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6-17 15:03 原文链接: 南水北调调水有限市民应当节水优先

  南水北调通水在即,然而这10亿方水能解决北京的缺水问题吗,海水淡化为什么不能替代南水北调工程,应该如何用好南水北调来水?

  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刘昌明看来,虽然南水北调能为北京乃至京津冀的缺水解决大问题,但随着经济、城市和人口的扩张,长远看还是缺水。而海水淡化等非常规手段受限较多,无法与淡水调水相比较,但调水也并非一劳永逸,最根本是节约用水,不能水调多了就多用。

  调水有限,节水优先

  南水北调马上通水,对京津冀这个地区有什么意义?

  刘昌明:全国范围看,京津冀是中国真正最缺水的地方,中线工程调10亿方清洁水,能解决大问题。北京这些年用水量平均在35亿方左右,相当一部分是靠超采地下水。地下水是有年龄的,华北平原靠近海滨的地下水有3万年,短短几十年超采的地下水是不能很快恢复的。长期超采,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生态不可持续。

  南水北调的水是有限的,但是经济、城市、生活用水的规模是不断扩大的。按原来的规划,目前北京的人口应该是1600万,实际上现在已经突破2000万了。北京在中水回用方面,现在是全国领先,每年能达到8亿方。这可以缓解缺水问题,而且可以解决污水处理问题。南水北调通水后,能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地下水下降和生态恶化。

  生态文明建设是总的方针,北京生态环境能不能可持续,就在于如何发挥南水北调综合效益。原来的方针是“三先三后”,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所以还是要首先抓“先节水后调水”,这既能解决缺水问题,也能减少排污、降低能耗、减少成本,一箭多雕。

  有人拿海水淡化与“南水北调”比较,认为没有必要调水。

  刘昌明:水的利用包括两种对象,一种是常规水源:地表水和地下水等液态水,也叫蓝水;另一种是非常规水源,以其他分子态存在的水,也叫绿水——比如空气里的水分子,可以凝结成降水降下来。

  海水是非常规水资源的一种,使用分为直接使用和脱盐。直接使用主要是做冷却水和冲洗水——比如香港的抽水马桶,很多是用海水冲的;脱盐就是海水淡化,成本是很大问题,原来能做到1美元,现在可以做到0.5美元,也就是3块多钱,中国最低能做到4块多。但是,海水淡化有局限性:第一,分布在海边;第二,淡化后缺少矿物质,长期饮用不利于健康;第三,成本较高;第四,输水工程量太大,造价太高。所以,海水淡化只能作为非常规水资源,它与南水北调调水不一样,调水是淡水,没有脱盐问题。南水北调尽管可能调来的水成本在五六块钱,但工程建设是一次性的,后期主要是运维费用;而且中线工程是自流的,不用太多电力,不像调东线要经过三个台阶,翻过黄河才自流到天津。

  避免二次污染

  南水北调成本能到多少?

  刘昌明:市场条件不变的话,当时规划设计成本到北京五六块,建成之后就剩运转费了,包括管理、维修等费用,另外就是基础水费、水资源费。

  南水北调有个两部制水价,很多人不清楚到底水价是多少。

  刘昌明:两部制水价,基础水价就是水资源费,另外还有运转费,水厂要加工处理,增压供水,这都算在成本里。

  现在水污染事件多发,南水北调如何保证水质?

  刘昌明:水污染的防治方面,还是在总体改善,但局部不断出现问题,因为发展不平衡。兰州水污染事件就是化工厂泄漏渗入到供水管里,这不是常见的事情。

  南水北调东线防污压力比较重,中线走高,是自流的,东线走低,很容易产生周围污水渗漏等问题,以前说“污水北调”就是指,如果东线不治理污染就变成污水北调了。现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了100多个县的污水厂防污,还有很多污染治理措施,包括南四湖的湿地治理,来水不干净的话进入湿地过滤,然后进入湖中。

  南水北调原来总工程造价是1240亿元,现在东、中线就到2400亿元了,主要成本涨在哪方面?

  刘昌明:主要是移民赔偿费用占很大,移民人口数多,物价也在涨,中线修的渠道从湖北开始,经过河南、河北到北京、天津,渠线本身也占地。

  南水北调你最担心的是什么问题?

  刘昌明:最重要的是,南水北调水来了以后怎样避免污染,这包括二次污染。新增加10亿水之后,用在工业、生活等方面之后,就增加排放了。现在北京的污水排放量中,城市生活占2/3,工业占1/3。

  怎样具体落实“三先三后”原则,怎样保证水的高效利用和避免二次污染,这是主要问题。南水北调增加10亿方水之后,要考虑怎么安排,哪些补充地下水,哪些供应生活。北京有些地方浪费水很厉害,一方面缺水,另一方面不懂节约。我很担心的是,浪费水资源,水多就多用了,尽管暂时可能不缺水,但长期看这个地方还是缺水,因为人口还在增长。

相关文章

河南“科普轻骑兵”在南水北调中线点亮科学梦

9月19日,在河南省科普大篷车“喜迎二十大 科普渠首行”暨2022年南阳市全国科普日活动现场,22辆科普大篷车整齐地停放在淅川县汤山湿地公园广场。轻轻转动手轮,小小的铁锤就会敲击两侧的锣和鼓......

三大数据展现南水北调工程效益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题:三大数据展现南水北调工程效益新华社记者刘诗平8月25日,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通过水利部主持的设计单元工程完工验收。至此,南水北调东、中线155个设计单元工程全部通过水利部完工......

把自然讲给你听:如何应对臭氧污染?

到2025年,要实现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调整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的结构,实行污染管控、增加新能源使用,才能有效治理臭氧污染阳光灿烂的晴热天气,天空常常湛蓝如洗。但是,如果你在看似空气清新的户外闻到一......

“微塑料”——污染范围远超想象

不少人都表示“地球的最后一片净土已经失守”,要知道,南极大陆是地球上唯一没有永久性居民的地方,在那之前,人们曾经一度认为,人为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不会波及南极,然而目前来看,整个地球无一幸免。毕竟此前......

当心!环境变化让心血管“疾病”变成“急病”

众所周知,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通过用药等常规治疗能够较好地控制病情,所以这是我们注重推进心血管慢病治理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心血管疾病也很容易转化为“急病”。以急性心肌梗死等为代表的心血管......

引江补汉工程:国之重器牵手筑牢国家水网主骨架

7月7日,湖北省丹江口市,备受瞩目的引江补汉工程拉开建设帷幕。作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引江补汉工程是全面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的重要标志性工程。这一工......

南水北调后续工程拉开序幕引江补汉工程开工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今天,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开工建设。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是全面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的重要标志性工......

心脏相关疾病多发,可能是土壤污染的锅

根据今天发表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期刊心血管研究上的一篇评论论文,土壤中的农药和重金属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与肮脏的空气相比,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不那么明显,”德国美因茨......

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征求意见

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标准《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移动源应急管理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索引号000014672/2022-00255分类大气环境管理发布机关生态环境部办公厅生成日期2022-......

近10年大气污染效果如何?

近年来,国家大力整治空气污染问题,通过十余年的努力,大气污染物实现了协同控制,大气污染治理取得里程碑式突破。以北京为例,这几年空气质量的提升有目共睹。2021年,北京市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