、干旱等等,到处都在发生,全球气候灾害是非常频繁的,灾害之严重、涉及之广历史罕见。今年夏天肆虐的热浪,让中国大部分地区饱受其苦,而二氧化碳在这些气候变化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必由之路。

  所以,只有经济转型才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而发展新能源是实现经济转型的一个有力措施。当前我国的能源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不断积累,面临着价格机制尚不完善,能源行业管理薄弱等问题,所以,在众多新能源领域中,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开发利用要优先发展,这些新能源具有不用开采、不用运输、不用排放垃圾的优点,而我国新能源利用率较低,如风电发电量仅占全部电力消费量的2%,较欧洲等地的20%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文明史,人类已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电气文明,下一个文明就应该是绿色文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必然趋势。我国从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是一次重大转变,现在要从高消费型经济向智能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转变,也是一次重要的变革。

  (作者系中科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相关文章

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历史伟业——学习习近平《论科技自立自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实......

广州地化所科普基地获颁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生态环境部在广西桂林举办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科普工作交流会。会上,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地化所)科普基地获颁第八批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牌匾。据了解,此......

促消费、扩投资多方发力拉动经济回升向好

7月31日陆续公布的各项7月份经济数据吸睛。上半年,我国经济总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在减税降费、能源供给、交通运输等方面表现不俗。下面具体来看一下。上半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9279亿元上半年,全......

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

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体现的是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深刻转变治理水土流失是一道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3.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当地时间25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3.0%,较4月预测值高出0.2个百分点。IMF预计,2023年和2024年全球经济都将增长......

2023中国经济“期中考”成绩如何?专家解读

2023年时间已经过半,近期,各部门陆续公布上半年的经济数据,2023中国经济期中考,成绩怎么看?未来怎么干?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民航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发布了上半年行业运行数据。这些部门的年中......

习近平向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首届高级别会议致贺信

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7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首届高级别会议致贺信。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全球发展议程面临挑战。为凝聚合作共识、推进共同发展......

加强水生态保护,尊重自然规律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以下简称《评分细则》)。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就《评分细则》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等,......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3年十大新兴技术

6月26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3年十大新兴技术报告》,评选出目前最有潜力、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的十大技术。这十大新兴技术包括:柔性电池、生成式人工智能、可持续航空燃料、工程噬菌体、改善心理健康的元......

高管密集来华与外资投入猛增:揭示全球经济新格局信号

第一部分:信号的解读对中国经济的坚定信心:外企高管密集来华,以及外资投入的大幅度增加,首先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稳定,对中国市场环境成熟和法规政策完善的坚定信心。在全球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