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1-22 09:40 原文链接: 世卫组织:中国每年800万人死于非传染性疾病

  “中国每年有800万人死于非传染性疾病,其中有300万属于过早死亡。如果中国根据全球目标将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降低25%,那么,从现在到2025年之间,中国将防止600多万人过早死亡。”近日,在北京召开的非传染性疾病媒体交流会上,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说。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是公共卫生的头号威胁。世界银行预测,如果中国在2010—2040这30年间,每年将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1%,则可产生10.7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非传染性疾病不断增加,很大程度来自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摆脱烟草使用、体力活动少、不健康的饮食、有害的酒精使用等风险因素,可以最有效地保证人们的健康和生产,减少由非传染性疾病给个人、社会和经济造成的影响和苦难。”施贺德表示。

  为帮助各国加强应对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的工作,今年5月召开的第66届世界卫生大会批准了世界卫生组织《2013—2020年预防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行动计划》。该计划列出了一系列降低风险因素的全球目标,如将盐摄入减少30%、将烟草使用减少30%、将血压升高减少25%、将有害的酒精使用减少 10%、将身体不活动减少10%、保证糖尿病/肥胖零增长。

  去年,我国发布《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强调应对非传染性疾病的挑战,不仅要通过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等一级预防,还要通过完善非传染性疾病治疗和管理等二级预防,尤其是初级卫生保健层面的二级预防。

  “中国在非传染性疾病控制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与社会各界一起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并开展非传染性疾病控制项目。但要挽救数百万人生命不遭非传染性疾病涂炭,要帮助人们获得长寿与健康,我们还任重道远。”施贺德说。

相关文章

19902019年204个国家/地区1539岁青少年的心血管疾病负担

研究背景:了解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心血管疾病(CVDs)的整体和特定类型负担的时序趋势以及其相关的风险因素对于有效的和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和措施至关重要。我们旨在在全球、地区和国家层面提供15-39岁青少......

教育部办公厅公布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名单通知

信息名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信息索引:360A17-08-2023-0013-1生成日期:2023-06-13发文机构:教育部办公厅发文字号:教体艺厅函〔2023〕......

一文读懂!细胞疗法的最新进展与挑战

基于细胞的治疗方案是目前医药研发的前沿领域,有望通过其独特的作用机制攻克一系列顽固疾病,拯救无数患者。近年来,细胞疗法在临床部署和制药市场的扩张中都经历了爆炸式增长,尤其是2017年诺华的替沙仑赛(t......

EHJ:红肉伤人!红肉消费均与多种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范围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是CVD的常见并发症,也是CVD的已知危险因素。饮食干预是CVD预防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中就包括限制红肉消费。大部分膳食指南都建议限制红肉和加工......

研究提醒:长期单身or独居,死亡风险将增加1.3倍!

众所周知,生活方式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比如运动可以帮助减少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健康饮食可以减少不良健康结果的发生。然而,单独居住这一因素却鲜少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不过,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独居现象越......

2023年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企业研发现状分析

1、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普遍研发力度较大健康医疗大数据技术是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行业技术研发实力要求较高,研究单位对健康医疗大数据研发的持续投入,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专利技术持续更新。从健康医疗大数据......

外科领域面对的三大全球健康挑战

尽管过去30年间取得了重大进展,外科研究仍局限于比较一种技术与另一种技术益处上。近日,英国国家健康与保健研究所的专家在《柳叶刀》上发表评论,提出了3个外科领域需优先关注的挑战。第一,必须将医疗可及性、......

延寿百分之十二!牛磺酸或为动物健康长寿关键

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领导的一项新研究,牛磺酸缺乏是动物衰老的驱动因素。而牛磺酸补充剂可减缓蠕虫、小鼠和猴子的衰老过程,甚至可将中年小鼠的健康寿命延长多达12%。该研究于8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如何高效工作,家庭幸福?中科院心理讲师这样解答

六月,是梦想腾飞的季节,是考场征战的日子;2023年6月8日,中国检验检测学会测试装备分会积极响应中国科协、科技部号召,组织开展2023年中国检验检测学会测试装备分会第二届“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

号称健康又好吃的“农科院食品”,藏着哪些猫腻?

“国货之光”“宝藏零食”……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博主热衷于推荐打着“农科院”和“农大”标签的食品。有了这一层身份,这些产品看起来似乎比同类产品更优质、更健康。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被推荐的产品中,有的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