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6-04 15:42 原文链接: 物理所揭示二硫化钼嵌锂诱导结构相变的原子机制

  层状金属硫化物体系具有多变的原子配位结构和电子结构,电子和声子之间存在很强的相互作用。层间较弱的范德瓦尔斯力使得可以通过嵌入各种功能化的分子和离子来调控材料的性质。二硫化钼(MoS2)及其插层化合物在很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制备催化剂、吸附剂、固体电解质、感应器、电致变色显示器以及二次锂离子电池等。因此MoS2中的嵌入化学以及嵌入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受到高度关注。锂离子嵌入MoS2中的过程在以往被描述为一种离子-电子转移的拓扑反应,金属锂(施主)中的电子转移到钼(受主)的最低未占据轨道即d轨道上。这种描述中受主只提供了受主位置和氧化还原中心,然而实际上嵌入反应同样会导致受主发生重要的结构和相转变。由于层间耦合、量子局域效应和对称性的改变等使得锂离子嵌入前后结构性质发生本质的变化。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年来通过研制原位透射电镜中的扫描探针装置,开展定量纳米表征和新型器件机理研究。最近,该室博士生王立芬、副研究员许智、研究员王文龙和白雪冬基于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in-situ TEM)技术,在透射电镜中设计并搭建了以MoS2纳米片为工作电极的锂离子半电池,在原子尺度原位实时观察到MoS2纳米片中嵌锂导致的两种相变过程。

  首次锂化过程中,第一次相变对应的是锂离子的嵌入反应过程,由于电子的共嵌入,金属Mo的配位结构发生变化,由三菱柱配位转变为八面体配位,相应空间群由P63&mm转变为P-3m1,产生2H-1T的相转变,锂离子嵌入在层间S-S的四面体配位中心处。本征2H结构的MoS2为半导体性,锂化后的1T结构对应的电子结构为金属性,由于低维金属的不稳定性,二维平面内出现了超晶格从而产生电荷密度波(Charge Density Wave)。原位动态过程研究发现这一相转变过程遵循剪切机制(Shear Mechanism),即锂离子的嵌入导致MoS2中原子层之间发生相对滑移,造成二维平面内的剪切应力。多于1摩尔的锂离子嵌入时,1T-LiMoS2被分解为金属Mo网格和Li2S,即发生第二次相变。该工作首次在实验上原位观察到MoS2中锂离子嵌入发生的相转变,上述结构性质与MoS2纽扣电池的放电曲线特征一一对应,对层状MoS2纳米材料储锂机制和工作机理有个直接清晰的认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J.Am.Chem.Soc.136,6693–6697(2014)上。

  这一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的资助。

图1. MoS2纳米片在首次锂化过程中的形貌以及结构演变过程

图2. 锂离子嵌入层间后导致MoS2从2H到1T的相转变

图3. 2H-1T相转变机制

图4. 1T-LiMoS2中的电荷密度波

相关文章

工信部:提升电动自行车锂离子蓄电池质量安全水平促进行业安全健康发展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5月6日消息,为进一步提升电动自行车锂离子蓄电池质量安全水平,促进行业安全健康发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组织起草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GB43854—2024,以......

灵感来自爬山虎!上海科研团队研发纤维锂离子电池

一个看似普通的背包,能够实现为手机充满电,不仅如此,历经弯折、水洗、强紫外照射后它仍能稳定供电。复旦大学彭慧胜教授团队的研究,让曾经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场景,成为现实。近日,复旦大学彭慧胜团队在高性能纤......

小龙虾能将锂离子转入食物链

从手机到手表再到电动汽车,锂离子充电电池为众多设备提供动力。但随着消费者丢弃电子产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锂可能会进入环境。研究人员在美国化学会2024年春季会议上展示的一项研究成果,描述了锂如何在小龙虾......

《锂离子电池用磷酸锰铁锂》团标第二次讨论会顺利召开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于2022年8月正式成立《锂离子电池用磷酸锰铁锂》(计划号:J/CIAPS-20220010)团体标准编制工作组,该标准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提出并归口,由河北九丛科......

《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规范和指导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过程,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过程的......

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材料综述:追求微米硅商业化

2022年10月7日,华中科技大学胡先罗教授团队在NanoResearchEnergy发表题为“ThePursuitofCommercialSilicon-BasedMicroparticleAnod......

锂离子电池“最佳配方”研发有望加速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7日发表一项最新技术成果,美国科学家团队描述了一种机器人学与人工智能(AI)相结合的技术,该技术能筛选出锂离子电池非水液体电解质溶液的“最佳配方”。该研究或有助于加快研发出功能......

固态锂离子电池向产业化近一步,这个物质很有用

5日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获悉,该研究所武建飞研究员带领的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硫化物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和电池规模化制备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新进展。相关成果......

电工所制备出高性能石墨烯基锂离子电容器

近日,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以下简称电工所)研究员马衍伟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在高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石墨烯基锂离子电容器研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功能材......

新一代宽温域锂离子电池有机电解质体系的研究获进展

无人机可在江、浙、沪地区飞行1个小时左右,但在高原地区可能只飞行几十秒就关机了;电动汽车在东北地区的冬季或华南地区的夏季,耗电更快,行驶里程变短……这些现象的出现正是由锂离子电池耐候性差而导致其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