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4-17 15:10 原文链接: 华人科学家Cell解答百年神经学谜题

  “通过解答长期存在的一个科学谜题,‘你恰好刺痛了一根神经’这句俗话或许需要修正为‘你恰好刺痛了Merkel细胞’,”辛辛那提大学(UC)疼痛研究人员顾建国(Jianguo Gu)博士开玩笑说。

  这是因为顾博士和他的同事们证实了,在皮肤中与许多感觉神经末梢接触的Merkel细胞是感知触觉的初始位点。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表在4月15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

  顾建国博士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现为辛辛那提大学麻醉学系终身正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为炎症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深入研究了多种受体家族在疼痛中的重要作用,例如谷氨酸受体、嘌呤受体和TRP通道,并在伤害性感觉系统特别是其分子机制上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世界公认的在神经科学和疼痛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顾建国教授说:“科学家们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试图去了解这一特化皮肤细胞的功能,现在我们第一个知道了……我们证实Merkel细胞是触觉检测的初始位点。”

  顾建国说,在视、听、触、嗅、味5种感觉中,触觉是人们了解的最少的一种感觉——其尤其与Merkel细胞相关。Merkel细胞是由德国解剖学家Friedrich Sigmund Merkel于1875年发现。

  顾建国说:“由于两个世纪以来没有人真正知道这种细胞的功能,一直以来都存在着激烈的争论。由于指尖嵴纹、嘴唇和全身的其他触觉敏感点中具有大量的Merkel细胞,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一些科学家们怀疑这些细胞与触觉相关;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类细胞根本与感知触觉无关。”

  为了证实他们的假说:Merkel细胞实际上是触觉的基础,顾建国研究小组对大鼠触须毛囊中的Merkel细胞展开了研究。毛囊在功能上与人类的指尖相似,且具有大量的Merkel细胞。他们发现轻微地触摸触须这些细胞会立即做出响应发出神经冲动。

  “Merkel细胞有明显的反应;记录线出现‘尖峰’。而用非Merkel细胞你什么也得不到,”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Ryo Ikeda说。

  他们还发现,轻微的触摸使得Merkel细胞发射动作电位,这种机械-电传导是通过一种叫做Piezo2的受体/离子通道来实现。

  顾建国说:“其意义极其深远。在临床上可应用于治疗及预防影响触觉的一些疾病状态如糖尿病、纤维肌痛,以及如周围神经病变等病理状况。异常的触觉也是化疗等许多医学治疗的副作用。”

  这一研究发现也与那些双目失明、依赖于触觉引导视觉世界的人们有关。

  “这是整个领域的一次范式转变。触觉对于探知环境、触觉分辨和其他生活任务如现代社会互动来说必不可少。想想手机,如果没有很好的触觉你很难融入社会生活,“顾建国说。

相关文章

医药狂掀涨停!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检测等概念走高

大家好!来一起关注上午的市场行情及最新资讯~5月8日,A股市场小幅低开后震荡下行,截至上午10时56分,深证成指、创业板指跌幅有所扩大。行业板块上,上午医药、农业、银行等板块表现居前,煤炭股盘中走高;......

挑战传统假设,研究揭示细胞有非基因组信息系统

美国莫菲特癌症中心科学家一项新研究提出,细胞拥有一个此前未知的、独立于基因组的信息处理系统,使它们能够对环境变化迅速作出反应。相关论文发表于最近的《交叉科学》(iScience)杂志。图片来源:《交叉......

免疫细胞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相关性获揭示

γδT细胞是一种独特的T细胞亚群,在各种免疫反应和免疫病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日,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研究员杨美香与教授尹芝南团队合作,在γδT细胞代谢调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揭示了免......

研究揭示“细胞焦亡”新机制

4月2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丁璟珒研究组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邵峰团队,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两种来源于低等真核生物的gasdermin(GSDM)蛋白通过非蛋白......

西湖大学团队揭示T细胞“特种兵”真相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周强课题组,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课题组助理研究员宿强,在合作研究中首次呈现了两种经典的γδTCR–CD3复合物的全长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Vγ依赖的组装模式,......

《细胞》: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3D重构人类原肠期胚胎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3日晚,我国科学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发表题为“3DReconstructionofaGastrulatingHumanEmbryo”(人类原肠胚的三维重建)的研究论文。......

助力细胞培养产品质量,中量大牵头国家标准发布

近日,中国计量大学教授陈春主持制定的国家标准《细胞培养液中苯乙烯、2-氯乙醇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GB/T43778-2024)正式发布并实施,细胞培养产品质量有了新保障。细胞(含体......

南大科学家发现“返老还童”因子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辰宇、陈熹、王延博,医学院教授方雷等人通过研究揭示了一项重大发现:年轻血液中的小细胞外囊泡(sEVs)具有显著延长寿命、恢复整体生理功能以及逆转与年龄相关的退化变化的能力。4......

谱系细胞单克隆自动化获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研究员张骁团队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微流体创新的谱系细胞单克隆自动化获取策略,在体细胞重编程过程出现的复杂谱系中实现了对特定谱系的单克隆性细胞的自动......

地球上已知最小动物是什么?

一种黏体动物(传播孢子阶段)的放大图,这种动物可寄生在鲑鱼和鳟鱼身上。图片来源:CABI数字图书馆网站科技日报讯(记者刘霞)大多数动物爱好者都知道蓝鲸是已知最大的动物,但迄今已知最小的动物是什么呢?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