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2-26 09:58 原文链接: 科研经费管理:为了谁?苦了谁?

  岁末年终,很多科研工作者为经费头疼不已:一方面结题的压力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很多人的项目经费还没花完,既定的预算指标可能完不成了……

  “每年为了通过验收,很多人不得不想尽办法来找发票,饭店的、宾馆的,甚至于亲属和朋友的。”某科研人员日前的爆料让《中国科学报》记者很是惊诧。

  “课题组就好比居家过日子,谁也不愿故意浪费,都想留点钱为明年研究作些准备。”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冷民为《中国科学报》记者解开了谜团:“由于有关部门在纵向课题资金使用方面的硬性验收要求,有些钱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花完,否则就算违约。”

  多年来,这个“必须”,让科研人员苦不堪言。

  “课题组就好比居家过日子,谁也不愿故意浪费,都想留点钱为明年研究作些准备。”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冷民为《中国科学报》记者解开了谜团:“由于有关部门在纵向课题资金使用方面的硬性验收要求,有些钱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花完,否则就算违约。”

  多年来,这个“必须”,让科研人员苦不堪言。

  科研人员的苦衷

  近年来,我国科研经费每年以超过18%的比重递增。2012年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占GDP总比例的1.98%;2013年的投入更是占到了GDP的2.05%,成为世界上科研投入总量第三位的国家。

  “不可否认,国家在科研资源与经费方面的投入已十分慷慨,但是,相对于如此巨大的资金投入比重,目前产出的科研成果在总体质量上距离预期目标的差距还比较大。”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综合室副主任刘军民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然而,科研人员也有着自己的苦衷。“目前的经费管理制度实在太严格了,搞得科研工作基本没法做。”采访中,这几乎成了科研人员的共识。

  “现行的管理制度不问青红皂白,没有用完的部分通通按原渠道收回。”刘军民质疑说,“既然规定了超支不补,那为什么结余不能留用?”

  刘军民进一步指出,预算编制要求过严、过细与审计过程中的“按图索骥”式问责也同样值得深思。“科学研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套用一般行业的资金管理办法来运行。”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马殿富看来,朝令夕改的管理政策是造成科研经费使用效能偏低的又一重要因素。“很多验收规则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更改的,很难及时作出调整,到头来是一定会出问题的。”

  体制机制的问题

  “造成这种局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科研管理的体制机制出现了问题。”刘军民直言,经费管理的难点在于科研项目管理、预算管理和财政管理三者之间的衔接与兼容,“如果不能很好协调,势必会导致科研人员无法在既有体制内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要相信大多数科学家的良知与操守,不能因为少数人的不法行为而对这个群体进行全盘否定。”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唐卫清说。

  有着多年海外科研经验的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马毅对此感触颇深:美国和中国科研管理的最大区别就是人。“美国在意的是有没有最优秀的人才为他们做事,而中国对于科研考核,往往看重的是论文数量或项目是否达标,这是舍本逐末的表现。”

  刘军民说,一个理想的科研体制,应该是引导科研人员去关注科学本身,而不是让这些学者战战兢兢地游走在行为失范的边缘地带。

  深化改革的方向

  “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已刻不容缓。”近日,在以“经费使用,科研人员为什么成了‘贼’?”为主题的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这样的呼声。

  “国家的财务政策实在太复杂了,非专业人士很难完全搞懂它的所有规定,如果去逐条学习,必然会耗费掉大量的科研精力和时间。”马殿富建议,有关部门应为课题组安排专业的财务人员来进行经费的管理与核算。

  然而,在冷民看来,这可能仅仅是现行体制下的权宜之计。“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科研单位往往被几套制度规定所束缚,如果不能彻底改革经费管理制度,则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科研人员的生存现实。”

  为此,刘军民建议,科研项目必须实行全成本核算,并加快落实间接费用补偿机制,提高间接费用的比例;其次,课题人员的费用分配要实现透明化,与任务承担量和绩效挂钩。

  此外,市场契约精神的树立也成了有关专家思考的重要方向。“科研项目经费必须依法管理,绝不能朝令夕改。”马殿富强调,国家既然制定了合同,就应该按照合同严格执行。“老项目按照老办法进行,新项目按照新规定去做,同时,国家也应给学校和科研单位预留出一定的执行滞后期,使原有的财务信息系统能够随之变更。”

相关文章

民营科技企业正成为科研创新重地

4月26日是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当天,腾讯公布了该公司的专利数量数据。数据显示,迄今,腾讯的全球专利申请总计6.2万件,截至2022年底超过3万件获得授权。根据粗略统计,过去三年多,腾讯的授权发明......

青海省科技厅开展全省2022年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督导检查

近日,青海省科技厅会同省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先后赴西宁市、海东市、海南州等9家医疗机构,开展全省2022年人类遗传资源审批决定书督导检查工作。督导组听取了各单位关于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伦理审查......

多部门联合印发《科学道德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要点》

 2023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要点 2023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加强作风学风建......

青岛科技大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结新果

日前,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正式发布,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橡中心”)“橡胶轮胎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项目荣膺该奖项。据悉,“中国工业大奖”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工业领域最......

一航天科研人员向间谍提供大量核心要害情报,被判7年!

明天(4月15日)是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安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安全问题的联动性更加突出,非传统安全威胁和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给国家安全带来更多风险......

织构压电陶瓷研究成果在《科学》期刊发表

4月7日,《科学》期刊在线发表了西安交通大学在高性能织构压电陶瓷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晶粒定向排列的锆钛酸铅陶瓷》(Leadzirconatetitanateceramicswithalignedcr......

上海为科研松绑,改革力度创“十年之最”

精简合并预算科目、下放预算调剂权、扩大“包干制”试点范围……记者近日从市科委获悉,由市财政局会同市科委制定的《上海市财政科研项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已于本月1日起施行。《管理办法......

重磅!BCEIA2023双碳战略下的可持续科学与技术高峰论坛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我国提出了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和传统能源低碳绿色化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新能源器件(如燃料电池......

南开大学有机新物质创造前沿科学中心获批立项

近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2年度前沿科学中心立项建设的通知》,南开大学“有机新物质创造前沿科学中心”获批立项建设,这标志着该校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建设上取得了新突破。据悉,“有机新物质......

北大环境学科50周年大会:超5成博士投身科研

3月18日,澎湃新闻从北京大学环境学科50周年大会上获悉,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56%的博士毕业生投身科研攻关;海外校友回国数量持续增加,近五年有26名入选国家人才计划。1972年,随着历史上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