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1-08 10:07 原文链接: 浙江省加快大气复合污染控制技术研发与应用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增长,浙江省大气污染状况日益严重,复合型大气污染特征明显,城市和区域性的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是浙江省当前面临的主要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据统计,2012年,全省县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GB3095-2012)的有27个,仅占城市总数的39.1%,超标现象严重。超标城市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其次为二氧化氮。2012年, 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和舟山等8个城市PM2.5平均日均浓度范围为0.029~0.062毫克/立方米,最高为杭州,最低为舟山;日均浓度达标率为82.3%。浙中北地区杭州、湖州、绍兴、金华和嘉兴等5个城市PM2.5超标均在0.5倍以上。

  浙江省紧密围绕国家大气污染防治十项措施,依托国家863科技计划,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和攻关。浙江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企业近年来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承担或参与了近二十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国拨总经费约1亿元。省内实施和支持了“湿法高效脱硫及硝汞控制一体化关键技术”、“电厂锅炉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半干法烟气净化技术”等54项省重大科技专项,经费逾3200万元,其中十余项重大专项都取得突出成绩。在创新平台方面,目前已建有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技术工程中心以及2个省级公共科技创新平台。浙江省重大专项计划以及其他各类科技计划的支持,使一大批大气复合污染防治相关的项目取得突破,推广应用了一大批实用技术,建设了一批科技示范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灰霾检测预警系统”建立了集常规气象资料、空气质量资料和数值模式预报产品的数据库,构建了卫星遥感监测大气气溶胶、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技术框架和流程,确定了适用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提取的波段和图像特征指标,为全省区域大气灰霾联防联控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浙江省城市区域灰霾天气防控研究”课题取得5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一是通过历史资料的收集,分析了浙江省灰霾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找出灰霾天数出现频率与本省工业化、城市化进展的关系;二是对灰霾天气进行界定,建立了灰霾的判断标准和分级的指标体系;三是以杭州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灰霾天气发生时近地面和高空大气细微颗粒物的浓度分布的差异以及主要组成成分,进行污染源来源的源解析,得出城市灰霾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四是对杭州市及周边主要大气污染源进行调查,建立灰霾形成前体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清单;五是对灰霾天气进行数值模拟,以污染物排放量和气象条件作为输入参数,预测大气中细微颗粒物的浓度分布,为污染源的控制和污染物的削减提供决策依据。

  浙江省大气环保产业比例占全省整个环保产业的60%以上,涉及装备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环保服务咨询业等多个方面。涌现出一大批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其中: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长为世界上燃煤电站电除尘器最大的供应商,在电除尘器及气力输灰装置方面的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聚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国环保监测仪器行业领军企业。

  今后浙江省大气环保科技战略重点应放在燃煤烟气污染控制、工业有机废气处理技术方面、机动车和船舶污染控制方面等方面。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在省政府清洁空气行动领导小组下,建立“大气复合污染防治科技专家组”,研究提出全省大气复合污染防治的技术战略,协助做好技术创新的专项规划实施和落实重大大气污染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二要强化政策扶持。加强对大气环境保护相关科技政策、措施和推进机制的研究,进一步完善落实现有优惠政策,优化技术创新与推广的政策环境。

  具体做法:一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企业牵头研发相关控制技术和实施示范工程,加快大气复合污染控制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产业化进程,扶持掌握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成长性高的新兴科技型行业龙头企业。二是加大科技专项实施力度。根据大气污染复合污染现状与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大气环境问题,在节能环保重大科技专项实施中,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重大科技项目的支持。在燃煤烟气污染控制、工业有机废气处理、机动车和船舶污染控制以及大气复合污染防治监测与预警技术等方面组织重点技术攻关,集中有效的人力与资金资源,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单个项目的资金支持强度达到300-1000万,滚动支持,重点突破,取得实效。三是增加科技投入。加大大气复合污染控制科技领域研发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对全省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重大科技需求重点投入,并安排资金对确有成效的科技成果予以有力推广。继续推动以企业为主体,面向应用的技术创新平台与基地建设。积极利用金融及资本市场,拓宽科技研发和成果推广过程中的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大气环境保护技术攻关活动中。四是打造创新团队。尽管浙江省在大气复合污染控制及相关方面拥有一定数量的高层次人才,但至今没有一个区域性大气污染控制的专业研究团队。组织气象、境监测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形成创新团队,建立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机制,形成大气复合污染控制研究合力。六是加强雾霾对人体健康影响方面的疾控研究。

相关文章

核酸检测分析系统上榜!2023年第5批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公示

今日,依据《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办法》(沪科规〔2020〕8号)等文件精神,现将2023年第5批拟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名单予以公示。名单中,奥然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全自动核酸......

城市环境所在塑料际抗生素抗性健康风险及驱动机制方面获进展

微塑料在环境中无处不在。有报道证明微塑料能够作为微生物的载体,促进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定殖和传播,从而对生态系统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近年来,对于环境水体塑料际ARGs的报道集中于微塑料......

亚欧大陆腹地唯一全球大气本底站:屏住呼吸为地球“测温”29年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海拔3816米的瓦里关山上,全球32个大气本底站中海拔最高的瓦里关本底站已运行了整整29年。1994年9月17日,瓦里关本底站正式挂牌,开始了为地球“测温”的工作。它也成为......

湖南油菜种质创新及生产应用学术交流会召开

8月14日,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湖南油菜种质创新及生产应用学术交流会在长沙召开。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作了题为《油菜育种进展与多功能利用》的报告,聚焦油菜杂种优势利用育种及饲用、薹用等油菜多功......

洪水灾害后,应该如何确保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多地迎来了连续强降雨,除了降雨之后高温湿热天气对水质的影响,伴随强降雨而来的还有洪水造成的灾区水源中的泥沙量增多,在这种情况下,灾区人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如何保障洪涝灾害后的......

生态环境部发布8月上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2023年7月31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东北、华南、西南、西北、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8月上半月(1—15日)全国空气......

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项目进展如何?

“结合‘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的实施,以化工、有色金属行业企业为重点,实施100个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项目。”在2022年4月的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土壤司司长苏克敬给出了这样的讯息。土壤污染源头管控......

黑龙江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

百年老道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较早开发的老城区,沧桑与机遇并存,问题与挑战并存,曾有着诸多难以破解的环境问题,也曾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诸多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方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哈市道外生态环境局有效......

干细胞研究引领医药行业变革

干细胞研究有望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医学难题,帮助人类实现修复创伤和病理组织、治愈终末期疾病的梦想。目前,全球进入人体试验的干细胞研究超8000项。我国至今尚未有干细胞产品或技术上市,需要干细胞应用研究和......

本世纪末地表水污染或影响55亿人

《自然·水》最新发表的一项建模研究显示,到2100年,地表水污染可能会影响到55亿人。研究结果指出,到本世纪末,撒哈拉以南非洲预计将成为全球地表水污染热点地区。气候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被认为会影响今后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