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2-10 14:33 原文链接: 年均损失2000亿国家设“战略”应对极端气候

  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规划落地。

  12月9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委历时两年多,共同制定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以下简称《战略》)在发改委网站上正式对外发布。同时发布的还有《关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工作的意见》。

  在《战略》中,最重要的是完善体制机制,健全适应气候变化的法律体系,加快建立相配套的法规和政策体系;研究制定适应能力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健全必要的管理体系和监督考核机制等。

  “仅仅减排还不够,应该去适应气候变化。”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昨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过去中国在“减排”方面做得比较多,现在公布“适应”方面的战略,表明中国对气候变化的应对更加全面了。

  气候变化应对体系需加强

  气候变化早已不再是一个国家能够独自面对的问题,而是全球性问题。

  发改委指出,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平均每年因极端气候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多亿元,死亡人数2000多人。

  在昨日公布的《战略》中,发改委称,当前我国气候工作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如适应工作保障体系尚未形成,应急管理体系亟需加强。“我们国家一直缺少这一块儿,‘减排’做得很好,‘适应’却一直没有动静,现在这是从国家战略上提高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更加全面了。”姜克隽称,一般来讲“减排”和“适应”都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只不过以前听得较多的是减排。

  他解释称,“减排”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中国之前已经做了很多。“适应”是指如果温度上升,应该怎么去适应,比如对应海平面上升,就应该建设大坝。

  由于中国在之前的经济发展中,过多将注意力集中在节能减排上,所以在对于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所欠缺。《战略》指出,现在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各类规划制定过程中对气候变化因素的考虑普遍不足。除法律法规之外,当前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亟需加强,各类灾害综合监测系统建设与适应需求之间还有较大差距,部分地区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不足。

  同时,《战略》显示,适应资金机制尚未建立,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适应要求,敏感脆弱领域的适应能力有待提升,生态系统保护措施亟待加强。

  制度完善成首要任务

  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作为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规划,它对提高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综合能力意义重大。

  在明确内部不足的同时,《战略》也为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也许‘减排’要做得更多,但‘适应’不能放松,这次的战略意味着要有一个国家战略来给出一个大的发展框架。”姜克隽认为,未来应对气候问题,我国首先要做的还是 “减排”,这个是必须确定的,除此之外,更应该两手抓,现在气候变化很快,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

  《战略》指出,各有关地方和部门要根据本《战略》调整完善现行政策和制度安排,建立健全保障适应行动的体制机制、资金政策、技术支撑和国际合作体系。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完善体制机制,健全适应气候变化的法律体系,加快建立相配套的法规和政策体系。研究制定适应能力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健全必要的管理体系和监督考核机制。

  同时,完善灾害应急系统,建立和完善保障重大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的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系统。

  气候与经济政策相结合

  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李高近日表示,今后对应气候变化从制度上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工作,政策层面、制度层面、工作层面都需要立法的保证。“针对气候变化的立法现在已经在组织起草。”

  除去制度建设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来源问题,《战略》指出,加大财税和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保证国家适应行动有可靠的资金来源;加大财政在适应能力建设、重大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增加财政投入,保障重点领域和区域适应任务的完成。

  一位业内人士昨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应该把环境发展战略同节能战略,以及能源结构调整等紧密结合起来。当前正在进行的能源结构调整,对整个经济结构都会产生影响,应该把占主要地位的煤炭总量控制住。

  这一点实际上跟发改委的想法不谋而合,李高表示,气候变化的政策未来要进一步跟经济发展政策、能源发展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更加紧密结合。

相关文章

气候变化对鸟类存活影响的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教授刘阳团队在气候变化对鸟类存活影响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其研究成果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野生动物种群下降机制提供了新的解释。研究结果发表于ScienceAdvances。据悉,这......

未来产业:初具发展条件,原创科技待突破

12月29日,预见未来·把握未来——“未来产业展望”活动在京举行。来自战略界、科技界、企业界的专家学者围绕“未来产业——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议题,探讨未来产业的未来可能。与会者认为,未来产业......

新冠改名、乙类乙管、出入境管理......这一夜发生了什么?

12月26日晚间,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发布公告:一、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二、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

国务院要求狠抓政策落实推动经济巩固回稳基础

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推动经济巩固回稳基础、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当前经济运行保持恢复和回稳态势,但基础还不牢固。会议称,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

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

2022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

12月21日,第14部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落实“双碳”目标的政策和实践》(以下简称《气候变化绿皮书》)在京发布。《气候变化绿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

后遗症、算大账......且看公知谈疫情

11月27日,全国单日新增新冠感染超过4万例,多日持续增长,并且全国各地散发,广州、重庆、北京等大江南北各大城市都深受困扰。当前为应对新冠疫情所采取的防疫措施,已经不仅影响经济,而直接破坏了不少民众的......

中国“贡嘎”首获全球碳计划认证

11月23日,第二次青藏科考第八场跨学科学术交流“气候变化与碳循环”主题交流活动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形式召开。与会科学家带来了近期我国自主研发的“贡嘎”大气碳反演系统的好消息。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

地中海水温升高加速外来物种繁殖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日渐凸显。位于地中海突尼斯的盖尔甘奈岛,近年来由于水温不断升高,一种名为“蓝蟹”的外来入侵物种迅速繁殖,造成了当地鱼类数量锐减。眼前这个名为萨拉赫·扎伊姆的渔民正在使用突尼斯盖尔......

东太平洋气候变化相关温度变化或提前40年出现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耿涛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海洋大气研究所教授蔡文炬合作,研究认为整个东太平洋海洋表面温度与人类造成的气候变化有关的差异预计到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