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2-09 13:59 原文链接: 山西建成小麦优良性状动态基因库

  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动力源泉。矮败小麦是继杂交水稻之后,我国农业领域又一重大发明,其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是小麦育种技术的重大突破。矮败小麦含有太谷核不育小麦的败育基因Ms2和矮变1号小麦的矮秆基因Rht10,这两个基因在4D染色体短臂呈紧密连锁,其交换率仅为0.18%,因而矮败小麦具有雄性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异交结实率高的特性,是选育小麦新品种的高效育种工具。利用矮败小麦兼具异交与自交的特性,可进行阶梯杂交、复合杂交和轮回选择育种,使数十个甚至上千个亲本的基因进行大规模反复重组,并不断优化,从而获得常规育种方法不能得到的大规模优良基因群体,其群体内每个可育株都相当于常规杂交育种中的一个复合杂交组合,从中选育出优良品种的概率明显增加。

  多年来,山西省科技厅农业科技攻关计划,致力于“小麦特异矮败群体构建”战略课题设计,引导培育专门人才,利用矮败小麦高效育种工具,克服常规育种技术涉猎亲本少、手段局限性大、种质资源利用率低等关键问题,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矮败小麦育种群体,为进一步高效培育高水平小麦新品种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期,由山西省小麦研究所曹亚萍副研究员完成的“小麦特异矮败群体构建及新品种选育”农业攻关项目,就是该研究领域的一项阶段成果汇报。

  项目根据群体改良的中、长期目标审慎选择亲本,以具目标性状的优良品种为父本进行控制授粉并回交,回交种子按一定比例混合成轮回选择的基础群体。完成了抗白粉病基础群体、抗黄矮病基础群体、优质基础群体和高产基础群体等4个基础群体,为小麦轮回选择奠定了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以矮败小麦技术为核心,利用滚动回交方法,结合分子标记、蛋白标记、抗病鉴定等辅助选择技术,持续不断地进行群体改良,对不育母本提纯选优,构建了抗白粉病矮败群体、优质矮败群体、多蘖矮败群体、高产优质矮败群体、高产抗白粉病矮败群体、高产抗黄矮病矮败群体、丰产抗旱矮败群体和高产优质抗逆矮败群体等8个改良的特异矮败群体。宣告山西小麦优良性状动态基因库建成。利用各群体均含目标基因及丰富的优良基因,既可用于育种单位间材料和群体交换,又可为实现不同育种目标提供资源支撑;既可实现新品种定向选育,又可提高育种效率;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实现小麦超高产育种成为可能。

相关文章

2项新冠研究入选,2020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公布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开展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的评选,延续了将项目成果进行知识创新类和技术创新类分类推荐和评选的方式,组织成员学会推荐,由生命科学、生物......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白叶枯病“克星”基因

  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白叶枯病的“克星”——持久抗病基因Xa7。通过揭示Xa7高抗、广谱、持久、耐热特性的新抗病分子机制,为水稻白叶枯病的长效防控奠定了基础。白叶枯病是我......

中国专家学者取得基因编辑治疗研究创新突破

 病毒性角膜炎是受病毒致病原感染角膜而引起的炎症,该病愈后易复发,并成为导致感染性失明的主要原因。该病既无疫苗可用,也无药物可根治的现状困扰着医生和患者。记者12日获悉,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

小麦面筋含量的测定注意事项

小麦面筋的含量,决定于小麦自身的品种、种植条件和受病虫害及其它灾害等多方面的影响。1小麦面筋浏定应用范围小麦面筋的测定,只适用于在收购和加工过程中衡量同一地区、同一品种,水份和芽麦,不超过国家标准的三......

中国科学家成功鉴定水稻氮高效基因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获悉,该所储成才研究团队通过对过去100年间收集于全球不同地理区域52个国家及地区的110份早期水稻农家种在不同氮肥条件下进行全面的农艺性......

改变一个基因杨树不再“飘雪”

  杨树在全球广泛分布,是主要的造林用材树种之一。但是杨树飞絮为自身带来了不少“差评”,严重制约了杨树产业的发展。通过克隆控制杨树雌蕊和雄蕊发育的基因是实现不飞絮、少花粉杨树品种培......

史上最全小麦基因组序列图集问世

  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领导的国际团队在一项对全球小麦生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10+基因组计划中,对代表全球育种计划的15个小麦品种的基因组进行了测......

新型抗小麦白粉病基因被找到

  小麦白粉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育种上主要利用全生育期抗性及成株期抗性基因。然而单一抗源抗性的频繁丧失,使育种工作总是在......

作科所:基因编辑技术创制出高抗性淀粉小麦新种质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作科所)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定点编辑敲除冬小麦品种“郑麦7698”和春小麦品种“Bobwhite”中的SBEII......

新“基因剪刀”可切除免疫缺陷病毒基因

  据在线发表于《自然·通信》上的一项最新研究,美国科学家已成功从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组中编辑了SIV(猴免疫缺陷病毒,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密切相关,即艾滋病的病因)。这一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