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6-12 13:46 原文链接: 我国核聚变实验装置首次实现高约束模式运行

  图为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

  位于成都的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在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上近日首次实现了偏滤器位形下高约束模式运行。

  专家指出,这是我国磁约束聚变实验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展,标志着中国磁约束聚变能源开发研究综合实力与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欧洲物理学会主席瓦格纳等国际著名聚变专家闻讯后纷纷向中国科学家表示祝贺。

  磁约束核聚变是利用强磁场约束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从而产生可以控制的核聚变反应。按照普通的低约束模式运行,其装置规模极为庞大,加热及控制技术难度极高,建造及运行成本极为昂贵。高约束模式是实现聚变能源开发的关键一步,一直是核聚变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难题。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将采用高约束模式运行。目前,国际上只有美国、日本、欧洲的一些装置能实现高约束模式运行。

  实现高约束模式运行,需要包括加热、控制(包括位形、密度、杂质、再循环控制的改善)、电源、器壁处理、偏滤器抽气及诊断等能力同时达到较高水平。

  近几年来,中国科学家致力于实现高约束模式的研究,进行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坚持自主创新,在中国环流器二号装置上完善了实验条件,进一步提高了装置性能,继2003年实现偏滤器位形放电后,又瞄准聚变前沿领域,自主研制了国内输出功率最大的中性束和电子回旋加热系统,在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上首次实现了高约束模式运行。

  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李正武说,实现高约束模式运行为开展国际聚变界热点问题的研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为更高水平的研究创造了条件,必将加快我国聚变能源研究的步伐。

 

  更多阅读

  我国核聚变实验先进诊断技术通过验收

相关文章

齐心奋进新时代科技放飞梦想——科技馆里的思政课

7月22日晚间,航天英雄、中国首飞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英雄航天员、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叶光富,400余名北京市中小学生代表和科技工作者代表齐聚中国科技馆,共同参加由中国科技馆联合中国......

聚焦量子科技和核聚变厘清基础研究重点支持方向

近日,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带队赴安徽省合肥市开展主题教育调研,围绕量子科技、核聚变等领域考察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实验室和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最新科......

研究人员利用SOFIA天文台数据揭示了一个被摧毁行星系统

一旦一颗恒星演化到主序星阶段之外--这是恒星演化的最长阶段,在此期间,恒星核心的核聚变产生的辐射被引力所平衡--它可能拥有的任何行星系统的命运就是一个谜。天文学家通常不知道在这一点之后行星会发生什么,......

只为点亮一盏属于核聚变的灯

“万老师,EAST实现了403秒的H模等离子体运行!”“祝贺!祝贺!大家辛苦了!”4月20日,科技日报记者来到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该所科普主管蔡其敏向记者展示了这段他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元熙的......

关于征集CSTMFC98科学实验标准化领域团体标准的通知

......

“人造太阳”照亮地球还要多久?

随着核聚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很多相关技术获得突破。在科技创新越来越需要协同作战的今天,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更有耐力、能长期投入的“国家队”和更灵活、试错成本更低的民营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密切合作,推......

美能源部宣布首次实现“核聚变点火”,真突破还是搞噱头

北京时间12月13日23时,美国能源部(DOE)和能源部国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宣布,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的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团队首次在可控核聚变实验中实现核聚变反应的净能......

美国国家点火装置实现核聚变净能量增益

北京时间12月13日23时,美国能源部(DOE)和能源部国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宣布,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的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团队首次在可控核聚变实验中实现核聚变反应的净能......

核聚变技术获得突破?美国能源部将发表重大声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076.shtm中新网12月13日电综合外媒报道,消息人士称,美国能源部将于当地时间13日宣布,美......

实验分析仪器行业长坡厚雪,行情蓄势待发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创新驱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特别是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资源......