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2-09 14:54 原文链接: “霾没”全国104个城市华北华东多地爆表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让人很不省心,浓雾仿佛跟大伙儿较上劲儿,天津、河北、江苏、山东、浙江等地纷纷“爆表”,污染物直冲严重污染的红线。昨天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大雾和霾橙色预警。全国20省份、104个城市都深中“霾伏”,达到重度污染。

  各地霾情

  从南到北均中“霾伏”

  “霾”成了主题词

  “霾”是昨天全国不少地区的主题词,网友们纷纷晒出“口罩”图,更有网友表示,没想到从南到北均遭“霾”伏,“我这是要追赶‘霾’的脚步啊!” 昨天早晨到上午,华北平原大部、江淮、江南东部、四川盆地等地出现大雾。其中,河北中南部、天津、山东南部、河南东部、江苏大部、安徽、浙江北部等地有能见度不足500米的浓雾,部分地区有不足200米的强浓雾。

  昨天白天到夜间,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为江苏、浙江中北部、安徽中东部、山东西部和南部、河南东部、河北中南部、天津南部等,这些地区均为中度霾,其中,江苏西部、浙江北部、安徽东部、河北东南部和山东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为重度霾。

  石家庄PM2.5超500

  昨日17时,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数据显示,河北石家庄西北水源站点的PM10的小时浓度让人难以置信地飙升至791微克/立方米,PM2.5也高达511微克/立方米。

  青岛空气污染仍较重

  以往鲜遭“霾”伏的省市昨日也未能幸免。昨日14时47分,山东省青岛市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称,当日青岛市空气污染仍较重,最近24小时空气质量指数224,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PM2.5。受大雾天气影响,截至昨日9时,青岛机场多架航班延误或取消。

  昨天济南遭遇入冬以来最严重的雾霾天气,市区能见度普遍不超过50米,雾霾天气也导致了济南机场全部封闭,全省高速公路几乎瘫痪。

  旅客南京机场过夜

  江苏省雾霾到昨天已持续8天,水陆空全面受阻,南京禄口机场跑道被迫关闭长达15个小时,上万名旅客滞留机场。不少旅客在机场过了一夜。8日 17时15分许,南京禄口机场宣布,因能见度低、跑道关闭,并开始疏散机场滞留旅客。当日,该机场有100班次以上航班延误或取消。

  合肥市民直呼受不了

  在安徽省合肥市三里街站点,空气污染指数达到了418,属于严重污染,出行的市民明显比往常少了很多,大家也都采取了防护措施,戴上了口罩。严重的雾霾天气他们都直呼受不了。有市民称:“喉咙好痛。今天有点特别急的事情,不然的话就呆在家里不会出来的。”

  专家分析

  南方雾霾四大“元凶”

  “元凶一”:大气颗粒物传送

  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得主、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庄国顺指出,大气颗粒物污染不仅仅是一个城市局部的问题,更是区域性和全球性的问题。庄国顺说,“比如从中东传到新疆再传到上海,形成雾霾直接影响局部地区空气质量。它还能传到整个太平洋上空、美洲上空,在它传输的过程当中,人为排放又添加了很多东西,继续在大气里产生化学反应。”

  “元凶二”:二次污染源

  与京津冀地区相比,此次长三角地区的大气污染更呈现出复合型污染特征,且“二次污染”占比较高。资料显示,当前国内许多省市监测的大气细颗粒物(PM2.5)均是经过十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而形成的“二次源”。

  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与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建民说,“二次污染”是指汽车尾气、燃煤等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空气中经过化学反应,进一步转化为硫酸盐、硝酸盐等颗粒更小的污染物,能对人体造成更大危害。

  “元凶三”:湿度饱和

  在相对湿度饱和的条件下,大气颗粒物会吸水膨胀产生凝固,导致空气污染持续累积。庄国顺介绍说,相对湿度达到90%—92%,细颗粒物的体积会膨胀到8倍以上,“一膨胀,就形成灰蒙蒙的一片,像个大铁盖一样罩在城市上空,这就是为什么在人口密集和工业、交通排放量大的城市,更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元凶四”:静稳天气

  南方长时间的“静稳天气”和“辐射逆温”,也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快速扩散。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新认为,在没有强风雨天气的前提下,今后南方地区重霾天或将成为常态。

  应对雾霾

  超级计算机上阵

  以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为支撑平台的“我国雾霾监测与数值预报模式系统研究”近日启动。这项研究致力于实现全国、区域、城市联动的雾霾预报与预警,将建立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出现强雾霾时的应急减控对策系统。

  “雾霾的形成是一个大区域、多物理过程,不同大区域之间的雾霾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关联的,同时它还涉及大气物理、化学、生物、陆地与大气耦合等多种因素。”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应用研发部部长孟祥飞博士说,研究者们将在超级计算机上综合各项实际影响因素,建立数值模拟模型,把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对照后修改、完善模型,可望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最终实现用模型精确预报雾霾的发生和形成。

相关文章

地球环境所揭示生物质燃烧排放对青藏高原大气颗粒物及有机碳贡献的区域差异

生物质燃烧是大气颗粒物尤其是碳气溶胶的重要贡献源,通过改变辐射平衡和云特性等条件而影响区域环境变化。作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域,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生物质......

洪水灾害后,应该如何确保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多地迎来了连续强降雨,除了降雨之后高温湿热天气对水质的影响,伴随强降雨而来的还有洪水造成的灾区水源中的泥沙量增多,在这种情况下,灾区人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如何保障洪涝灾害后的......

生态环境部发布8月上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2023年7月31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东北、华南、西南、西北、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8月上半月(1—15日)全国空气......

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项目进展如何?

“结合‘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的实施,以化工、有色金属行业企业为重点,实施100个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项目。”在2022年4月的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土壤司司长苏克敬给出了这样的讯息。土壤污染源头管控......

黑龙江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

百年老道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较早开发的老城区,沧桑与机遇并存,问题与挑战并存,曾有着诸多难以破解的环境问题,也曾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诸多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方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哈市道外生态环境局有效......

本世纪末地表水污染或影响55亿人

《自然·水》最新发表的一项建模研究显示,到2100年,地表水污染可能会影响到55亿人。研究结果指出,到本世纪末,撒哈拉以南非洲预计将成为全球地表水污染热点地区。气候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被认为会影响今后几......

生态环境部发布7月上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2023年6月30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东北、华南、西南、西北、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7月上半月(1—15日)全国空气......

防治污染,让微生物“吃掉”有害气体

常用的生物大气治理技术主要有生物过滤、生物滴滤和生物洗涤3种。与其他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相比,生物大气治理技术具有安全性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对处理低浓度或生物可降解性强的有机废气效果较好。随着我国工业的......

中国环境报:到二○二五年,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

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和信息化厅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要着重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

中国已成为全球首个全面治理PM2.5污染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28日在北京对记者表示,2013年至2022年,中国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7%,重污染天数下降了92%。十年间,中国实现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空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