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4-18 09:55 原文链接: 刘颖博士Nature解析线粒体与代谢

  线粒体这一细胞器在很久以前出现时是一个独立的生物体,然而数千年来它越来越依赖于细胞的其他部分,现在成为了细胞的一个能量生成中心。线粒体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这一细胞器提供了与环境内容物变化之间的直接联系。使得细胞出现问题之时线粒体能够启动防御机制。在发表于4月2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篇新论文中,来自麻省总医院、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描述了细胞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对于线粒体启动保护反应的影响。

  麻省总医院分子生物学系Gary Ruvkun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现任职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在麻省总医院和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刘颖(Ying Liu)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刘颖博士早年主要从事RNAi分子机理研究,近年致力于线粒体生物学研究,在Science、Nature等权威期刊上发表了多篇第一作者论文。

  当一些改变给线粒体造成压力时,线粒体会启动称作为线粒体非折叠蛋白反应(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mt)的保护程序。细胞旨在利用这一保护机制维持正常的线粒体功能, UPRmt激活通常是细胞内部失调的一种征兆。帮助线粒体发挥功能的蛋白质、输送机器和蛋白酶遭到破坏等各种刺激都能激活UPRmt。在启动这一防御后,转录因子ATFS-1会被运送到细胞核,在那里它上调参与这一反应的其他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在无压力的情况下,ATFS-1会被送至线粒体中,在那里被蛋白酶降解。

  刘颖和同事们通过采用遗传方法或药物失活参与正常线粒体功能的一些基因,在线虫中诱导出了UPRmt,此时线虫对它们通常的食物来源——细菌表现出厌恶。他们猜测,UPRmt诱导会引起这样的改变可能是因为细胞将这一程序激活解读为致病性攻击或是营养供应不良的征兆。这有可能表明了,由存在病原体或营养缺乏所引起的代谢产物水平改变在激活线粒体应激反应中起信号传导作用。

  接下来,刘颖和同事们着手确定了对UPRmt诱导至关重要的细胞内代谢信号通路。利用全基因组筛查,她们鉴别出了这种线粒体应激反应必需的45种基因。其中有两个代谢信号通路为激活UPRmt程序的必要条件。

  第一个是负责生成神经酰胺的鞘脂生物合成信号通路。神经酰胺是一种定位在细胞膜上的脂质分子,其在多种生理过程包括线粒体降解和凋亡中起作用。研究人员发现神经酰胺生物合成缺陷动物无法诱导UPRmt,而添加一些特异的神经酰胺则可挽救这一缺陷。

  第二条代谢信号通路是甲羟戊酸信号通路,这一信号通路遭到破坏也可以阻断UPRmt激活。在除线虫之外的大多数多细胞动物中甲羟戊酸信号通路对于胆固醇合成至关重要。人类降胆固醇药物:他汀类药物抑制的就是甲羟戊酸信号通路。

  以往的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可对线虫长寿造成不良影响,影响内质网功能,并诱导强有力的内质网应激反应,以与UPRmt保护线粒体相同的方式来保护内质网。刘颖和同事们证实,他汀类药物影响了线粒体健康。他们发现采用他汀类药物处理后线虫不再对线粒体应激有反应。这或许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他汀类药物在人体中的副作用。

  由于人类的生理也依赖于与成千上万细菌物种的复杂相互作用,作者们认为有可能我们自身的线粒体也以相似的机制,即感知这些细菌物种生成的次级代谢产物并做出反应,改变了我们细胞的行为。

相关文章

研究揭示“细胞焦亡”新机制

4月2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丁璟珒研究组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邵峰团队,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两种来源于低等真核生物的gasdermin(GSDM)蛋白通过非蛋白......

西湖大学团队揭示T细胞“特种兵”真相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周强课题组,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课题组助理研究员宿强,在合作研究中首次呈现了两种经典的γδTCR–CD3复合物的全长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Vγ依赖的组装模式,......

《细胞》: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3D重构人类原肠期胚胎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3日晚,我国科学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发表题为“3DReconstructionofaGastrulatingHumanEmbryo”(人类原肠胚的三维重建)的研究论文。......

助力细胞培养产品质量,中量大牵头国家标准发布

近日,中国计量大学教授陈春主持制定的国家标准《细胞培养液中苯乙烯、2-氯乙醇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GB/T43778-2024)正式发布并实施,细胞培养产品质量有了新保障。细胞(含体......

南大科学家发现“返老还童”因子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辰宇、陈熹、王延博,医学院教授方雷等人通过研究揭示了一项重大发现:年轻血液中的小细胞外囊泡(sEVs)具有显著延长寿命、恢复整体生理功能以及逆转与年龄相关的退化变化的能力。4......

南大科学家发现“返老还童”因子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辰宇、陈熹、王延博,医学院教授方雷等人通过研究揭示了一项重大发现:年轻血液中的小细胞外囊泡(sEVs)具有显著延长寿命、恢复整体生理功能以及逆转与年龄相关的退化变化的能力。4......

谱系细胞单克隆自动化获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研究员张骁团队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微流体创新的谱系细胞单克隆自动化获取策略,在体细胞重编程过程出现的复杂谱系中实现了对特定谱系的单克隆性细胞的自动......

地球上已知最小动物是什么?

一种黏体动物(传播孢子阶段)的放大图,这种动物可寄生在鲑鱼和鳟鱼身上。图片来源:CABI数字图书馆网站科技日报讯(记者刘霞)大多数动物爱好者都知道蓝鲸是已知最大的动物,但迄今已知最小的动物是什么呢?据......

2024年度合成细胞亚洲研讨会在深召开

4月2日至3日,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亚洲合成生物学协会(ASBA)共同主办的2024年度合成细胞亚洲研讨会在深圳光明生命科学园成功举办。作为该领域内的一次重要学术盛会,研讨会旨在促进合成细......

缓步动物蛋白或助人类抗衰老

科技日报北京4月1日电 (记者刘霞)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3月30日报道,美国怀俄明州立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科学家实验研究发现,从微型缓步动物身上提取的蛋白质减缓了人类细胞新陈代谢的速度,表明这些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